潞安郭家失落的长治名门

文章来源:沧州文学网  |  2019-10-04

回望悠悠上党,淹没于历史红尘深处之名人而被人遗忘者多矣,古城东街的郭从矩便是其一。

在长治师范北面的小巷中,残存着几处不起眼的清代民居,虽然破败却承载着一段真实而辉煌的历史。它们就是上党城内曾经声名显赫的的名门望族郭氏家族的故居,从这里走出有清一代名家郭从矩、民国山西省政府秘书长郭宝清。

郭从矩(18 5—1885年),字定轩、戒逾,号心吾,山西长治城内东街人,清咸丰8年举人,咸丰10年进士,同治朝授国史馆协修、纂修,屡充顺天乡试、会试同考官,任江南道、福建道监察御史,礼科给事中,光绪朝授吏科掌印给事中,湖南盐法长宝道、湖南按察使(署)。同时,郭从矩书画造诣上乘,为一代名家。孔夫子旧书拍卖的《清代16名家苏元春、刘倬云……给“星门仁兄大人”的信札》一“书”中,便有郭从矩手书信札。“星门仁兄大人”,指的是 垣(1780一1869年),字星门,号东屏,广西永福人,道光16年恩贡,清末著名画家,终身未仕,专心致力于山水画的创作。其画技法受其岳父周位庚影响,有“冰清玉润”之誉。书法米芾,而能去其欹侧之弊。晚年隐于崇山,以诗、画自娱,并教其子侄。卒于同治8年,年九十。能和有清一代著名画家交往、切磋,郭从矩的功力可见一斑。郭从矩湖南赴任期间,曾游长沙定王台,感慨赋诗:“楚王宫殿久尘埃,嵽嵲城东尚有台。下国分藩思母泪,长安远道使人哀。空余宰树驯鸟集,不见河汾秋雁来。忠孝表章吾辈事,摩挲碑碣重徘徊。”一代名家的胸襟和文采尽显诗中。另,郭从矩所作《泛楼图》,今存韩国。

郭宝清(?—19 7年),字伯铭,郭从矩之子,晚清举人,1905年留学日本,受同盟会影响,倾向民主革命。1911年归国,在长治城内西街投资开设天丰当当铺,置办实业。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爆发后,郭宝清投身政治舞台,任民国山西省政府秘书长,代理过省长。

就现存极其有限的资料看,郭宝清对长治的贡献主要在文化方面。一是针对当时军阀混战、教育落后的困难局面,于上世纪 0年代初(19 2年)联合知名乡绅贤达高洪、马骏、连天祥、程如璧、常苏民等在今郊区北寨创办上党联立乡村师范(郭被推为名誉校长),推介进步人士主持校务,培养山村小学教师,解决平民孩子上学难的问题。二是编纂《民国长治县志》(采用线装装订,全书共10册,出版于19 年,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记录了民国时期长治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状况,存史修志,功德无量。值得一提的是,上党乡村师范成立后,革命人士史纪言、王中青、赵树理等纷纷任教,培养出孟宪德、师丕珍等一大批日后对长治有重要影响的学生。乡村师范也成为山西牺盟会发展会员的有力据点和长治革命的摇篮,进步师生投入滚滚抗战洪流中。日寇侵入长治后,上党乡村师范停办。

19 7年,一代文化名流郭宝清因病逝世,上党古城上千人为之送葬,民国政府和山西省政府送花圈、派车出殡敬挽。现有郭宝清长诗《题野史亭》(野史亭在忻州,为金元时期大学问家元好问墓之一部分)存世,可能是其游历忻州时所作,从中可窥一代名流行文风范。诗曰:

