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模糊的父亲清晰的岁月散文

文章来源:沧州文学网  |  2019-09-19

父亲节的早晨,还在沉睡中,一阵悦耳的铃声将我唤醒。睡眼朦胧中,伸手抓过床头柜上的,打开一看,是儿子的祝福。幸福之情油然而生。

晚上闲下来,坐在电脑前,看着友们发来的父亲节,不由感到心情沉重,内心惭愧。父亲大人离开我们已经十多年了,他的音容笑貌在我的脑海中也已变得渐渐模糊起来。回想起来,父亲生前,我竟然没有几次和他静下心来促膝交谈过,真是不孝啊!

父亲生于上世纪三十年代中后期,据健在的母亲讲,我们家那时在家乡是大户人家,父亲的童年是幸福的。

解放时,父亲已经高小毕业,在当时的农村也算是个“秀才”。本想继续上中学的,可不久后,这个大家庭分家了,家里分了四十多亩地,爷爷腿有些瘸,奶奶眼睛不好,叔叔年幼,三姑即将出嫁,于是,父亲打消了继续读书的念头,勇敢地挑起了家庭的重担。

从没有干过农活的父亲,一切从头学起。手掌上起泡、磨破、结茧,心痛得奶奶常常背着爷爷哭泣。就这样,不出两三年,父亲就成了侍弄庄稼的行家里手,照看的庄稼也是人见人爱,常常迎来乡党们的啧啧称赞。

在父亲和家人的共同努力下,家里的日子过得红红火火。一应农具添置齐全,粮食累积了好几囤,骡马三四匹。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超过小康过上富裕生活了。就在这时,父亲迎娶了母亲。有了母亲这个贤内助,我们家的日子过得更好了。

父亲是个“读书人” ,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是很强的。上世纪五十年代掀起的全国社会主义运动,父亲很快就参与其中,他是我们村第一批入社的人,并且被村里人选为领导。此后他一直是我们村的村干部,后来,土地下放到户后,才坚辞不干。当时不理解,父亲为什么不再当村干部了?现在终于明白了,农业社是他和他的同伴们一手创建的,农业社的发展壮大、衰落以至于解体,父亲都是亲历者。在父亲的内心,农业社就是他的事业,他看得比他的生命还重要,农业社解体,他能不痛心疾首吗?

土地下放到户后,父亲一下苍老了许多。多年当干部的他,对农活早已生疏,不得不从头再来。可父亲没有逃避,吆牛耕地,撒种摇耧,又一一学起,很快就熟悉起来。可地里的农活,他是坚决不让我们兄妹几个干的,他让我们专心读书,说是考学改变命运。但令老人家遗憾的是,直到临终他的子女还和他一样,在黄土地里刨食。

父亲以他的廉洁自律、兢兢业业,本来会得到提拔重用的,可命运多舛,未能如愿。特别是文化大革命,唯成份论,使他与改变命运的机会擦肩而过。这是父亲的悲哀,也是许多像父亲一样的人的不幸。

但父亲对村人的好,那是远近闻名的。父亲尽管去世十多年了,每每提起村人无不竖大拇指夸赞。

文革时期,父亲当生产队的保管员,每年从手里过十多万斤的粮食,从没出过差错。每当二三月青黄不接时,晚上常常有断顿的人家找父亲,父亲总会想方设法给他们接济点儿,让他们活命。父亲这样做,可不是假公济私呦。母亲曾背过我们问父亲,他是咋样做到收支平衡的?父亲告诉母亲,他是用每次麦场里收拾的底摊粮食抵换的。母亲则戏虐地称父亲这种行为是做贼,父亲总是一笑置之。

何为贼?为民者即便是贼父亲也是自豪的。

文革末期,父亲管理村办企业——砖瓦厂。有一天早晨,他刚到砖瓦厂,就被眼前的一幕吓坏了。堆放砖瓦的地方,一片狼藉,破碎的瓦片、砖块满地都是。是谁这么大胆,敢破坏砖瓦厂?父亲在工人中做了仔细调查,很快他就发现,这是几个半大小伙子干的。但经过了解,父亲发现他们只是一时兴起,并没有什么破坏目的。父亲正要把这事内部消化,不想让大队的管砖瓦厂的副书记知道了,非要上纲上线,抓了他们几个坐牢不可。为此,父亲和那位副书记吵了起来,他告诉副书记,让这几个半大孩子坐牢,就会毁了这几个孩子。父亲坚持让他们几个赔偿经济损失,再加以教育,这样既能教育这几个孩子,又能起到警示作用。就此双方僵持不下,最后还是和父亲关系好的大队书记作出了处理决定:赔偿经济损失,村民大会批斗。但年底,父亲却因这事被撤了职。然而改革开放后,当年那几个搞破坏的半大小伙儿却成了致富带头人。

