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社会燕京啤酒30年坚持公益

文章来源:沧州文学网  |  2020-06-19

感恩节是每年11月的第四个星期四。这一天如果您是一个普通的站长,美国人在享用烤火鸡与南瓜派之前,都感谢一年的收成与亲朋好友的关爱照顾。而感恩,也是燕京啤酒的企业文化之一。企业与社会是一种唇齿相依的关系,燕京啤酒作为一家大型国有企业,在3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始终关注公益,坚守社会,在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不忘回报社会,为和谐社会的建设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奉献爱心,积极投身各项社会公益事业

多年来,燕京啤酒公司在坚持“发展民族工业、争创民族品牌”的同时,秉承对员工、消费者、国家和社会负的态度,诚实待人,积极参与公益事业,追求最大限度地回报社会:认养绿地;投资兴建小学、改造教师进修学校;每年提供经费修建公路、公园;投资修建文化广场;连续21年举办燕京啤酒节;在非典期间义捐500万元,向首都见义勇为基金会捐资;与首都见义勇为基金会签订250万元的专项基金捐赠协议,促进首都的社会安定与和谐;四川汶川地震发生后,公司捐赠款物共计1100多万元;为了实现平安奥运,燕京向北京市政府捐赠了价值1400多万元的71万套奥运安保志愿者服装;燕京啤酒作为北京奥运会的主赞助商,为奥运会的胜利举办做出了巨大的奉献;2012年,燕京啤酒集团继续牵手探月工程和中国乒乓球国家队,为探月工程尽一份微薄之力,并在伦敦奥运会上打造北京文化周,推动了中国文化在奥运盛会上的传播……燕京啤酒一直以实际行动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展现着民族企业强烈的社会感。

反哺农业,促进西部经济发展

近几年来,伴随着中央对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加强,为中西部的崛起起到了重要的指导和示范作用,也给今后中西部地区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燕京啤酒从2007年开始,为了向产业链上下游拓展,并稳定啤酒原料采购成本,开始着手在新疆和内蒙建立原料基地。2010年公司提出“以工哺农,营养农业产业链、进军西部”等结构调整战略并进行了实质性的运作,在中西部建立大型原料和生产基地,给农业提供了营养,促进农民的增收,并通过农民的增收把产业向下延伸,带动原材料,包括大麦、啤酒花等原料企业的发展,由工业反哺农业,使工业获得更好的原材料供应,最终让农业与工业共同发展。2011年,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马铃薯销售受“价格持续回落”巨大冲击,数亿斤马铃薯严重滞销,数百万农民遭遇“卖难”的紧要关头,公司响应商务部号召,主动提出购买20万斤,援助内蒙农牧民是公司开发大本西部,投资大西部的又一行为投射,也是公司践行“以工哺农,营养农业产业链、进军西部”战略的真实写照。

近几年,公司持续不断加大对中西部投资力度,为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坚持公益,践行社会没有句号

曾有人说“公益,是一项事业。公益,不能靠一时或几时的乐善好施,需要发自心底,需要执着和坚持,更需要保有热情,并且始终保持这种热情、这种激情不退却,甚至更加炽热。这样,公益,才能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发挥出最强的影响力。”。的确,公益事业需要用饱满的热情来坚持,而燕京啤酒也几十年如一日地践行社会。我们相信,燕京啤酒感恩社会坚持公益没有句号!

而品牌对民族与社会的回馈让燕京啤酒发展至今几十年,成为中国最大的啤酒企业集团之一,用30年的时间就跨越了世界啤酒业100年的发展历程,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能够保持快速、稳定、健康的发展,成为国际知名啤酒品牌。一路以来,燕京啤酒的热忱为它赢得了“最具社会感企业”的称号,而在这感恩节之际,燕京啤酒还将继续以最大的热忱持续履行一个民族企业应尽的与义务造成一项工作多个部门执法。

崇左白癜风
专家说
月经期间腰疼怎么办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