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我的自行车情怀散文
文章来源:沧州文学网 | 2019-09-23
摘要: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就好比一驾车,行走需要靠自己。生活是一本教科书,“自行车”自主驾驭,不时翻翻看看生活这本书,我觉得还是很有必要的。 记得海子在一首《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诗里写道:“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该是一个多么美好的地方,这该是一个怎样理想的境界!一个有着春花一样的青春、大海一样的 的名叫“海子”的诗人,据说现实生活中他却是一个把自己封闭得连自行车都不会骑的再普通不过的人。试想,生活如海,一个连自行车都不会骑的人,又如何独闯天下呢?如果一切都要“从明天起”,那么还要今天干什么?
自行车,亦称脚踏车或单车,它是一种以人力踩踏脚踏板驱动的小型陆上车辆。我们乡下老家都叫它“洋车子”。说它“洋”,最初还真有些名副其实的意味。最早的自行车,据相关资料介绍,它是由十八世纪末一位叫做“西夫拉克”的法国人设计的。十九世纪中后期传入我国,至今已有近一百五十年的历史。记得小时候,爷爷奶奶都叫它“洋马”,我觉得更是生动形象。这不仅是因为:马配有马蹬子、马鞍子,自行车有脚踏板、车垫子;马能“咴咴”叫,自行车的车铃也能“晃啷啷”地响;更重要的是,无论是马还是自行车,都一律叫做“骑”。只不过马得喂草料,自行车就不需要了。
说起自行车,我已经有好些年都不骑了。至于具体地说从啥时候起,大概是零五年暑假后。当时,我所任教的学校搬到了县城西关,由于离家较远,妻子说买辆电车吧。我原以为随便说说,不料一次去街里买竹席,妻子非要我同她一路到电车专卖店看看。那时候,小小的县城电车专卖店还不多,只有几家,都集中在了城中心东西大街靠东边的那一段。转了一圈,我心不在焉地听卖家口若悬河地讲了一通又一通,最终妻子问我:“相中了哪一家的?”我只说:“都不错?”妻子说:“你觉得上海迪鼠怎么样?”我只记得是银灰色的,便说:“是银灰色的吧,上海产的,迪尼斯的米老鼠,很好!”妻子笑笑说:“就买那家的,走,推去吧!”我疑惑地问:“真的?钱呢?”妻子说:“不拿钱谁给呀,走吧!”
自从买了那辆银灰色的迪鼠电动车,我白天上下班骑着它,上街办事或回老家也都骑着它,只是过几天需要趁夜晚冲冲电,既轻松自如又快捷方便。人很多时候,都有些喜新厌旧,也都给享受无仇。从此,我几乎就告别了那辆跟随我多年的“捷安特”自行车。那“捷安特”牌自行车,是大架子的,座子有些高。我不骑,妻子、孩子也不骑,它就被冷落了,一直放在楼下的贮藏室里。
当时说卖掉它,可一个半老不少的,又处于没落阶段,根本就不值几个钱;当废品吧,跟随自己这么多年,又是个成物,说不定啥时还想用上个一回半回。其实,在我的记忆中,我们家谁也没有再用过,好像邻居借过一两回。都说人是有感情的动物,或许是恋旧吧,离开它总有些过意不去。寒来暑往,那辆自行车蜗居在小配房里,独自享受着寂寞与安闲,不知从啥时候满身都积满了灰尘。有一次岳父来我家,偶尔看到,说这破自行车放在这里没用还碍事,干脆我推走算了,说不定啥时去河边钓个鱼或到地里转转的时候骑骑。大家都说“好!好!好!”那辆自行车最终算有了个不错的归属。只是到了岳父死后,它又去了哪里,我就一概不知了。
回想起自行车,一下子把我拉回了童年。我从小生活在乡下农村,记得最早见自行车,还是在刚上学不久。一个轻风艳阳的午后,正当我和小朋友在路边的桐荫里撅着屁股玩四角纸牌时,耳边突然听到身后有“晃啷啷“”晃啷啷”的清脆的铃声。我回头一看,只见不远处一位身穿墨绿色服装的军人模样的人,正骑着一辆墨绿色的两个轮的“玩艺儿”,像我们这边驶来。我刚想躲开,那人右腿向前轻轻一迈,就从脚踏板上跳了下来。
大家顿时没有了玩牌的兴趣,立即靠拢过来,一门心思地想看看这个两轮转动、看似非常平稳的“怪物”。刚才响过的铃当就安装在前面的车把上,明晃晃的发出亮光,在太阳的映照下直逼人的眼睛。那近似三角形的架子骨下面还安装着两个“摇把”。这“摇把”紧紧地夹着圆圆的梅花似的转盘,转盘是靠一挂长长的链子扯着后轮;后轮上面还装有一副铁架子。铁架子上,两侧各有一个青绿色的挎包。挎包上有两个金黄的大字,其中一个字认识,是课本上刚刚学过的“风雷电”的“电”字。
正当我们像看稀罕物一样好奇地呆呆地注视着的时候,那人说话了。“请问小朋友,去高天宝家怎么走?”大家一听,原来是找高二爷的。高二爷在村里可不是一般人,在这方圆十里八里地都知道,他是一个老铁匠,有一手过硬的本领。这还不说,更重要的是他有个儿子,是开飞机的。你想想那个时候,人们除了在电影里见过飞机的影儿,只有在云彩眼里才见过真正的飞机。
据说,这高天宝老爷子,有一次得了病,想见儿子,一个,就坐上了真正的飞机。是不是他儿子开的,有的说是,有的说不是,一时也很难弄清楚。有人想找高二爷求证一下,回来说他当时只是一笑,也没说什么。于是大家都各自认为自己说得对,因为虽然高二爷没有说谁的对,但也没有说谁的错。所以一听“高天宝”这三个字,大家几乎是异口同声地说:“知道,知道,是开飞机的!走,我们领你去!”
