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br晌午时分
文章来源:沧州文学网 | 2020-01-13
(一)
晌午时分,我顶着初夏的炎日,跋涉二十余里弯弯山道,来到平浏两县交界处关山地段。
登上一个小山坳,一泓粼波荡漾清澈明丽的宽阔水域豁然入眼。
“请问孙膑传,孙师父家住哪儿?”我步入农村常见的一个大屋场的横偏堂,对着一位正坐在一张小板凳上,佝着身体低头铡着猪饲料红薯藤的妇人轻声问道。
话音刚落,仿佛一位少年的身影,从几个正玩耍着的童稚孩儿中脱身晃出旁边小门,不见踪影。
这位大婶闻声抬起堆满皱纹的头额,停下手中的铡刀,用手臂抹了抹垂落遮眼的一绺华发,指着身后一撸嘴:“出门上走,墈上便是,咦!刚刚他家小乐还在这里耍咧。”
我道谢出门,拾级而上,一栋外墙爬满青藤、显得十分古朴陈旧的独立农舍出现在眼前。
听到脚步声,一小男孩出现在面前,我向他询问核实并说明来意。
“哦,我还以为你是税官咧,看你身穿蓝白条子汗衫,肩禙被包,腰挎黄书包,打着外地腔……”听完我的道白,机灵的小乐笑着说:“师父刚刚得到报信,麻溜走开了。”
我找个地方放下肩头的被包行李,仔细打量起这个即将让我生活投师学艺的地方来。
这是一幢年代弥久的老屋,仿若是一座历尽沧桑享尽人间烟火的庙观改建而成,举头上望,屋梁和檩条连同挂瓦的弦皮被烟熏火燎烤成漆黑,一串串乌梅籽般的扬尘在头顶随风微微颤动晃悠,好像在等待某一时良辰吉时,恰到好处地飘浮坠落凡间似的,堂屋正面,比肩高处,一个新近制作、供放着红色塑壳的《毛主席语录》、用红颜料描画着“宝书台”(注1)三个字的小木龛,龛台上方墙头,一帧由柏木制成、做工精美细致的镶框《臂戴红卫兵袖章的毛泽东与手持红宝书的林彪》双人画像赫然入目,让每一个跨进大门的人,第一时间就能感受到红太阳和亲密战友,共同领导亿万人民奋勇前进的伟大力量。斑驳的墙壁早已看不出原本的颜色,倒是左右两侧各有一块用石灰水涂抹的尺五见方、白底红字的语录牌显得十分醒目,与正前方的领袖挂像交相辉映,真切地感受到这小屋的主人和亿万万人民一道,投身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政治热情。
与当下普通农家房舍相同,地面上空空荡荡,丝毫看不出是迈进了一个木匠师傅的家庭,仿佛真应了那句“会做扇子手遮荫,木匠屋里没凳坐。”的老话。
看着,师父一时半会回不来,自小号称“混江龙”的我提出到河滩上去游泳,以缓解浑身燥热。小宝笑着应诺前面带路。
近在咫尺的河滩上,一股四五米幅宽的水幔从三、五丈、高耸悬崖的突出处隔空倾泻而下,突出的崖尖,恰似一只匍匐在水面的巨鳄那奋力捕食时所张开大嘴的上颚,越往下,崖壁逐渐内陷,嶙嶙怪石隐匿其间,直到激越奔腾的瀑布落水处,内中形成了一个半显半没、黑觑觑的洞穴,紫靛色的水潭中,打着漩子的银白泡沫,在磅礴的水幕后若隐若现,巨大落差形成的水流激荡深潭,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声,水花四溅雾气蒸腾、三两个篮球场大小的潭面上,闪烁着道道七色的彩虹。
我压腿伸肩,稍加活动,跃入河卵石历历可数的清澈水中,手划脚蹬三几下,距离瀑布尚有一段距离,油然感受到一股超自然力量死命地朝前拖拽牵引的惊悸,眼看幽暗深邃、仿若一个能吞噬一切的“血盆大口”在前面狰狞相迎,洞穴中,似有千军万马短兵相接,发出阵阵刀枪剑戟斧钺鞭镋的金属撞击和呜呜呐喊声;更像有一台好戏即将粉墨登场、台前幕后爆发出那种紧锣密鼓唢呐鸣奏铜钹齐敲热闹非凡的铿锵喧响,让人毛骨悚然,畏葸顿生。
我不敢迟顿,返身上岸,此刻,方才发现十好几个人围在河滩上在观摩自己戏水的“壮举”。
一个胖鼓伦墩的大男孩跟着小乐靠了过来,此人是哥哥大安,见他坏坏地朝我一笑:听到戏班子的开场锣鼓了啵?
