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户川乱步作品欧美知性风与日本江户风格

文章来源:沧州文学网  |  2019-11-28

众所周知,天下霸唱的代表作《鬼吹灯》曾风靡华语世界,之前的作品无一不是延续着古...

很长时间以来,刘心武与《红楼梦》这个标签一直形影不离,他并不抗拒“红学家”的头...

在日本,上至老叟下至儿童,只要会阅读文字的就没有不认识他的,江户川乱步——日本推理小说的开山鼻祖。

日本现在可说是当之无愧的“本格推理”王国,不仅仅在亚洲,同时也获得欧美推理界的认可。细想起来,有一点不可思议的地方,把推理逻辑的趣味作为作品的主轴,再和小说的可读性紧密结合,这不是随便哪个国家的推理作家都具备的能力,即使是曾经创造了这种题材的盎格鲁-撒克逊世界。为什么呢,因为日本有把这个题材培育出来的土壤。

孕育并培养出这种文学题材的美国,不论是地理、思想、语言都和日本不太一样,甚至可以用南辕北辙来形容。尽管如此,日本还是有一些特别的地方,比如说,日本有一个叫江户川乱步的作家。

不过,乱步的小说和那种追求“本格类推理”的精致和框架设计、或者逻辑严密的作品稍微有所出入,江户川乱步可以说是日本甚至亚洲推理文坛的启明星。那时候,所谓的“本格”概念并未出现,他的小说乍看之下就像当时的普通小说,尽管十分独特,说到底只不过脉络清晰的故事。

日本的侦探小说,始于黑岩泪香的《是人是鬼》。这是一个翻案小说,原型是埃米尔·加博里奥的《勒鲁菊事件》,带着欧美文学的气息,受到当时读者极大的欢迎。

第二年,黑岩泪香发表了自己的原创作品《无惨》,好评如潮。两个侦探通过科学的逻辑思考,分析捏在尸体手里的三根头发,由此找出犯人,日后“本格”推理中所强调的逻辑推理,在这部小说中有所体现。不可思议的是,日本人竟然能在需要数学逻辑的推理中找到阴森森的尸体营造出来的恐怖感,将这二者之间的相通点很好地糅合在一起。

0年后,也就是大正十二年192 年,江户川乱步正式登上日本推理文坛。江户川乱步,本名平井太郎,出生于日本的三重县。江户川乱步这个笔名,取自于推理小说开山鼻祖埃德加·爱伦·坡的日文发音。

乱步出道之时,离爱伦·坡发表第一部推理小说《莫格街凶杀案》已经过了将近一个世纪,也是英国推理小说家柯南·道尔的“歇洛克·福尔摩斯”系列得到世人公认之时。那时候,侦探小说作为一种全新的文学体裁,已经在世界文坛取得了不可撼动的地位。当时科学要求新民众们具备冷静的逻辑思考方式,这和侦探职业必须具备的素质不谋而合。从这一层面来说,推理小说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乱步吸收了其中的科学思维和逻辑思考,带着欧美推理理性创作的特点登上日本文坛。这种思想凝结在他的短篇集中,这个时期的作品,除了出道作品《两分铜币》之外,还包括直到今天为止名气依旧不减的《D坂杀人事件》《心理测验》《天花板上的散步者》《湖畔亭事件》《月亮和手套》和《石榴》等以逻辑推理思考为中心的短篇小说。

这些小说很好地表达了当时进步知识阶层的感性诉求,也博得巨大好评,吸引了当时不少有天赋的人才参与其中。但带给乱步不可撼动名作家地位的,显然还不是这些短篇作品集。

江户川乱步的作品,大致有三种不同的风格。初期以理性的逻辑推理见长的短篇集,中期以恐怖、刺激感官为主要特点的作品集,后期则转变成面向儿童的冒险侦探小说。

这三种不同的风格,在时间上并没有一个泾渭分明的界限,而是交叉混合在一起,缓缓往前推移,作品的面世也基本上沿袭这样的顺序。乱步成为日本国民作家,也就是江户川乱步的名字作为作家被广为人知的时候,能唤起日本人某种特殊、强烈情感的,显然就是中期给读者带来异常体验的故事。

一听到乱步的名字,大部分日本人背后都会升起一股冷飕飕的感觉,偶尔还会在大脑里重复描绘能够刺激感官的画面。所谓的感官,如果转化成文字,就是虐待、被虐待、男同性恋、 、偷窥、夫妇交换等等,果断地踏过性禁忌的樊篱,还有种种五彩斑斓的冒险等等。

但是,乱步作品中的怪谈倾向,在他最初的作品中,就已经混迹在以理性的侦探推理为主旨的作品中了。比如他的早期杰作——《两分铜币》面世的第二年——发表于1924年的《二废人》,主人公是一位梦游症患者,他怀疑自己在无意识中杀了一个人,被这种疑念纠缠了大半辈子,这是一个恐怖故事。1925年的《人间椅子》,主人公藏身在自己中意的女人喜爱的椅子内部,隔着一层皮革感受肉体接触的快乐。1926年的《跳舞的一寸法师》,马戏团的奇异箱里,装进一个半裸的美女,另一个表演者把她的头斩落,而后这位美女再完好无缺地在观众面前复活。原以为是这种趣旨的小说,但当表演接近高潮、表演者手起刀落斩下头颅之际,讲故事的人亲眼看到一个手里拿着不断滴落不明液体的一寸法师,在马戏团帐篷附近的小山丘上跳舞。