还没等到高二爷家,跑得快的已经飞也似的提前通信去了。小伙伴们走着看着、蹦着跳着,众星捧月般地簇拥着那辆像飞机一样神奇的“家伙”。等到了高二爷的大门口,高二爷已经抄着手笑嘻嘻地恭候了。那人说明了来意,从“怪物”后面货架上那青绿色的挎包里,拿出一个精致的本夹来,又在本夹里取出一封厚厚的东西交给了高二爷。高二爷让那人进屋喝茶,那人说:“不了,还有几家没送完呢?”说罢,那人掉转车头,左脚往踏板上猛地一蹬,一个麻利的掏腿动作,便骑上那“玩意儿”飞快地走了。我们跟着跑着撵了一阵,然后目送那军人模样的人走了老远,直到连那青绿色的挎包也看不见了,才又忙起四角牌的游戏。
还是那人走后,我们听大人们讲,才知道他是一个送信的,叫邮递员。那挎包叫做“邮包”,上面的两个字叫“邮电”,他骑的那墨绿色的“玩艺儿”叫做“自行车”,大家都叫它“洋车子”。墨绿色就是“邮电”的标志。不过,对于我们小伙伴来讲,问题还没有彻底解决。那只有两个轮着地的“洋车子”怎么会不歪呢?更感到不可思议的是,它怎么还跑得那么快呢?
还是后来上了中学,学习了物理课程中的力的运动,才慢慢地懂得洋车子的平衡,一是靠人身体的扭动和车把的调整,二是靠运动过程中的惯性。至于洋车子跑得快慢,主要是脚蹬的快慢,用力的大小。那两个“摇把”似的脚蹬子就是动力臂,是它带动轮盘,轮盘通过链条驱动后轮,从而使整个车子向前行进。记得上学的时候,还有人出过一道题,说自行车的前后两个轮子的直径一样大,问前后两轮哪个行驶的路程多,为什么?答案是前轮多,原因是前轮滚动的曲折多。现在想想,这自行车的运动学里还有不少值得令人思考的问题。
到我学骑自行车,已经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了。当时我正上初三,家里为我哥买了辆二手的“永久牌”自行车。虽说是二手的,但有八成的新,哥哥很是喜欢。他用蜡纸把容易磨的地方裹起来,再用厚厚的红色的塑料皮靠住缠一边。记得每次接头还用火燎一下,那种皮子粘得很结实。记得当时,哥哥还用父亲给他买鞋的钱,在车把前面加装了一个大灯,后面的车架上仅靠车胎,还装有一个倒立的瓶子似的磨擦发电器。哥哥把它看得比自己还精贵,整天养着它,天阴下雨还不舍得骑,歪好见点泥水就扛着它。一开始,他谁都不叫挨,可过了一段时间,也不知为什么,三声“哥”一喊,他便答应让我学骑了。
我记得学骑自行车的地点,就在秋收过后的场地里。那时候的场地既平坦又开阔,而且是经石磙碾压过多少遍,地面非常的瓷实。我哥是怎么学会的,我已经没印象了,只知道他猴气点子多。可我学骑车的时候,像我那样半大的孩子,学习的程序一般都是,先慢慢地一个人咯噔咯噔,然后再学掏腿半圈半圈地蹬。我哥不让我那样,说那样对自行车不好,光毁链条。他让我一步到位,开始就分腿坐在梁上,然后直接蹬脚踏板。
好则那个时候,我的个子长得还相对高些,又有他在后面给我扶着。反正只要叫学,哪种方式我都可以委曲求全。哥哥告诉我:“腰要坐直,手要放平,两眼要向前看。”可我总是一扭一扭的,拿不稳车把。理论大多是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可一旦用于指导实践,似乎还会有些隔阂。大凡技术一类的,如果不能反复训练,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套路是很难用得上的。练过一阵,我哥拿捏得比我还累,他猛地一推,我顺势跑出好远,可最终却歪倒在了麦秸垛上。虽然没有真正的摔倒,只是车把扭了,但我的一只手上还是擦了点皮。