父亲平时对我们的要求是很严的。我们常常和同伴们闹了别扭,回家向他道冤屈,父亲总是说我们的不对,让我们给同伴们道歉。记得有一次,是个星期天,我和同伴们去放羊,一个同伴和我开玩笑,趁我和别的同伴玩耍之际,偷偷地拔松了拴羊绳的铁镢,在我们玩得正酣时,我家的羊吃了一户村民的玉米苗,被村民牵走了。同伴们都要回家时,我才发现我家的羊不见了,吓得哇哇大哭。那位同伴也没想到玩笑开大了,忙告诉我事实的真相。我气不打一处来,对他一顿爆揍,他鼻青眼肿地回家了。回到家,父亲二话没说,领着我去那同伴家道歉。此事过去多年,我至今记忆犹新。

父亲一生非常节俭,特别是对自个儿,有时达到了苛刻的地步。

记得小时候,土地下放后,有一年冬天,母亲给父亲缝了一件新棉衣,父亲平时是不穿的,只是在过年时才穿。于是这件棉衣,他一穿就穿了十多年。

父亲从不大张旗鼓地过生日。每到生日那天,他清早起来就告诉母亲中午吃面,母亲想炒两个菜,父亲总是不许。母亲只好在父亲的面碗里埋一颗荷包蛋,就算是给他过生日了。记得父亲去世那年,又到了他生日的那天,他破例允许母亲炒了四个菜,那算是我们给父亲过得最“盛大”的一个生日。说实话,我们兄妹几个原打算在饭店给父亲过生日,可父亲执意不肯。就连妹妹要给父亲买个大蛋糕,也被父亲拒绝了,说那样玩意咱吃不惯,花那冤枉钱干啥呢!

夜深了,不知天堂的父亲这些年来是否安好?今天要告慰你的是:你的儿女已在城市化的浪潮中,离开了土地,住进了城里,也算完成了您的夙愿。愿父亲在天堂事事如意!

共 22 4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父亲节,众人都在络表孝心之时,笔者想起了逝去的父亲。生前从未与父亲促膝交谈过,但回想起父亲的点滴,笔者却彷如历历在目。时光并未淡化记忆,反倒在年月之后,让笔者更清晰的勾勒出父亲的点点滴滴,笔者的父亲不但擅于学习、勇于尝新,还是一位勤俭善良、有追求、有担当的智者。解放时,他放下书本,投身农活,样样精通;文革时,他率先参加农业社,亲历农业社的兴衰解体,从领导回归平民,虽苦却不自弃;他为村领导,善待乡党,机智勇敢;爱护幼小,敢于担当,虽被辞却不悔。所有事情,看似细小如牛毛,但逐一体味,却滋味万千。本文语言无大起大落之激烈,却如同一股清流,淡然流淌,娓娓的为你讲述一个平凡而有伟大的父亲的一生,情真意切,令人感动。佳作,荐阅!【:隐冬】

1楼文友: 21:08:04 感谢满山红叶赐稿!感谢红叶为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伟岸的父亲的故事。

2楼文友: 1 :09:07 朴素而舒缓有致的文笔将一个有担当、人人敬佩的父亲跃然纸上,读来倍感温暖。

问好红叶,顺祝秋安。 恰好你来,恰好我在。

楼文友: 21: 6:15 子欲养而亲不在 是每个子女最大的痛处!

本篇散文中作者饱含深情的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正义、果敢、有担当的父亲形象。我想在每个人的心中,父亲就是一座山,这座山顶天立地,这座山巍峨雄浑,这座山坚韧挺拔,这座山给了我们无声的爱,这座山让我们体会到了什么才是真正的男人。

歌者曾唱过:父亲就是那登天的题,父亲就是那拉车的牛,父亲不但给个我们生命,还给了我们做人的榜样和做人的根本,像我们的父辈致以最从高的敬意!

感谢作者赐稿时光之城,祝您在时光之城写作快乐!

灯盏细辛饭前饭后吃

云南有哪些灯盏花药业

灯盏花药业都有哪些产品

剖宫产术后长期便秘吃什么
冠心病要检查哪些
治疗静脉炎的药物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