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祖与庆阳文化
文章来源:沧州文学网 | 2019-11-25
翻开厚重的中国历史,我们可以看到,从夏朝孔甲年间算起,到商代康丁年间,古公亶父南迁陕西的岐山,周先祖在甘肃的庆阳共传承12代,时间长达400多年。周人在庆阳定居以后教民稼穑,开创了先周农耕文化的先河,使庆阳由过去以牧业为主的游牧区变为以农业为主的半农半牧区,对后来庆阳经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周祖在庆阳数百年的活动,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农耕文化,其独特的民俗文化和众多的文物古迹价值非常宝贵。
据《史记·周本纪》,周的先祖为后稷,其子孙后代一直担任朝廷的农官,此农官称为后稷。传到夏末,当时的后稷不窋因不满夏后氏的德衰,“失其官而奔戎狄间”,据考证,不窋所窜之地,在今天的庆阳,公刘之后传了数代,至古公亶父,再迁至岐。古公亶父孙名昌,即后来的周文王。周文王以其不凡的才能与刻苦卓绝的精神,让周国得以强大。周文王的儿子周武王继承文王事业,励精图治,会盟众诸侯,一举灭商,建立周朝。周朝以前的历史我们称之为先周,周朝以前的历代君王我们称之为周祖。以不窋为首的周族人,不但给庆阳带来了当时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农耕生产,而且也带来了与农耕生产息息相关的、包括祭祀风俗在内的文化。周族人面对的是一个环境相对恶劣的陌生地区,他们要将适宜于中原地区的农耕生产技术加以改造,才能适应于当地的地理气候条件,但这种改造是艰难的、长期的。相比较而言,乞求神灵与祖先在天之灵的保佑,却来之简单、方便。所以“事神致福”、“祭祖祈丰”、“慎重追远”等风俗就盛行起来,而且不断丰富和规范。在《诗经》里,这种风俗的记载比比皆是。周朝长达800年,是中国历史上存在时间最长的一个朝代。
周祖陵森林公园位于甘肃省庆阳市庆城县城的东山上,因山顶有一座著名的墓冢──周先祖不窋陵而得名。据史料记载:不窋失农官之后,西徙定居今之庆阳,在陇东庆阳一带创建了华夏文明的农耕文化。由于他功绩卓著,死后人们把他葬于此山。周祖陵历史悠久,钟灵毓秀,自古为游览胜地。首先从风城过大桥,到周祖陵山下,经过茂密的林带和蜿蜓崎岖的简易公路可达停车场,停车场上面的建筑群用822个石台阶连接在一起。山顶周祖文化区,总体布局严谨规范,错落有致。首先是肇周圣祖牌坊,正面有杨成武上将题写的“肇周圣祖”四个刚劲大字,字的两边四个柱子上刻有两副对联,正联为“望天门三皇五帝周祖名峰群仙聚会,思庆洲岐傅李米人杰地灵万众来朝”。次联是“绝顶始知世外境,凭栏一望古今天”。牌坊的背面有“钟灵毓秀”四个大字。穿过牌坊,正面就是周祖大殿,大殿建于平台之上。殿内正面有周先祖不窋、儿子鞠陶、孙子公刘三尊雕塑神像,像高2.8米,体态逼真,栩栩如生。殿内两侧还有庆节、皇仆等十尊画像,整个大殿显得典雅、肃穆。
