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学会上海农科院提出新学科方向
文章来源:沧州文学网 | 2020-02-08
目前,上海市农科院正在积极调整学科结构,创建大健康新学科,促进农业向功能化、健康化升级。
南瓜可制成片剂,让人们像吃钙片那样方便,作为每日的食疗保健点心;一只小小的桔子,可以出20多种吃法,每一种吃法都有健康讲究…昨天,2016上海药食同源与农业创新国际研讨会在崇明长兴岛举行,来自中外相关学科专家从理论和技术角度对药食同源课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在这场研讨会上,作为主办方之一的上海市农科院,更是在率先提出了药食同源与农业创新的概念,要进一步推动农业产业链向健康产业链转变。为此,该院正在积极调整学科结构,创建大健康新学科,促进农业向功能化、健康化升级。
2000亿元的市场份额。
在西方国家,许多学者提出了要用‘厨房代替药房’‘食物代替药物’的思想。”市农科院院长蔡友铭介绍说,当前,欧美、日韩等国家的健康产业正快速发展,美国保健食品年额约80亿美元,年额约35亿美元,而我国从古代神农百草典故开始,药食同源的理念就深入人心;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保健品市场份额近2000亿元。他认为,药食同源”农业的创新发展,将为农业供给侧改革和提质增效新方向。
会场外的一排桌子上,展示了十几种蔬菜、食用菌、水果等,据说都是农科专家刚从田里采摘上来的,都算得上药食同源的产品。比如蔬菜,有救心菜、芝麻菜、百里香、番杏、冰草、小南瓜等。食用菌类,则有杏鲍菇、猴头菇、香菇、鸡腿菇、双孢菇、灵芝、桑黄等。而水果,主要展现了长兴岛眼下的时令特产柑橘。
瓜果蔬菜的神奇功效。
这些瓜果蔬菜,分别有什么药用价值?现场的农科专家进行了一一讲解。
比如冰草,又被人们称为冰菜,前几年开始出现了酒店餐桌上,现在申城不少菜场里已经可以买到。这种菜环境承受力很强,富含氨基酸、抗酸化物质等机能性较高的物质,凝聚了卷心菜、白菜、莴苣等的特性之一,是高营养价值的蔬菜。目前,冰草的主要吃法是生吃、凉拌。
许多食用菌品种更是药食同源”的代表。比如双胞蘑菇,其中所含酪氨酶有明显降低血压作用,多糖的醌类化合物与巯基结合,可抑制脱氧核糖核酸的合成,在医学上有抑制肿瘤细胞活性的作用。又如猴头菇,有山珍猴头、海味燕窝”之称,可以治疗神经衰弱、胃炎等,提高人体免疫力。目前,市农科院的食用菌所深加工技术团队已对猴头菇进行了20多年的研究,具有了猴头菇多糖半仿生提取技术、猴头菇多糖脱色提取技术、猴头菇细胞壁多糖制备技术等三项专利,出了保护胃黏膜的胶囊、调节免疫力的胶囊和功能性饮料等。
研讨会选址在长兴岛郊野公园里,这里的一家桔餐厅更是出了柑橘的20多种吃法。比如橘皮粥,不仅芳香可口,而且开胃,对胸腹胀满或咳嗽痰多的人,能够起到饮食治疗的作用。果皮内部的经络,加生姜水煎,加适量红糖服用,对受寒胃痛者有一定疗效。连皮鲜橘加红枣,隔水炖一小时后连橘皮服用,可治肺气肿。
农业创新可以做些什么?
据了解,在药食同源的农业创新方面,市农科院的园艺所、食用菌所、生物所均已拥有一定产业基础,其中园艺所已搜集了200多个功能类蔬菜,食用菌所则研发了20多种深加工产品。
展示桌上一朵朵灵芝十分抢眼,但其旁边一种黄黑色的块状菌更是令人好奇。市农科院食用菌所的专家介绍说,这种菌的名字叫桑黄,因寄生于桑树而得名,是一种珍稀的医用真菌,《神农本草经》中甚至夸赞它久服轻身,不老延年在我国民间被用来治疗肝硬化、肝腹水等病症,在桑黄作为利尿剂使用,可治疗偏瘫一类中风和腹痛。
如今,上海市农科院经过10多年的研究,已选育出能人工栽培的优良桑黄菌株,获得了桑黄栽培技术专利、桑黄黄酮规模化制备技术和桑黄液体固体发酵三项专利。通过这些专利的技术支持,该院的食用菌所还了桑黄超微粉、桑黄虫草养生茶、桑黄精华胶囊等产品,具有多种疗效。
接下来,科研人员如何在药食同源方面发力?据透露,上海市农科院将主要在农业资源的品种创制、栽培种植、精深加工、食药用价值以及休闲观光、品牌价值挖掘等方面开展创新研究。其中,在品种方面,可以进一步筛选具有药用价值的蔬菜、瓜果等;在栽培方面,主要研究怎么在种植技术上更好地保护凸显药用特质;在深加工方面,则主要进行衍生产品的研制、等。
上一篇:龙妹妹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