时至北宋初

文章来源:沧州文学网  |  2020-02-26

时至北宋初,朝庭倡诗赋,君臣常唱和,“西昆诗派”出。
代表是杨亿,编有“酬唱”书,佳辞颂升平,丽句咏人物,
追求形式美,文风趋靡浮。当时有柳开,力倡文复古,
主张文道合,行文道为主。又有王禹偁,曾作《三黜赋》,
诗承杜与白,关心民疾苦;有诗《感流亡》,自愧空食禄,
文章师韩柳,文意晓无误。姚铉编“文粹”,浮靡皆不录。
郓城人穆修,大印韩柳书。革新起新声,“西昆”向末路。
时至北宋中,“革新”斗“保守”,文坛出领袖,庐陵欧阳修。
修与范仲淹,政、文齐连手,直言割弊端,遭贬也不休;
诗文大革新,欧阳走前头:理论承韩愈,文为道服务,
作文论兴亡,见解属唯物;记叙景物人,感情极丰富,
语言流如泉,明净无约束;难忘“醉翁亭”,又有《秋声赋》,
千古传至今,选进教课书;欧阳亦作诗,反映民饥苦,
诗中多议论,时有好句出。苏州范仲淹,忧民是典范,
文刻岳阳楼,美名天下传 。江西有曾巩,革新将一员,
名列“八大家”,“古雅”是特点。宣城梅尧臣,写诗弃“西昆”,
能状难写景,能描苦饥民,有诗写《贫女》,有诗写《小村》,
平淡见风格,含蓄意境深。与梅齐名者,梓州苏舜钦,
一首《庆州败》,足见爱国心;诗风显豪迈,直抒心中愤,
落笔每急书,韵味欠深沉。大家王安石,江西临州人,
官至副宰相,变法搞革新;文为政服务,散文多政论,
极具说服力,利弊清浊分;曾答司马光,委婉将理陈,
言简而意赅,愤写《河北民》;又作《明妃曲》,侧写王昭君,
昭君思故国,凄苦无告心;又有山水诗,意境别样新,
“春风又绿”句,传诵直至今。同时有王令,诗写“人食人”,
现实而浪漫,才志集一身;爱国欲救世,英年却早殒。
北宋诗与文,焕然而一新。


第三十三章 北宋前期词

北宋前期词,先后有不同,晏殊晏几道,沿袭五代风,
范、欧有抱负,风格登新程,及至苏轼出,豪放派形成。
晏殊生临川,少年是“神童”,官当至宰相,词多颂升平;
雍容而华贵,或有寂寞生,曾写《浣溪沙》,“无可奈何”情。
同时有张先,名句有“三影”,清新而明丽,技巧在底功。
又有晏几道,善于写场景,一首《临江仙》,“彩云”映月明,
深沉写相思,犹闻琵琶声,又写《鹧鸪天》,却是喜相逢。
名人范仲淹,不以词知名,即景抒情怀,却有深沉境,
直抒弃“婉约”,为词启新程,有作《渔家傲》,忧国写边兵。
醉翁欧阳修,词不与诗同,诗文皆庄严,词是洒脱风;
曾写《踏莎行》,游子思乡情,又写《朝中措》,苍颜叹衰“翁”;
一洗脂粉气,渐有豪放生,引词上新路,文史再立功。
专力写词者,首推是柳永,年少或有志,“怪胆”与“狂情”;
仁宗不见爱,索兴浪荡行,行于各城市,填词出了名;
存有《乐章集》,内容较丰盈:或写歌妓苦,或写京都盛,
或抒流落感,或诉离别情;有词《望海潮》,赞美杭州城,
又有《雨霖铃》,别绪情融景;口语入词来,传唱很流行,
但有管弦响,必有柳词声;艺术技巧高,曲辞开先声,
思想有缺陷,失之调笑风。