庆阳是中华民族早期农耕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民俗文化独树一帜,“庆阳香包绣制”、“庆阳唢呐艺术”、“环县道情皮影”、“庆阳剪纸”、“窑洞营造技术”等“五”个项目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周先祖到庆阳后,由于创建了窑洞和大量推广,不仅使村落遍布黄土高原,而且一些重要城镇和军事据点、关口要塞也被窑洞化。这种住宿格局从远古开始,直到新中国的建立,一直延续了四千多年。我们的先民就是从这些窑洞里出来,走向全国,走向文明的,所以窑洞成为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是中华民族的重要摇篮。先周时期,遍及陇东黄土高原的土窑洞,造型朴拙,种类繁多,有崖庄院、地坑院、半明半暗的半地坑庄院等。下沉式地坑庄和半敞式崖庄院(也称明庄子)这两种窑洞,因地形差异而掘之不同,但其共同特点是经济实惠、干燥坚固,冬暖夏凉,清洁卫生。人们自从在这些窖洞里安家以来,农业、畜牧业、手工纺织业、金属冶炼业等都得到发展,物质增加,生活开始有了保障,人口逐年增多。斗转星移,随着时间推移,窑洞格局也在不断发展变化,到明清时期,黄土窑洞。已成定局。几千年来,人民修建了窑洞,窑洞养育了人民,至今窑洞的故事、窑洞的传说、窑洞的风俗,遍传庆阳各地。甘肃宁县瓦斜乡水沟原村,有一个千年大窑洞,占地200多平方米,一门五窗,窑内可容纳百人开会。象这样的窑洞在庆阳的一些乡镇还有。这些洞府天地,历经岁月风雨的冲刷,默默地向人们展示着陇东深厚的文化底蕴。
庆阳的窑洞,别具一格,曾经引起了世界许多人士的极大关注和浓厚的兴趣。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有几位日本客人来到陇东黄土高原考察访问,他们被这里古老的黄土窑洞所倾倒。他们总结说,这些窑洞除了丰富的文化积淀外,还是养生保健的理想境地。因为土窑洞中温度适中,湿度宜人,一年四季温度没有多大的差别,空气新鲜,得到黄土的净化,无任何环境污染;更重要的是能防御放射性元素的侵害,真正是养身长寿的绝佳之地。
2002年6月,首届中国庆阳香包民俗文化节期间,中国民俗学会将庆阳市命名为“窑洞民居之乡”。在庆阳,无论衣食、出行、娱乐、丧葬、嫁娶、节庆、寿诞等,无不独特神奇,韵味无穷,别有一番讲究。例如,每年五月端阳节这个节俗,自古以来,庆阳端阳节主要有三项活动:一是做香包和戴香包,做香包这个习俗十分的古老,黄帝内经上讲香包为香囊,是用来装药和装香料用的,也可以用来装货币,戴在自己的胸前,别人偷不走,周代继续称为香囊。由于刺绣工艺技术的不断发展,香包的形状从荷包开始,千变万化,但乡里人一直称其为“耍活儿”、“荷包”。有些姑娘边绣荷包,边唱小曲,于是出现了以“绣荷包”为题的许多民歌。陕甘宁边区时期,新正县农民诗人汪庭有把“绣荷包”改编为《绣金匾》,“十绣金匾”是一首当时边区人民最喜欢的快乐民歌:
正月里闹元宵,金匾绣开了,
金匾绣咱毛主席,领导的主意高;
一绣毛主席,人民的好福气,
你一心爱我们,我们拥护你!