这种对于性禁忌的挑战以及对于各种残暴行为的崇尚,是以日本江户时期所特有的刑罚和故事为原型的。江户幕府将那些久经时日的腐烂尸体暴露于民众面前,是想通过此种恐怖政策,来控制民众毫无限制的享乐之心。

享乐主要是指以吉原为代表的花街柳巷。江户这样的城市,直到中期仍然是女性罕至的荒蛮地带,私娼和官娼的存在是有客观需要的。而且,那个时代老百姓不用上税,不用交房租、教育费,生活安定,因此一有闲钱就会跑到花街柳巷去消费。此外,要是有哪个富家子弟到吉原一夜荡尽钱财,这种话题更是当时百姓所热衷的。

当时的幕府执行死刑后,总是会把犯人头颅吊起来,在通往花街柳巷的街边示众三天。诸如此类的公共政策,慢慢导致了江户百姓对尸体现象的娱乐化倾向,甚至孕育出了江户时期特有的恐怖趣味奇异小屋。在如此江户风格的背景下,将侦探小说添油加醋成日本风格作品的人——江户川乱步出现了。

这与当时日本社会仍然没有产生科学的、冷静的、客观的生活态度是密切相关的。读者很难想象,即便让有新式民风的侦探登场,并将其推至风口浪尖,也还不能引起社会变革。针对日本的特点,这种单纯的娱乐较之科学态度,更能吸引读者关注,这对于侦探小说作为一种新兴体裁在文坛上立足是非常必要的。

然而另一方面,江户时期曾一度在民众间兴起了数学热。“谜图”这种百姓所喜爱的特有谜题体裁,在其他国家尚未有此先例。江户时期的这种知性风,就这样一直存在着,直到乱步时代的到来。

如此看来,乱步的构思混杂了欧美的知性风,同时又融入了江户人的爱好,将不同的口味呈现给大众。这种不同的口味中掺杂了大量的禁忌感和不断而来的犯罪感,抓住了大众的心理。然而,在最初的形态中,这种通俗的江户风格仍被抑制,而数学的知性风格则更自由蓬勃。

应大众进一步的要求,同时也苦于灵感的枯竭,乱步不停地妥协。初期这种理性、逻辑的想象,被感官和恐怖心理的欲动所淹没,如同春之残雪一般逐渐消失了。随后,乱步转而描绘单纯的恐怖内容以及感官类的通俗内容。

1926年的《帕诺拉马岛奇谈》就是此中典型。小说讲述了一个富豪在M县买了座小岛,并招来大量裸女把这里打造成了一个梦幻般的游乐园,最后这个富豪像打到天空中的烟花一样,被打上半空,浑身粉碎,身上的血如雨注般落在自己建造的岛上。而这个故事的原型就是从吉原花街柳巷借来的,当时有个叫做十边舍一九的人,传说他将烟花藏在随身的衣服里,并留下遗言称希望入棺后有人能点燃导火线。

同一年发表的《镜地狱》,倾斜的镜子里映照出人自己的躯干,恐怖的同时还能获得不少乐趣,如果在一个球形的容器里贴上镜子,并且做成一个镜球,而且让一个人进入到这样的一个空间,那这个人到底能看到怎样的景象呢?被这样诡异的好奇心纠缠上的主人公,进入到自制的球体镜内部,他到底看到什么了?最后,他疯了!

另外,连载于《新青年》的《恶灵》19 是一个没有结局的故事,为此,乱步还向读者表达了歉意。小说一开头,就有一具美丽的女性尸体被发现了,尸体上有无数的伤痕,从伤口汩汩流出的鲜血往四面八方蔓延而去,在雪白的肌肤上绘出奇妙的图景。说到中途放弃的原因,乱步认为再这么写下去就变成一部彻底的刺激感官的小说了,和普通小说没任何差别,这不是乱步愿意看到的结果。

从这个角度来看,这位日本侦探小说之父的遗世之作,实际上并没有太多的“本格”要素,更多的是通俗和刺激感官的特征。作为擅长驾驭恐怖要素的写手,与其说乱步是一位推理小说家,还不如说他给感官小说的写手带来无数的影响,也许同时也给他们提供了大量的素材。

战前,乱步的作品一度风靡全国,这让推理小说在日本生根发芽的同时,也奠定了日本推理文学的基调。没想到这成了侦探小说被日本文坛歧视的根本原因。为了改变这种印象,日本的后世推理小说家付出了极大的心力。

乱步的创作大部分集中在战前,战后他的作品不断再版,连全集都被再版了4次。在日本推理史上,具有这种成就的作家也只有江户川乱步一个。他拿的版税多得让人嫉妒,推理小说的特点是理性逻辑,尽管现在推理饱受落入俗套的批评,但乱步的作品并不随时间的流逝而褪色,依旧鲜明,在日本推理文坛上占据着重要的一角。

另外,他发起了现在“推理作家协会”前身的“侦探作家俱乐部”,自掏腰包设置了日本最大的新人推理奖——“乱步”奖。另外,他还大力挖掘有天赋的作家,不仅仅限于推理体裁的作家,还推及至冷酷文学及科幻小说。

战后,乱步写了大量面向孩子的“少年侦探团”系列,通过这个系列,培养了很多作家感性的一面,包括我自己。乱步的笔触清新脱俗,大大震撼了日本大众感性的一面,如今,这种震撼还在持续着。

缓解肚子疼的小妙招

金双歧可以常温保存吗

胃动力不足消化不良怎么办

小儿肠痉挛腹痛饮食注意什么
云南道地药材灯盏花好用吗
中风偏瘫怎么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