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对于读书

文章来源:沧州文学网  |  2020-02-03


对于读书,我时常反省自己:为什么非要把这很个人化很自由的事,经常变成一种强加于自己的任务呢?为什么就不能还原阅读本来的率真面目?如果把阅读当成一种任务,即便自诩为专业化“认真的读者”的我,也常会有不堪重负之苦。此次春节得闲,我在精神上也给自己彻底放假:看电视主要只看全程直播的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上网主要下围棋以过棋瘾,而看书就看这一本《二十八个人的闽东》。春节前北国普降瑞雪,寒凝大地,似乎不宜出游。而古人对于读书有“卧游”一说,我拥被而读不亦乐乎,看着窗外北国的冰天雪地,手中捧着一卷江南的山清水秀温暖如春,咱也算“假期旅游”了一趟。
何以要选这一本书作为自己的春节读物,起初可能主要是因为这本书看起来精美时尚,铜版纸印刷,大量彩照看起来赏心悦目,似乎也透着热烈的喜气。读有的书,让人觉得图片更多的是在凑篇幅,可有可无。而这一本书,图片是必不可缺的重要内容,与文字相得益彰,打成一片,可以说文中有画,画中有文。图片很丰富,几乎每两个页码就至少有一幅图,而照片也可大可小,自由活泼而灵动,小到一枚邮票般精致,如同象牙微雕;大到占全了相邻的两个页码的全部页面,大气磅礴,让人有高空俯瞰全景之势。我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有时候常常目光专注于那一幅幅照片,一页页翻下去,把这本书读成了一册影集画册,读得津津有味,流连忘返,如同人在画中游。那一幅幅照片,让我浮想联翩,我想象那画中的行人该有怎样的生活状态,那小巷古官道上玩耍的几个小孩,他们的笑声似乎也能耳闻。那看起来很危险的“鸳鸯溪栈道”上的行人,他们会不会有点恐高?心里还时常产生一点念头:还是人家南方山清水秀,得大自然之福惠多一些,为自己生在北国有些许遗憾。
我觉得,即便只把此书当成影集画册,而把其中文字当成注解说明来读,那么,这本书依然很有价值。那些照片都那么精美,其中许多照片如果获得一些摄影大奖,我看也当之无愧,似乎每幅照片都达到了艺术照的要求,特别是一些远景、全景式照片,取景、采光等,让我这个摄影外行都能体验些摄影艺术技巧之美之趣。照片内容丰富,有名胜古迹,奇峰异石,亭台楼阁,小桥流水,大桥如巨虹跨海。有历史名人石像之肃穆凝重,有现代人节日盛装唢呐锣鼓法事游行之热闹场景;有晴日里名胜古迹之游人如织,有黎明时苍山云海之空旷幽远;有山水或都市的全景式,有一草一木的近距离特写镜头;有如画的农田水利寓示着五谷丰登,有朴素的民居农舍昭示着宁静祥和;有已经作古的高僧的法书墨宝,也有洋溢着现代气息的俊男美女在如画美景里舒展青春的身姿。照片之丰富,不拘一格,让人赞叹,影像传达信息之优长,可以发挥得如此淋漓尽致,真是让文字显出其缺憾来。
当然,我把此书读成了影集画册,并没有丝毫贬低这本书文字内容方面的成绩,这也只是我一时的读法,可能也与我平日与文字这种信息符号过于熟腻有关,眼睛总是会被图片的五彩缤纷如吸引也是人之常情。但是,当我读完全书,我还是要承认,此书作者是地道的文学中人,此书每一篇文章都可称之大文化散文,文字透出美文的质地与品格。文字典雅精致,亦活泼灵动,时有辞采飞扬,清词丽句如花团锦簇般扑面而来,似乎与山水相映成趣。名人逸事,诗词典故,错落其间,浑然一体。文字中透出透出作者渊博的学识,建筑学,生物学,考古学,民俗学,民情世态,无所不窥。