二月里刮春风,金匾绣的红,
金匾上绣的是,边区陕甘宁;
二绣陕甘宁,世事多太平,
军和民大团结,大家一条心。
三月里是清明,金匾绣三层,
金匾上绣的是,模范八路军,
三绣八路军,抗战下决心,
对民众多恩情,爱国爱人民。
四月立夏天,金匾绣的宽,
金匾上绣的是,八路军大生产;
四绣军生产,比民忙大半,
夜晚间守警戒,白天务种田。
五月五端阳,金匾绣的亮,
金匾上绣的是,边区老百姓;
五绣老百姓,抗战最热情,
组织起自卫军,打倒小日本。
六月热气腾,金匾绣花云,
金匾上绣的是,民众的劳动;
六绣民劳动,有利有名声,
行行出状元,二流子成英雄。
七月里七月半,金匾绣的宽,
金匾上绣的是,妇女的生产;
七绣女生产,织布又纺线,
加入识字组,要当女状元。
八月里八月半,金匾绣的圆,
金匾上绣的是,边区合家欢;
八绣好家常,卫生身体强,
全家人都和气,民主好商量。
九月里九重阳,金匾绣的长,
金匾上绣的是,移民上天堂;
九绣难民来,政府好优待,
老户们帮助他,吃用有办法。
冬里天气寒,金匾十绣全,
金匾上绣的是,政府恩情宽;
政府恩情宽,冬学到处办。但据艾青同志在延安《解放》上撰文介绍,汪庭有嫌《绣荷包》表现的是男女爱情,给我们有威望的领袖,政府,部队绣荷包送去不合适,应当绣一块金匾。因此,他把调子的名字改成了《绣金匾》。有吃有穿有文化,快活过新年。以表达自己的快乐心情。他边编边唱,编一段唱一段。同时教给村上的孩子唱,如此反复,终于编成《十绣金匾》。此歌一经问世,立即在陕甘宁边区传唱开来。抗战胜利后,为便于记忆传唱,密切配合当时的革命斗争形势,在专业文艺工作者的帮助下,将原“十绣”精炼为“三绣”,歌名亦更为《绣金匾》,以至后来在全国广为流传,成为脍炙人口的优秀革命民歌。
在庆阳,端阳节的早晨,孩子们都把香包戴起来,不少孩子双肩、前后胸都挂满了香包,手腕和脚脖上拴上以五色线拧成的花绳,玩耍戏嘻,甚至走邻串户,既充满了童趣和节日喜庆,又展示妇女们的精巧的针线手艺,民俗味极浓。二是割艾蒿,卖艾蒿,家家门上插艾蒿。因为艾蒿是一种驱虫草,它的叶杆燃烧时,放出的烟雾能驱赶和熏死蚊子。另外它还是一种草药,煮汤后能清热消炎,烧着后用于针灸,可以止疼散寒。端阳节前后,各种害虫如蚊子、咬人的毒虫都活跃起来了,所以民间用香料、药料,如艾蒿这些东西来防病除害,保护人民身体健康。三是喝雄黄酒,雄黄也能驱虫。四是包粽子和吃粽子。后两种习俗是从南方传进来的。喝雄黄酒是借《白蛇传》中白蛇喝酒的故事,来说明酒可治毒蛇,喝酒可以防毒蛇咬。吃粽子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以端午节作为某种代表的庆阳民俗文化已经源渊流长,魅力非凡,使庆阳大地充满了神奇与活力,也是这块黄土地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历史文化的发掘和保护,许多先周文化遗址重新受到人们的关注,庆阳市内发现的先周文化遗址主要是合水县蒿嘴乡九站遗址,它位于合水川北岸台地。1984年省地县博物馆和北京大学专家教授共同对九站遗址进行发掘,在发掘的80座土坑墓穴中,出土了近千件陶器和l件铜刀,1件铜饰,经过技术测定,距今年代在 70年以上,证明确系先周、商代文化遗址。庆阳市内西周文化遗址66处,其中宁县最多,达 9处。重点有宁县早胜乡谭腊遇村遗址,面积达18万平方米,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在环县曲子镇双城遗址中,除陶、石器外,还发掘出瓮棺、瓦棺墓葬各一处,砖墓 处,获铜鼎、铜鬲各一件。在西峰区彭原乡李家寺村庙头嘴遗址中,发掘出铜斗、铜甑各1件,铜斧2件。在西峰区温泉乡韩滩庙嘴遗址中,发掘出青铜器 件。在西峰区董志乡野林村出土的商代白玉大戈,实际是先周器物,因为当时董志原是周人所居之地。这件戈全身呈青白色,有零褐斑,援呈三角形微曲,前锋尖锐,有中脊和边刃,直内近栏处有一孔,内末端有齿状小突起,内上面阴刻“臣”字。眼兽面纹,栏前方中部竖刻“乍册吾”三字,字迹纤细,制作精致,长 8.9厘米,从此玉戈可窥视到先周文化已发展到接近中原文化的程度。