尼山当日无斧柯,麟经千载光羲娥。龙门马迁继父志,成一家言文不磨。

是皆私家之著述,历史至今相追摩。知人论世古为鉴,正闰修短宁殊科。

金源崛起宋中叶,白山黑水纷干戈。中原入据百廿载,典章法度堪切磋。

幽兰轩已委灰烬,颓垣败壁空烟萝。明夷故国悲禾黍,索靖荆棘哀铜驼。

兴亡一代女真史,伫见沈沦付逝波。遗山元子大手笔,二十八宿心胸罗。

国亡鼎革一身老,斯文已任非由他。读书山有敝庐在,小亭新筑看嵯峨。

遗言往行编采摭,珥笔何待登峦坡。百余万言书在纸,细字纪录无差讹。

骗年仍署旧甲子,开轩怕睹新山河。亭不留云留诗稿,直哉董笔公不阿。

元家史官得底本,流传后世供吟哦。一朝文物幸不坠,抱残守阙功为多。

迄今亭荒剩遗址,古人往矣其如何?恨不驱车秀容道,临风凭吊为长歌。

郭家除已知的郭从矩、郭宝清父子外,郭从矩的哥哥、父亲、祖父均为官宦出身,实属上党名门望族。据清光绪版《长治县志》记载:……在这年京试诏选中,长治县城厢郭从矩科进士,年27岁,授翰林院编修署庶吉士,逾年散馆授编修。嗣后,转御史。母丧服除,事毕复官,仍御史,擢礼科给事中。同治年间,郭从矩以处谋“伊犁边事”、“谏论盐法”而诏奖,进御史、备方略。又转吏科掌印,被授湖南盐法长宝道,再署湖南按察使。光绪九年,黄河以北数省大旱,积五六年之久。又,直隶、山东大水,河患尤剧。慈禧、德宗召见群臣,共议国事。唯独郭上呈端本,谏倡“三本治国”,以回天变。慈禧即称:“臣有唐宋直谏之风。”因功,其祖父郭灵秀赐赠承德郎,累赠中宪大夫;其父郭振寰封中宪大夫;其兄郭视矩赐中宪大夫;其外祖父张溥赐赠承德郎。这段珍贵的文字较为详细地记述了郭从矩的职务升迁、政治活动及郭家的一些情况。

据郭家后人讲,古时郭家房产、地产颇多,藏书丰富(后捐献长治图书馆甚多),今庙道巷以东,北至桃园,南到北石槽,东接壶口的一片区域都是郭家的地。郭宝清去世后葬于今市殡仪馆一带,后墓遭毁。民国年间,兵荒马乱,郭氏一门加入共产党八路军、蒋系中央军、阎系晋绥军者均有之。郭宝清往后,由于诸多原因,郭家逐渐走向衰落,未有名人出现。如今,郭氏后裔散居于长治、西安、重庆、台湾等地。

查当代编纂的《长治市志》、《长治市城区志》,均不载上党骄子、有清一代名家郭从矩,只是对郭宝清有寥寥数语的搜录,殊为遗憾。仅百年时光,郭家已被长治人淡忘。

当今盛世,我国正处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时期。挖掘人文资源,对历史负责,为现实服务,是提升一个地区文化软实力的有益之举。历史不能断层,文脉不应割裂。对于在上党历史上有过重要影响的郭家,长治不该忘却!现在,郭家的几处老屋尚存,政府如能对其修缮,改建为一代名人博物馆,供人缅怀瞻仰,则既可丰富魅力城市底蕴,又可增加旅游收入。有关郭从矩的一些档案资料和郭宝清编纂的10册《民国长治县志》,现存台北故宫博物院。长治可藉此与台湾方面积极联络洽谈,迎回典籍,那将是两岸文化交流的盛事。

谈到郭家,我又想起上党古城内另一名人任环。任环,字应乾,号复庵,长治城内南街人,生卒年不详,明代抗倭民族英雄。嘉靖二十三年进士,历任广平、沙河、滑县知县,迁苏州府同知。率领军民在太仓、宝山、苏州等地多次大败倭寇,威震敌胆。因倭功擢按察使佥事,整饬苏淞二府兵备道。仕至山东右参政。任环死后,首辅大臣徐阶亲撰祭文,朝廷追赠任环为光禄寺卿,并在苏州立碑建祠,以示纪念。由于任环抗倭的事迹,至今仍受到苏州人民的尊敬和爱戴。同样,任环长治故居犹存,可以开发利用,为发扬上党文化做点文章。任环作为长治与苏州的友好“使者”,应该大加彰显;任环作为上党历史名人,应该充分昭示于国人!

共 275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对于名人名门,我们应该保持一份应有的尊重,并加大宣传力度,以彰显其特有的事迹和卓越的贡献。曾经的一切已经成为过眼云烟,但是,其精神力量和魅力,应该是能够昭示后人,启迪后人的。【:夏冰】

1楼文友: 22:21: 4 对于名人名门,我们应该保持一份应有的尊重,并加大宣传力度,以彰显其特有的事迹和卓越的贡献。曾经的一切已经成为过眼云烟,但是,其精神力量和魅力,应该是能够昭示后人,启迪后人的。 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一直在文学的路上走。目前致力于文字表达无限可能性的探索。

小便黄赤怎么治疗

治小便发黄的药

老年人阴部潮湿是什么原因

外痔怎么治疗
老年痴呆症能治疗吗
老年人肾虚夜尿多吃什么药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