说来奇怪,当哥哥扶起车、捏好车把、又让我自己试试时,你别说,倒了一回,我的心情却放开了许多。等我再骑上时,就感觉到手和脚都没有先前别扭了,变得灵活了。我似乎有了些经验,故意绕着麦秸垛,即便是歪了,也不会有大碍。没想到当时心里一放松,真的一圈比一圈骑得像那回事了。我哥在一旁再一夸我,我劲头更足。没用两天,我就学会了。等到第三天,我就想试着带人,可没有人敢坐。虽然没有人敢坐,但骑自行车我算学会了,我真的很高兴。
没过多久,妹妹见我会了,她也嚷嚷着要学。后来哥哥也同意了,是我教的妹妹。她是从通常的“咯噔咯噔”到掏腿再到跨到梁上的那种。妹妹手脚灵便,比我学的还快。等我和妹妹都学会了骑车,哥哥便有了理由,他向父亲提出再买辆新的,这时哥哥的真正意图虽然暴露了,但毕竟我和妹妹都学会了骑自行车。一年后,等我上了高中,在哥哥的再三要求下,在我和妹妹的大力支持下,我家真的买了一辆新的“红旗”牌自行车。不过,新的一般都由哥哥骑,我和妹妹骑破的,即便是这样,我和妹妹都很高兴。
我真正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自行车,那是在我大学毕业前一年的暑假。记得当时,土地已经分了,父亲经营起一个小菜园来,平时又是浇水,又是施肥,又是打药,又是摘菜,有时还得去卖。暑假没事,我便帮着父亲。除了打药父亲不让我干之外,其余那几项我都能干。尤其是卖菜,我不但会算账、懂得称,更重要的是我还会骑自行车。记得那时,两筐子菜,骑车绕邻近的村庄转上一圈,一般也就一个多小时,就卖的差不多了。不过,在当时,菜便宜得很,茄子三分一斤,黄瓜四分,番茄六分,豆角八分,最贵的是辣椒,一斤也就毛把钱。
记得有一次去城里,我看自己的黄瓜又嫩又直,顶花带刺的,很好看,想多要一分钱。结果,早晨的青菜集市时间很短,不到一个小时就结束了。我还剩下一部分没卖完,就带着个菜篓子又在街里兜了两圈,还是没有卖出去。当我垂头丧气地回转时,已经是快十一点了,黄瓜失去了水色,自然也就不好看了。在走到一个叫做“八里棚”的村庄,恰好遇到了一个剃头摊子,他开玩笑似的问我:“黄瓜咋卖?”我已经不敢说五分了,就说:“四分。”他又说:“就掉这么多,二分钱斤我要完!”我底气不足地说:“三分。”那人又说:“不卖,你还带着吧!”
我一看他打了退堂鼓,便有些存不住气了,便扔出一句:“二分钱一斤,算白给你了!”说着我便一下全倒在了地上。没想到,他却笑笑说:“小伙子,别生气。要是白给,我就不付钱了!”那一次,我感觉真的好累,我觉得我一个小小的失误,造成如此被动的尴尬的境地,我对不起父亲,对不起那些青嫩的黄瓜,更对不起屁股下蹂躏了大半天的自行车。不过,有了那次教训,在后来的卖菜中,我变得聪明了许多。一个假期卖菜下来,临结束时,父亲告诉我够买一辆新自行车了。可惜又热又累,我用自己和父亲的汗水连同菜地里的那点收获,全部换成了一辆崭新的“飞鸽牌”自行车。
毕业以后,我参加了工作。学校离家几十里路,我就靠父亲的辛勤劳动和自己的汗水换来的那辆“飞鸽牌”自行车,风里来雨里去,辗转反复,送走了一个个冬夏,又迎来了一个又一个春秋。现在想想,那时候骑着它,真的是一种幸福。清风吹拂,有说不出的爽快。轻松便捷自不必说,坐在车坐上,有时困了,猛地一蹬,立起身来,顿时增加了高度,视野更为之开阔。有时几个同伴并驾齐驱,或一绺拉开,大家说说笑笑,头一伸,身子一拧,暗暗叫劲,看谁一马当先,唯谁马首是瞻。这个时候,无论马头马背马尾,常常都是开怀大笑。有时兴致一来,铃铛一路响起,总有一股使不完的劲儿。
在长期的骑自行车的过程中,我逐渐发现,骑自行车最怕两样。一是路不好,二是车胎爆。路不好,如果是晴天,遇到高低不平或车辙深沟,不但磨屁股、伤胳膊、腿还蹬得生硬酸疼;如果是雨天,那更糟糕,还没骑上,满轱轮塞的尽是泥,走几步一通,再加之掉链子,那才算是烦心。这个时候你一气就会扛着走。记得当时有句话就叫做:“无风无雨,龙驮人;有风有雨,人驮龙。”这后半句,好像就是说某些粘土地下雨时候真实的情况。