第三十四章 苏 轼

诗文大革新,火炼出真金,真金是苏轼,豪迈绝人伦。
有号称东坡,四川眉山人,出身书香第,文化根基深。
时值北宋中,新、旧党争频,改革曾上策,强调善“任人”,
却又反新党,遭贬进牢门。旧党复招用,进京供翰林,
旧党废新法,他说应两分,有害当立除,有利要保存,
为此又贬官,三换知州任。新党再执政,对他怀旧恨,
直贬海南去,老来倍艰辛。思想兼儒佛,统一又矛盾,
著作有“全集”,三千多诗文。文艺有见解,散见于书信:
强调“辞达”说,事物明于心,“意之所到”处,笔力“无不尽”,
行止皆恰当,走笔如行云,扫荡形式风,借鉴直到今。
身体力行作,独特有风格,文笔纵横走,继承《战国策》,
夹叙夹议写,形散神不落,语言畅而新,绝无矜持色,
笔墨皆豪放,挥洒若江河。政论有“三策”,史论篇目多,
评史又论今,其旨为治国。书札与杂记,小赋与杂说,
洋洋洒洒篇,见识极渊博:或以画说文,成竹心中得,
或以物探理,处世当洒脱。名篇《赤壁赋》,语句似诗歌,
江山风月情,英雄人物卓,感慨寓哲理,美妙气磅礴。
其父是苏洵,其弟是苏辙,都能写散文,各自有风格;
后人称“三苏”,文名标史册。苏轼更爱诗,题材极广阔:
国运心中系,民情诗中说,权贵他抨击,好官他讴歌,
海南曾躬耕,心与百姓合,更爱抒胸怀,更多咏景色。
有《游金山寺》,壮叹宦游客,有《题西林壁》,哲理景中说,
评画亦入诗,理趣可兼得,天生笔雄健,急就如雨落。
苏轼又爱词,词题广开拓:举凡诗能写,作词无不可,
冲破男女恋,乐曲也摆脱,词终成诗体,豪放成风格。
一首《江城子》,壮志烈如火,赤壁《念奴娇》,大唱英雄歌,
《水调歌头》篇,炽热爱生活,“人有悲欢”句,大气而警策。
所著诗、词、文,影响极广阔,开流成一派,启后诗人多。
自唐李与杜,风流数东坡。


第三十五章 北宋后期诗词

北宋苏轼后,诗词有分流;诗为“江西”派,词为“大晟”友。
江西黄庭坚,国史做编修;新党将其贬,花甲卒宜州。
其诗脱现实,常从书里求;刻意追新奇,风格硬而瘦。
开创“江西”派,专把情性修。徐州陈师道,清贫志自守;
一生多苦吟,诗意致深幽;最爱搜古句,拆开重结构,
一如设迷宫,令人难猜透;偶尔露真情,诗笔显优秀。
同时有张耒,诗成很顺口;取材在生活,不入黄陈流;
存有“悯农”诗,替民愤而忧,诗句较平易,技艺不娴熟。
秦观字少游,籍贯在高邮,往来交歌妓,写词别清秀;
作有《满庭芳》,香囊解青楼,一首《鹊桥仙》,两情盼长久;
贬官心绝望,感伤调浓厚,情寄《千秋岁》,梦断伤春愁;
又写《踏莎行》,悲江为谁流,声声无处诉,如女被弃后,
景色甚凄迷,语意极婉悠;风格影响远,“婉约派”为首。
山阴有贺铸,晚年居苏州;词情多缠绵,工丽写闲愁;
彩笔描肠断,正值梅子熟;创作有探索,《六州歌头》优,
“一诺千金重”,苍凉笔难收。宋置大晟府,“大晟词人”出,
为首周邦彦,帮闲文才殊;词句讲工丽,音律比功夫,
章法多变化,华美不流俗;著有《清真词》,味合士大夫,
艳情写慢词,亡前醉歌舞;亦有可取作,伤今或怀古,
一首《苏幕遮》,写景别清疏,水平举风荷,“梦入芙蓉浦”;
亦曾创新调,拓宽词牌路,《拜新月慢》等,贡献留词书。
余者人不少,无一可道处;两流共一点,用笔唯艺术。

共 2474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北宋文学史上,各文坛泰斗之名著、特点、生平际遇等均有描述,其中详细介绍了苏轼的艺术成就及其在北宋文坛上的地位。组诗详略得当,具有借鉴价值。集大成之篇推荐给读者朋友们共赏。感谢赐稿、遥祝愉快!【编辑:布衣蓝裳】
1 楼 文友: 2015-09-18 17:24:42 感谢赐稿江山古韵,江山有你更精彩。问好老师,遥祝愉快! 绿之韵生态纺织招商代理聂韩联系扣扣2646505474电话1507 1411 7 18755115269
2 楼 文友: 2015-09-18 17: 9:58 谢谢布衣蓝裳编辑老师认真阅读,辛苦按语鼓励!遥祝秋安!!最简单的瘦身操
宝鸡癫痫病医院地址
月经后期的日常调理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