可见作者对历史史实搜罗之勤,做到精益求精。一个个在这片土地上留下足迹的历史名人,如黄鞠,薛令之,空海,陆游,朱熹,郑虎臣,戚继光,史可法,圆瑛法师,李叔同,等等,这些历史人物在作者笔下再一次活了起来,以不同的视角走进现代人的精神视野。作者以正史为基础,却也似乎对“野史”更有偏爱,作者给接地气的民间野史以应有的尊重,这体现在作者实地考察中,也不乏应该有的揆情度理。即便对一些有待进一步证实之说,也不主观妄加评论,而是众说皆备。作者时有精辟的史论,如写到郑虎臣杀奸臣贾似道一事,文章写得如同历史悬疑小说,作者似乎要层层拨开历史迷雾,找出历史真相来。读此一篇文章,如看一出慷慨激昂的历史正剧。作者写历史,时时对照现实,不忘关心民生疾苦,这也与作者多年为官的儒家积极用世思想有关。如作者在写到古田水下城那一章节时,如同挖出一段尘封的、但并不久远的历史。在这共和国沉重的发展史上,古田人民曾做出巨大的奉献与牺牲精神。作者在这里的感情,也是极其复杂与沉重的,既有对古田人民作出的牺牲精神的歌颂与肯定,又对那段历史的反思。如同秦始皇修长城,功耶,罪耶?让人深思。
还值得注意的是,作者所写这些所谓历史大散文,很容易就写成了一个地方性的历史资料搜集工作。写文章成了知识摆摊,让读者作为查阅的资料尚可,要作为文章来读,就如同一些官员案卷讲章,毫无文趣。这些弊病,在这本书的文章中就看不到。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文章中处处有“我”,文章中有很强的主体意识,写大历史,写大人物,而并没有淹没“我”,文章中时常可看到“我想”,“我以为”,“我觉得”这些字眼儿,及时地表明自己的所思所想,文中时有加杂自己的真实经历,有自己童年、青少年时期的记忆,真切而让人信服。其实,虽然此书名为“二十八个人的闽东”,实际上也可以说,是他一个人的闽东,他是在借闽东这一方山水与历史,来抒写他心中的大诗,来倾吐心中那一腔对故土按捺不住的 。作者在此书后记里写到:“我生于闽东,长于闽东,除上大学四年胡省城,近六十年几乎没有离开过这片热土。闽东的九个县﹙市、区﹚,其中有六个我曾经工作与生活过,是闽东这一方山水哺育了我,滋养了我。”作为一个作家,他心中的土地情结很重,他爱生他养他的家乡,爱他生活过的这一片土地。如佛家所说的,处处有情。如这本书的扉页上有一幅背景图,就是闽东的地图,大大小小标着他熟悉的村镇。我想,一个作家能有如此大爱,他就是幸福的。
读此书,我也有另一个很强烈、也很熟悉的感受,那就是古人那句颇有真知灼见的话:“文章为案头小山水,山水乃地上大文章”。卧游毕竟不是真游,我还是期待着也能亲身走进那如画的山水中去,感受一下人在画中游,去阅读山水这地上之大文章。

共 248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佩服作者大量长篇累牍的书评!一个作家在写作的同时,把评论别人作为一项重要课程来对待,这不仅有益于作者自己的文学创作,而且,对读者和被评论的对象也是一种鞭策和尊重。欣赏问好!欢迎你的赐稿!推荐阅读!【木马社团编辑:陈军】
1 楼 文友: 201 -06-19 06:19:50 问好老师!创作辛苦!欢迎你继续赐稿木马!
2 楼 文友: 201 -07-01 21: 5:59 有读就有感,有感就应当抒发出来,访读了,为这个作品献分支持.绍兴癫痫病医院哪家好
兰州癫痫病专科医院
宝宝营养不良有什么表现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