共 6975 字 2 页 转到页 【编者按】车的历史源远流长,记得最初古人用的是辕车,用羊或者牛、马拉车,渐渐地有了最初的自行车再到现在的电动车以及行驶的汽车、火车说到底其实就是一个代步工具,也算是时代科技的进步的产物。作者从小时候最初的看到邮电车的新奇到后来对新车的更新换代,很详细地讲述了那一段段如烟历史,回首往事,自行车带给作者快乐的童年,作者跟着哥哥学车、上学、后来用它卖黄瓜,毕业后作者骑着新买的“飞鸽”风里来雨里去,及至后来成家以后“凤凰”车见证作者新一代的成长,在我们的生活中自行车真是功不可没啊。作者不但有好很多骑车心得而且利用南辕北辙的寓言故事告诉我们车可以只是载我们的工具,而具体目标要看我们行驶方向,如果方向错了,那么就会离目的地原来越远,作者文笔深入浅出,回首往事层层展开叙述细腻充满深情,令读者有很深同感。好文,欣赏,【:莹莹子期】【江山部·精品推荐 】
1楼文友: 12:40:22 从作者的文字里我可以找回我童年的影子,呵呵,旧得情怀是植入人心,不可忘怀。 爱文字,写文字是我今生戒不掉的瘾
回复1楼文友: 1 :26:16 感谢荷塘,问好莹莹!
2楼文友: 12:40:48 感谢赐稿荷塘,问好作者 爱文字,写文字是我今生戒不掉的瘾
回复2楼文友: 1 :27: 8 生活中的很多东西,都会成为我们美好的回忆!
楼文友: 12:41:44 荷塘有你更精彩!羊年快乐! 爱文字,写文字是我今生戒不掉的瘾
回复 楼文友: 1 :29: 5 荷塘靠大家,愿为一滴露,滋润叶和花。
4楼文友: 12:49: 8 说写就写了,才子
回复4楼文友: 1 : 1:08 受鱼友的启发,骑车溜一圈,见笑了,问好!
5楼文友: 1 :15:04 读朋友的文章,也回味了一下童年的生活,真的很值得珍惜! 梦随心飞,心随梦转,一帘幽梦,幽梦一帘!
回复5楼文友: 1 : 2: 8 问好梦儿飞文友,感谢留墨点评!
6楼文友: 1 : 0:19 老师文里的 云彩眼里 方言很亲切,我家乡也是这样说法,我本想写在麦桔旁学自行车,你先写了,那我换成稻草堆吧。你们都把自行车写全了,我没得写了,以后写 小毛驴 ,,不准抢我的题材哦!
回复6楼文友: 1 : 5:55 敢问老师仙居何处,竟有如此相似之处。我曾写过一篇《靑驴长鸣》,已发过,如有兴趣,敬请指点,不胜感激!
7楼文友: 14:27:47 好像有点灵犀哦,我不是老师,我家乡江淮地区
回复7楼文友: 15:16:42 喔,原来如此!老师也只是一个敬称。
8楼文友: 17:01:02 谢酉黄老师的美文,谢赐稿荷塘!愿继续支持荷塘!
回复8楼文友: 18:45:40 问好红泥,我会的!谢谢支持!
9楼文友: 19:09:17 自行车骑上不倒,物理术语应该是让转动惯量大于重力,这时就平衡了,不倒了。
回复9楼文友: 19:17:18 谢谢朋友,您说的太专业了!学习了!
10楼文友: 19:16:19 学习酋黄老师的散文,实事求是讲比我写得好许多,简繁适合,语言优美!!!问好酋黄老师!!!
回复10楼文友: 19:21:16 话不能那样说,您太外气了!您文里有很多我需要学习的,每人都有自己的特点,我正是看了您的文,才有些想法,相互学习吧!问好!
小孩健脾胃的药有哪些
小孩子健脾开胃的食物
宝宝脾虚怎么引起的
一天中吃钙片最佳时间亚宝药业薏芽健脾凝胶
灯盏花龙头企业经营产品
上一篇:稻城至理塘还你一片湛蓝如许
上一篇:墨香太阳升起的地方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