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韵乡村酒俗的流觞散文

文章来源:沧州文学网  |  2019-11-01

看到叶子一篇《乡村酒话》的美文,写的是咱西北酒俗,勾起了我写一篇新作的念想。《乡村酒话》被叶子写活了,这让生于斯长于斯的我心有戚戚焉。西北拼酒的习俗是叶子笔下的一幅漫画,读之朴素可人,倍感亲切,让人有如亲临乡间酒坊、炕头酒桌之感。

酒场的气氛,酒客的情态,包括酒话的内涵,叶子的妙笔均刻画的入骨三分,不须我赘述了。我倒是觉得叶子文章的最后一句“不知道乡下的闹酒习俗变了没有”,是一个不错的话题。

我自小长在农村,十八岁进城,至今四十有余,虽大半生久居城里,但根脉还在乡下,逢年过节少不了下乡小住几日。邀友小聚,把酒话闲的雅事,自然也是行程中少不了的安顿。中国酒文化博大精深,小孩子往往不能领会她的深厚底蕴与丰富内涵,这几年染世渐深,慢慢认识到酒在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调剂功用,这才自肺腑深处品出酒文化的几许芬芳来。

第一次喝酒,是在村里张家的儿子娶亲的婚宴上。那时尚未成人,同桌者皆是幼小如我的顽童。乡里的习俗,菜宴上桌之前,烟酒早已就位,小孩子经不住诱惑,进门寄完礼,便学大人们划拳行令,吆五喝六的“唱”不来,就手型变化砂锅石头水,有些村落叫石头剪子布,循环相克,输者罚酒。酒席六人一桌,那次,不等饭菜上齐,就已有三个醉话连篇了。我因喝了一口,辣得流泪,扒拉了几口饭菜,看他们还没完没了的纠缠,便逃之夭夭了。

以后村里凡有婚嫁喜庆、添子作寿的,父亲就叫我去,于是渐渐明白了酒场规矩。乡下的酒场,不论大小,都有一官,号称酒令官。酒令官司行令监拳裁判之职,一言九鼎,有令必行,当此官者,必先饮数杯以示“官”威,若有不服者,须饮双倍的酒量方可取而代之,发号施令。因此,通常到第二任后,便无人敢谋权篡位了,即便酒令官昏庸无道,也会碍于自身的酒量,对酒令官有令必从。如此,出入酒场者,就每每能看到豪气干云的进去,晕头胀脑、一脸羞愧出来的。

西北人豪爽,酒场热闹不热闹,要看出来醉汉的多寡,无醉不成场。有时想想,这也算是一种恶习,好好地一个人,非要喝得胡言乱语、张牙舞爪才算过瘾,否则东家不悦,客不尽兴,喝得吐天哇地的,到底还是有些丑陋的。有一年去乡下,有个发小让我等了半天不到,结果就听另几个说,前一天被他们灌得不省人事,当时正在蒙头休养。那几个神色倒颇为自豪,得意之色溢于言表。见他们如此,再一细想,又觉得不算恶习了,好朋友之间才肯舍命相陪,用自己的痛苦换朋友开心,似乎又有些高尚了。

一方水土养一方男女,一方男女尊一方风俗,毕竟一方风俗的形成,尚要得益于此间淳朴的民风,乐观的民情的。在乡下入得酒场,入耳是粗犷飞扬的豪情大气,入眼是素面朝天的邻家少妇,浓浓的乡土气息款款而来,深藏着时间打磨不去的朴素。说她朴素,是因为乡村喝酒是彻头彻尾农闲时的消遣,小桌上炖一只土鸡,备几个凉盘,四五人围桌而坐,“满堂红啊,八仙寿上”的喊将起来,自然就多了一番富足的热闹。

近几年回乡下,已经很少看得到面红耳赤的划拳行令了。喝酒采用愿者自来,手段也变得灵活多样,多采用道具,还靠喝酒人的智慧,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乎乐,快乐才是硬道理。今年春节,叔伯兄弟们齐聚堂下,不用我这“城里人”提醒,他们便先声明不用划拳行令,用扑克牌玩“美女缠身”的游戏。这种玩法雅致、有趣,避免了划拳者以外他人的无聊观战,重在参与,固执己见者往往多被缠身,被缠者罚酒。我被“美女”缠了好几回,喝了不少。相比划拳的赢酒,这样得来的酒,在众人的笑声中纳入口中,味道自不一样,仿佛我喝下的是可乐,可人的可,欢乐的乐。

喝酒生活事,作文也是生活,说了这么多,觉得意犹未尽,就再絮叨两句吧。

魏晋时,文人雅士尚古风,饮酒作乐,纵情山水,清淡老庄,游心翰墨,作流觞曲水之举;今乡村人袭魏晋之风,饮酒寻乐,虽无诗篇荟萃,更无王右军笔走龙蛇,但壶中自有日月在,酒气也足以消农事之苦乏。游子归故乡,淡酒相待,不亦说乎?

共 1566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作者这篇散文,构思精巧,由朋友关于乡村酒话的文章入题,引入正文,衔接巧妙,自然无痕;由作者第一次喝酒的经历,展开细述西北乡村酒场的规矩习俗,以及随着时代的变迁,酒场习俗的悄然变化,娓娓道来,让人有如亲临酒场之感。最后,作者以魏晋古人和今乡村人作比,引出点睛之笔:游子归故乡,淡酒相待,不亦说乎?全文主题突出,形神皆聚,语言凝练,文笔朴实,赞!美文推荐共赏!感谢赐稿秋月菊韵,祝写作愉快! (龙在江湖)

1楼文友:201 - 22:47:49 欣赏佳作,感谢赐稿菊韵!问好作者,祝写作愉快!

灯盏花制剂怎么样

灯盏花制剂好用吗

云南生物谷发展历程

MACC含金量
中风偏瘫怎么治
腰背疼痛是什么原因女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