我猛一激灵:难怪这么多人在围观看“热闹”,不定真是隐匿什么秘密真相。
趁着河滩上的人群还没有散尽,大安提出邀我“打玩架”,不想人生地不熟就惹事生非,况且是师傅家的人,我没有理踩转身意欲离去,然而,他用力掰着我的肩膀,口中还在不停念叨:前面比你大的师兄都还打我不赢叻……
毕竟属于喜爱撩拨打闹和争强好胜的青年人,终于,忍不住一再挑逗撩拨,我停住脚跟,回头瞥见他一副倨傲的神态,看来有必要将其凌人的盛气打消一番,若不然,往后被他人欺负压制的日子也不好过。
依仗自己下乡后,农闲暇时和众知青朋友有过切磋摔跤技艺的经历,我俯身放下手中的衣服,指着他身边的小乐说:来,哥俩一起上!
卵石遍布的河滩上,看我戏水后即将散去的人群,一下子又围拢成一个大大的半圆弧,圆弧中央的当然主角:一边是初来乍到不到半个时辰的我,另一方是小我两岁的大安和14岁的小乐兄弟。
俗话说的好:双拳难敌四手,我也就不敢大意轻敌,用眼睛盯住这个浑身鼓鼓敦敦、看起来有几分蛮力的主要对手,不时移动着脚步,不让其轻易上前缠身,移动中只是将眼角的余光扫着远远地躲着、畏惧不前的小弟弟。
看来,我的战略战术还是挺正确,年龄较小的小乐被隔在了大安身后。
突然,大安一躬腰,像农村孩子惯有“打玩架”那样,一下子掳住我的腰腿根部,企图将我抱起拱翻在地。
趁着身体尚未抱起腾空的一刹那,我右手从里向外迅速掳住他的左上臂,同时用左肘夹住他的颈脖使他用不上力,下面用左脚的里侧耙踢他的左脚踝,自己身躯趁势后仰,一气呵成地完成一套“躺耙”摔跤动作,说时迟那时快,一个趔趄,哥哥大安早被我掀翻在一干看热闹的围观者的眼皮底下,此刻,身后的小乐还不及做出任何反应。
倏尔,人群中响起一遍哄笑声、吆喝声。
然而,待大安呜呜哭泣着从沙滩爬起身子,其右脚膝盖落地处被河滩上的卵石硌破渗流出殷红的血珠。
我心中一凉:闯大祸啦!
担心未曾谋面的师傅责怪詈斥,余下时间,都是在惴惴不安中度过,简陋的晚餐都不知如何下进肚的,临睡,因为瀑布轰鸣如雷的响声与自责担忧纷繁思绪反复交织,我辗转反侧,很难入眠。
半夜,朦朦胧胧的睡梦中,我听到一段对话声音:
“刚来半昼就把大安给打伤了,莫不是‘近码子’(注2)来了啵?”是个中年女性的声音。
“哪有造反派操得这份闲心,耐得这种辛劳吃得这个累,大老远找来学徒的”一个男人低声缓慢地回答说:“伢细子闹着玩,人家又不是故意的,何况两个对他一个”
不知何时,师父师娘先后到家,看来,这个对午后发生的事情了然于心的说话男声无疑是师父了,虽未见其人,但从他说出的些许暖心话语中,我遐思猜想再度活跃起来,几经勾勒,脑海中渐渐合成出一个龙眉豹眼,气宇轩昂,腰粗背阔,孔武有力,伟岸俊朗,精明能干的人物形象。
直到更阑夜深,方才昏昏然睡去。
“仲谋,昨天下午来的吧。”
一大早,朦胧的熹微晨光中,一个声音在床前响起。
我揉揉惺忪的双眼,应声起床跟着来人走出堂屋,来到光亮度稍大的屋前地坪,这才看清楚站在身前的、千呼万唤始出来的师父。
天啦!这就是我想象中的师父么?眼前的这位耸肩哈背,华发稀疏,像扣着一张黯红色老枞树皮面具似的、被岁月的风刀斧锉镂刻出密匝匝皱纹的脸盘上,一双极易被人忽视遗忘的惺忪细眼,显示出一世人没睡醒过觉的模样,这十足一位形态略显老迈、苦大仇深的土改“根子”,竟然会是我心中反复念想塑造过无数次的师父?!
