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回乡上坟随想随笔

文章来源:沧州文学网  |  2019-09-11

摘要:按照民间的说法,一过春分节令就该考虑和张罗清明上坟的一些事儿啦!这人真是越老越恋乡,这已退休感受更加深切。这不,春分一到就迫不及待地驱车千里回乡上坟。 按照民间的说法,一过春分节令就该考虑和张罗清明上坟的一些事儿啦!这人真是越老越恋乡,这已退休感受更加深切。这不,春分一到就迫不及待地驱车千里,回乡上坟。

我是自从12岁离开故土晋冀漂泊,一晃50多年,直到2015年退休。所以在临近清明节的这些日子里,几乎每天都在筹谋着届时回一趟老家——河北威县大芦村上坟扫墓的一些事宜。所以先后购买了一些冥币祭物,还带了些山西汾酒和地方特产,意欲回去与本家爷们儿同桌共饮,商议父亲的坟墓和母亲百年之后的一些事宜。我还是两年前的时候回去上过一次坟,时隔两、三年的坟茔上,肯定是被时光冲刷得伤痕累累、杂草丛生,墓碑上也该面目沧桑、疤痕斑斑、不堪入目了。

所以基于上述担忧,我开车进村前,就先拐进坟地察看。不出所料,由于我们平原上的墓穴挖得浅,深了怕地下渗水。所以父亲的坟墓脚的那头儿都露出了棺木。我赶紧在就近村里借了一把铁锹,在周围大约挖了一方黄土才算添起了坟头儿,直累的我气喘吁吁大汗淋漓。

稍事小憩后,又驱车到离我们村十几里外的姥姥墓地察看。有一年,我回去发现坟头儿早被农耕扫平了,害得我找到就近农户帮忙,测量好半天,才算大体确定了位置。又找广告公司,临时制作了一块牌位予以替代。前年的逢清明节回老家时,总算给她老人家立了一块墓碑,才算了却了我多年的夙愿。还好,这次姥姥坟上的墓碑完好,坟前的小榆树也在在迎风招扬,仿佛招手欢迎我来扫墓。

其实,清明也只不过是与立春、冬至等节气一样,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社会实践中总结出来的重要节令之一。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人就有了日南至、日北至的概念。随后人们根据月初、月中的日月运行位置和天气及动植物生长等自然现象之间的关系,把一年平分为24等分,并给每个等分取了一个名称,清明便是其中之一。只不过清明和惊蛰反映的是自然物候现象,预示着春归大地罢了。故名字意,是因万物生长到此时,清洁而明净,故而清明也是传统的植树节。因此农谚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之说。然而作为节日,与纯粹的节气又有所不同,它还是一个具有历史传统意义的祭奠之日。

曾经有一年的清明节,本家的哥哥、侄子们同到祖坟墓地烧纸扫墓。还好,父亲的坟茔和墓碑还算完好。但令人伤感的是,从奶奶这一辈儿再往上的坟墓,也都同样遭到农耕平坟的命运,这不禁使我感慨万千。想来想去,其实世间有些事情本来就不能想得太多,至少在关乎生死的问题上不能从长计议。死了死了,死去方知万事空。公墓的使用不过几十年的期限,我们能在里面安然地住上几十年?总有一天也会遭到同样的命运,一生匆匆来去,只是过眼烟云而已。我曾遐想,如果真有灵魂的话,那宇宙间该飘浮着多少英灵?成千上万甚至亿万人生?更何况是在这么一片有限的土地上。别再期望子孙后代了,就像我一样,不是在忙工作就是在忙生活,能让众祖先永垂不朽?

相传两千多年以前的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设毒计谋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杀。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祸患逃亡在外,生活艰苦,一天重耳饿晕了过去,跟随他的重臣介子推不惜从自己的腿上割下肌肉,烤熟了让他充饥。19年后,重耳回到晋国做了国君,也就是后来的晋文公,在他大事封赏有功之臣时,偏偏忘记了介子推,而介子推也不讨赏,带着母亲隐居绵山(今山西介休市东南),不肯出山做官。晋文公得知后,心想介子推是个孝子,于是为了让介子推走出深山,便下令放火烧山。不料大火烧了 天 夜,等待大火完全熄灭后,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于是,上山查看,只见介子推母子相抱烧死在一棵大柳树下。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后来逐渐发展为中国传统的祭祀节日,想想他的尸魂早在两千多年以前就随着一缕青烟飘上太空了……

这样想着想着也就释然了,人生不过如此。回首人生过往,随一堆黄土在后人祭扫的叩拜祭祀中,又回归了曾生于斯养育斯的这片辽阔的大地,或许这就是人生不错的归宿吧!

共 1628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这是一篇以祭祀为主要内容的随笔。记述的是自己千里回乡给亲人上坟的事情。作品回顾了自己离家多年后几次回乡祭祖的经历,对这次回乡的日程进行了周密的安排。作中还叙述了介子推的故事,让这篇短文显得厚重了不少。作品语言质朴,乡土气息浓郁,值得一读。【:透明秋语】

1楼文友: -21 08:08:27 谢谢作者带来的作品。拜读了。 在这里相逢是我们的缘分!

2楼文友: -21 08:08:54 感谢赐稿,点赞。 在这里相逢是我们的缘分!

楼文友: -21 08:10:09 清明将至,又是祭祖的时节 在这里相逢是我们的缘分!

4楼文友: -21 09:46:02 谢谢秋雨老师的辛苦编校和精雅编案。

5楼文友: -22 14:00:15 老乡桂林弟的这篇文章,抒发了对故乡的真挚情感,他通过回乡上坟的片断,讲述了自己的过往,作为同乡人和游子,感同身受!特别是文章里的随想,写得非常好,给人以启迪和激励!

6楼文友: -22 14:15:16 谢谢五楼王局的雅评,此文得到王局的指点,再次致谢!

四磨汤怎么给小孩喝

四磨汤治疗婴儿打嗝

肠易激综合征的症状严重吗

生精养精固肾的食物
什么人容易厌食症
肠易激综合征治疗办法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