在庆阳境内,遗存着大量的周祖遗迹,现在已经发现并加以保护的主要有,周祖陵墓:有位于庆阳城东帽盒山的不密陵、位于庆阳城西60里的周老王鞠陶陵,位于宁县九龙川的周先祖九座陵墓,民间墓群更多,已发掘的先周陵墓有:合水县西华池乡师家庄的兔儿沟墓葬,坐北向南,在西周墓葬区内发现一座先周残墓,墓宽1. 米,深1.5米,长1.7米,在熟土二层台内出土了两件陶器,一件夹砂绳纹红陶鬲,鬲乳状袋三足,单耳,直口,另一件灰陶方折肩罐,有盖,通体打磨光滑,用朱红和白粉彩绘;西峰区巴家咀墓葬,1984年秋,巴家嘴农场工人挖窑时,在地表2米深处挖出了一座土坑先周墓,发现板灰和人骨架,出土了一些陶器,其中三件陶鬲被当时的庆阳地区博物馆收藏,陶鬲质地为夹砂、红陶和夹砂灰陶,乳状袋足,腹施绳纹和附加堆纹。
另外,随着人们对历史文化的重视,一些散落在民间的周祖历史遗迹,也得到了有效的保护。不窋城,位于今天的庆城县城,设东南西北四门,城墙为台阶削土而立;公刘邑,位于宁县城西庙嘴坪,1981年9月甘肃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西姬沟,源出庆城县高楼原东北,流至梁家坪,南人马莲河,长约10余里,为公刘子姓所居;圣水塘,在庆城县刘八沟口,上有天圣庙遗址,今清水盈塘,底有马蹄印,甚巨;公刘古庙:位于庆阳市东南约20里处的温泉乡高家坳村,俗称公刘殿或老公殿,相传公刘治田于此,后人饮水思源,因建庙,每年农历三月十八日,为公刘殿庙会,当地群众及陕西长武、旬邑、彬县等地群众远道而来,举行盛大的公刘诞辰纪念活动;周棉行宫,在庆城县城北关,今称北关皇城,兴教寺在此遗址有铜像铸字云:“周谛行宫”遗址,现已不存;周祖花园,在庆城县南20里之花原村,相传为周祖不窋植花之处;花坡,在庆城县城东10里,相传有牡丹、芍药、茶蓁诸花,香气袭人,为不窋遗园;延庆城,在庆城县城北 5里,相传为公刘肇生之处,现遗迹尚存;天子坳,在庆城县城东北70里,地形接近东岭(即今天的子午岭),西侧深沟,中央平坦,树木葱茏,宜畜牧造林,相传为鞠陶游牧造林处;公刘庄,在庆城县城东北50里的樊家老庄东,余田数亩,无人敢耕种,名曰天子掌,相传为周祖发祥地;周祖庙,在庆城县城南,祀周祖不窋。明嘉靖初,知府莆海修。曾有塑像,两壁画文王以下 7王像。顺治五年,知府李曰芳建坊,题字“肇周圣祖”及“帝系王风”;周旧邦木坊,在庆城县城南街,木坊三间高10米,木坊以四根明柱通顶,柱之上部五层半拱叠涩镶砌,负托坊顶,顶部瓦有屋脊,脊瓦面莲花,檐下正中镶匾,匾面楷书“周旧邦”三个大字,明代弘治十八年九月,庆阳知府、前监察御史郝镒建,清光绪辛巳年,知府倭什铿额重修,光绪二十八年知府庆霖再修,此坊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宋承天观碑,位于正宁县罗川城西门外,宋大中祥符二年(公元1009年)建,朝散大夫行尚书兵部员外郎李维奉敕撰文,翰林侍诏朝奉郎尹熙古奉敕书,并篆额,碑额篆书“大宋宁州承天观之碑”,碑文内有:“罗川之上游实彭原之属邑,气象葱蔚,原隰隐辚,人敦忠义之风,俗勤稼穑之事,轩丘在望,乃有熊得道之乡,豳土划疆,本公刘积德之地。”1981年9月甘肃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此碑已移至县文化馆院内;后稷台,位于镇原县城西北 0公里处,周围数十步,相传为后稷教民稼穑处。另外,尚有后稷墩,后稷庙、斩山湾、狼 、九陵水,等许多历史遗迹。