“名师出高徒”,投师在这样一个乡村老叟名下,能成为真正的鲁班传人么?我内心一下嘀咕了起来。
“你的名字取得好。与三国英雄齐名”看来,师父并没有刻意揣猜我的心思,也未对我伤人闯祸的行为进行追究问责,更像是对晚辈家人的关照、不失时机地嘱托一句:“记着,下回再不要去潭中耍水,先前发大水,有个戏班子尽数沉入潭底哩!”
霎时,我心中轻松下来,顺着他的发话,答非所问地回复:“看来我的师公是鬼谷子的徒弟,庞涓是我的师叔公。”
“咦哟哟!到底是知识青年,典故晓得还真不少叻。”
像是碰到知音,师父一下子兴奋起来,脱口说道:“整个公社知道我名字来历的还真没几个叻”。
说话间,将我领进堂屋,来到木龛前,但见他,拿走龛台上放着的那小红本《毛主席语录》,旋又搬凳登高,伸展手臂取下悬挂墙上的毛主席挂像,正当我为他一连串动作感到一头雾水时,一幅暗红衬底、描金绘花的“天地君亲师”纸贴牌位呈现在空出的位置。
“来!参拜祖师!”待师父举烛焚香,将一切安排妥当,手指墙上牌位,轻声叫着我。
此刻天色还没大亮,家人尚未起床。
对着牌位和师父,我依次三拜九叩躬行大礼,起身后,“老人家”递过一个小布包念着:“一日为师,终生为父;未学手艺,先学做人。”
看着师父逐次将领袖挂像等其他什物复归原处,
我好奇地翻开小布包,内中是一线装竖版、用蝇头小楷手抄、明显撕扯去一半且烧毁一个角的《增广贤文》,翻着这本残缺不全纸张泛黄卷边的、十足属于“封、资、修”,理当横扫火烧万千次的、劫后余生的四旧“糟粕”!我感到莫名惊骇:他手中怎么还会有如此烫手的“漏之鱼”!
“老祖宗的规矩和东西不能随意丢弃烧掉!”像是为我释疑解惑,身旁的师父囔囔告诫:“这宝贝,还是我费尽心力偷偷抢回收藏下来的叻。”
我无从想象:师父是如何在横扫火烧烈焰升腾的“四旧”现场与群情激愤的众目睽睽之下,采取何种神偷妙计与障眼法在灰飞烟灭之际,完成这偷天换日的“壮举”。
在正式签订《拜师字》的请酒席间,几位应邀到场的大队革命委员会的领导与公众人物,带头伫立于红太阳挂像前:“敬祝伟大领袖毛主席万寿无疆!毛主席的亲密战友林副统帅身体永远健康!”虔诚祷告三巡及饭后签订《投师字》的全过程,谁也猜测不到,伟大领袖和他的亲密战友身后,竟隐藏着当时说来,是那样离经叛道的惊天秘密,更想不到宝书台可以“挂羊头,卖狗肉”、神不知鬼不觉地被师父用来摆烛焚香,指挥我鞠躬跪拜以完成求师的“逆天”行径。
我,也就怀揣着半部《增广贤文》开始了自己的学徒生涯。
(二)
“宁要资本主义的草,不要社会主义的苗,割资本主义尾巴!”这等口号,成为那一特殊时期,响彻农村人民公社的主旋律,而极端贫困难维温饱,便成为乡村普通农家的常态。
学徒肇始,腰痠腿疼手掌血泡是家常便饭,艰难苦楚夜以继日的工作模式尚能忍受,最要命的就是“饥饿难挡”,三餐难继的半碗瓜菜代的红薯丝稀饭,总令我胃酸泛滥饥肠辘辘腹鸣如鼓,老巴望着能有什么东西往肚子里塞就好。行内人戏称:扯回锯子作回揖,推下刨子下次跪,加之,四五斤重的“开山子”抡起来,成百上千次重复如此简单地高强度动作,是常人难以料想坚持的,而自己正处在一餐恨不能吃下升多米的“牛肠马肚”阶段。
我由衷钦佩的是:老人家能“活学活用”最高指示,从千百条毛主席语录中遴选出:“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与“要节约闹革命,闲时吃稀,忙时吃干,平时半干半稀,杂以番薯青菜之类。”这两幅蕴义深刻、极为贴切的“精髓”装点在举目可见的堂屋两侧墙壁上,似乎时时在向世人提醒告诫着什么!