甘肃省庆城县委书记葛宏表示,该县已经着手发展农博、农趣、农植、农家乐等传统特色旅游和休闲项目,同时要加强先周农耕文化与中国农业文明、周礼文化与儒家思想、庆城早期农耕文化与《诗经》重点篇项目等课题研究,弘扬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与之息息相关的庆城周祖农耕文化产业园一期工程现已完成,建在庆城县城东山顶开阔处,不远处是周祖陵园。从山顶望去,是一望无际连绵的山脉,走进产业园,呈现在眼前的是一个古朴的农家小院,丰收的玉米挂在树干上,农耕用具立在墙脚。展览馆里面陈列着很多古时的农耕用具,有犁、铁锹、锄头、镰刀、笸箩等,这些农具有的只限于观赏,有的可以供游客们拿在手里亲身感受一番,墙壁上挂着一幅幅农耕图,体现了中国自周祖时起农耕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农耕文化的传播过程。
共 5686 字 2 页 转到页 【编者按】庆阳是一个典型的黄土高原地形地貌,各种农副业和许多生产项目从先周起,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发展史。文本皆是以史实依据罗列周祖在庆阳留下的丰富的农耕文化,引经据典,贯穿古今,细细梳理周祖在庆阳数百年的活动中,对庆阳各个方面的发展所起到的作用。其独特的民俗文化和众多的文物古迹在庆阳有迹可循,具有可贵的价值,同时,也是对庆阳进一步的了解与宣传。 【:冰煌雪舞】【江山部?精品推荐】
1楼文友: 17:15:44 文本根据史实介绍庆阳的人文风物,增强了读者对它的了解,彰显作者热爱故乡的深情,欣赏并祝福! 作品见于《新民晚报》、《羊城晚报》《小小说选刊》《短篇小说》《青年教师》《椰城》《青少年与法》《深圳警察》《燕赵都市报》《北方作家》《做人与处世》《考试与招生》等全国各级报刊!
2楼文友: 17:15:44 文本根据史实介绍庆阳的人文风物,增强了读者对它的了解,彰显作者热爱故乡的深情,欣赏并祝福! 作品见于《新民晚报》、《羊城晚报》《小小说选刊》《短篇小说》《青年教师》《椰城》《青少年与法》《深圳警察》《燕赵都市报》《北方作家》《做人与处世》《考试与招生》等全国各级报刊!
楼文友: 17:44:4 厚实一文。确如按语所说,文本引经据典,贯穿古今,对周祖在庆阳数百年的活动中所起到的作用,做了细致的梳理。赏读。 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一直在文学的路上走。目前致力于文字表达无限可能性的探索。
4楼文友: 20:1 :48 欣赏学习老师宏篇佳作!老师博古通今,才华飘逸,字字玑珠,句句闪光,层次分明,构思完美,庆阳的各项事业的发展跃然在纸上。问候老师!周末快乐! 宽容是大海的胸襟
5楼文友: 08:20: 6 谢谢冰煌的编发和点评。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善于积累素材,才能使作品更加完美。
6楼文友: 18:4 :56 谢谢主编的评论,新春快乐。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善于积累素材,才能使作品更加完美。
7楼文友: 18:45: 谢谢梦中雨的评论,新春快乐。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善于积累素材,才能使作品更加完美。
小便黄有什么症状
小便发黄吃什么食物
吃什么可以治小便发黄
痔疮内痔如何治维生素D滴剂孕妇用量
云南特色植物 灯盏花怎样
上一篇:绿野荒踪散文诗情爱的蓝天与大海
上一篇:雀巢散文浪漫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