家中妻子不要愁,我在河西当“墨头”。
划墨打眼我无份,削皮打节我当头。
初一十五打牙祭,我在灶角啃骨头。
再过三年冇得信,赶紧过来检骨头。
倘若熬得三年苦,鲤跃龙门占鳌头。
每每遇到“苦其心志,饿其体肤,劳其筋骨”,不胜为继,内心欲敲响退堂鼓时,师父总会恰到好处地在我耳边哼唱起,这一韵律悠长、“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砥励成才咏叹小调与“笋因落箨方成竹,鱼为奔波始化龙”的劝勉告诫。
眺望古今,当然,亦不全是苦辣辛酸彻骨寒凉之无奈,仍不时偶遇朗月清风春雨润物的暖心。曾几何时,我也会独享一般乡村学徒绝无仅有的“待遇”:夜深人静,耳边朦胧响起隔壁师娘横挑鼻子竖挑眼的枕边絮语,似乎总在埋怨我不会帮着砍柴浇园铡猪菜做家务之类,师父总以“人家城里伢细子哪能习惯乡下农活”加以劝解;每逢挑起工具外出前,师父也会从苯重的工具挑子上取下几样,放进自己随身背着的帆布袋中,以减轻我肩头压力。
还真应了《增广》中“凡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的古训,四乡手艺人中,师父属于那种大木小木搓圆捏瘪、雕镂车旋件件精通,挑斗飞檐、枋尺圆桶、制耙造犁,桩桩无不通晓,粗细木工制作产品样样平正光昂、精致无比之大工匠,故平浏两县名闻遐迩,跨界方圆几十里,谁家娶媳,哪家嫁女,主家都会不辞劳苦舍近求远上门求购。
这,便让师父成为村头乡间无所事事的,税官们隔三差五登门拜访的重点关注“对象”。
共 25152 字 6 页 ... 转到页 【编者按】小说用细腻的笔墨,描述了“我”在年轻的时代,跟着师父拜师学艺的难忘经历。从“我”开始投师学艺那天起,我在师父身边经历了一件件难忘的事情:投奔师父家时和他人斗殴事件,争强好胜的“我”打伤了挑逗“我”的大安兄弟俩,师父没有怪罪,赠与“我”古书,让“我”学艺前先学做人;当“我”跟着师父开始学徒后,正值文革时期,师父被人追缴各种不合理的税费,师父拿出当年工农革命军征集军粮的欠条,四处奔走,几经周折,在师父的据理力争下,得到妥善解决,“我”也从中见识了师父的口才和执着精神,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姐姐看望“我”带来的一双橡胶套靴,成了师父珍爱物,也成了师父向乡亲们炫耀的资本;在那个特殊时期,在派系斗争激烈的政治风暴中,师父靠着他的机智勇敢,挽救“我”于危难之中,让“我”感激不尽;师父还用他的经验让病重中的阿婆逢凶化吉;用巧计把因盗窃被抓的丁癞子救出火坑,“我”跟着师父学到了很多东西,同时,“我”的才华和学识也得到师父的认可,为了激励“我”成长,师父把他珍藏的宝书传给“我”,可惜,这些书被毁于动荡的年代……时光已成为过眼云烟,这段时光仍成为“我”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与永恒的记忆,幸运的是,“我”秉承师教,终于成为一名合格的鲁班传人。小说以第一人称的写法,描述出那个特殊的年代,师傅二人在一起的宝贵时光,和师父在一起学徒中的酸甜苦辣。塑造出一位慈父般的师父高大形象,他的善良,他的为人处世态度,他高尚的师德令人敬仰。小说很有地方特色,语言生动风趣,故事具有时代特征,人物形象鲜活血肉,栩栩如生,情节感人,贴近生活,读来引人共鸣!推荐共赏,问候作者!【:刘柳琴】【江山部精品推荐】
1楼文友: 08: 5: 0 问候作者,写作快乐,深秋快乐! 刘柳琴,邯郸市作家协会会员。自幼喜爱文学,笔耕不辍,全国第二届职工文学创作班学员。2012年荣登草根名博文化新人榜。已在多家站发表作品近百万字。
2楼文友: 08: 6:20 不错的小说,很有生活底蕴,为佳作点赞! 刘柳琴,邯郸市作家协会会员。自幼喜爱文学,笔耕不辍,全国第二届职工文学创作班学员。2012年荣登草根名博文化新人榜。已在多家站发表作品近百万字。
楼文友: 08: 7:15 恭祝创作丰收,期待更多佳作点缀柳岸,展示您的风采! 刘柳琴,邯郸市作家协会会员。自幼喜爱文学,笔耕不辍,全国第二届职工文学创作班学员。2012年荣登草根名博文化新人榜。已在多家站发表作品近百万字。
4楼文友: 12:07:17 小说中有不少故事,包括红军借粮,结巴偷师父队上的谷,以及师父驱魔捕捉老鼠,还有婶赶夜工的事,据作者自己所言,都的确是存在的,而这些事情所组成的画面也正是那个时期的根本特质,作者力图将那个年代社会生活的全景通过师傅的传奇经历或者一个缩影反映历史的真实,让现在的年轻一代重温他们没有经历过的事情,这其实是一个大话题。
5楼文友: 1 :46:55 欣赏老师精彩的小说,那个特殊的年代,特定的环境,每个人物都刻划得有血有肉,栩栩如生。学习了,问安! 尘世喧嚣,留文字一隅,让心灵独享!
回复5楼文友: 17:06:26 问好刘社,老百社助及浩渺若尘部长,诸位领导,谢谢您等:精心,认真阅读,诚挚评论.
奇人,奇事,奇书,这是三条贯穿于全文的线索,也正是围绕着师父身边所发生的一些虚幻荒谬乃至光怪陆离,超现实的一些以事实为基础的蒙太奇片断,勾勒出组合成那个荒诞绝伦的年代的特质:尽管生活艰辛,困难重重, 但人们为着生存仍不报怨不沉沦,适应环境不懈努力,尽管命运不公,但人性仍然正义向善的这样一条天理. 师父 决不是一个 高大上 似的人物,他是个能人没,但绝不是一个完人,也是一个惧内,遇上 妾有意,郎有情 的时刻,他也会犯 每个男人都容易犯的错误 .他只是一个和现在乡村中存在的亿万普通农民,一扫帚能扫出一门角的代表,我其所以将这一埋在心底的楷模与生活中原型以小说的形式写出,就因为得发生在现今时代,来说,太过不可思议,不可想象,但绝非空穴来风,就好比当今人们对埃及金字塔都无从理解一样,中华民族真的是博大精深的.
再颂秋安,恭祝社团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6楼文友: 20:40:25 欣赏作者小说
7楼文友: 11:07:45 引用原柳岸顾问枫林过客对此文的评语:
读了《师傅》,故事完整性较好,从师傅的外貌到性格举止无不显现一个农民式木匠的狡狜机智,也一定程度折射出那个年代的政治背景及普通民众的经济生活。感觉不足的是文革氛围调侃写多了点,反而夺去了师傅的光彩。一篇不错的言世小说。
回复7楼文友: 12: 9:26 谢谢老师阅读,评论,指点,所谓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乱世造枭雄,也就是那样一种特殊的历史背景下,也就塑造彰显了师傅的 这一个 。在当时那样一个环境中,他能时时处处利用些微优势,哪怕墙壁上所遴选的语录,都是为自身的不足 找理论根据 ,来鼓励 我。砥砺前行 。再祝秋安!
郑州国医堂医院预约挂号吉林男科医院
安阳治疗阳痿早泄方法
上一篇:体现出闲适淡薄脱俗的心境
上一篇:就犹如一样很短暂
- [人生感悟]浙江引进文森-汉密尔顿&戴维斯-梅森2名训练师 前者曾与波神合作
- [人生感悟]森碟高尔夫球照片被“疯传”,当看到她蓄力的瞬间,这胳膊我酸了
- [人生感悟]咖喱酱证件照曝光,眉目清秀颜值颇高,还意外撞脸白冰
- [人生感悟]诸葛大力入行前照片曝光,看到她无美颜滤镜的样子,还是你女神吗
- [人生感悟]直击调研 | 中材科技(002080.SZ):今年叶片出货量预计同比增加20% 十四五末期膜产能或达
- [人生感悟]关乎大资金动向!科创板“芯片”指数来了,42只样本股名单公布;上交所几大指数也调整,腾讯、美团等权重
- [人生感悟]袁杏宜广州市名师工作室参加南方教研大讲坛讲演活动
- [人生感悟]衰退担忧便市场恐惧 投资者逃离几乎所有主要资产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