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
文章来源:沧州文学网 | 2020-02-13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
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 译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以般若波罗密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密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密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密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般若心经全名为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唐三藏法师将大藏经的数百册精髓翻译而成,由于此经乃群经的精华,故曰心经比喻是群经之心脏。
般若心经其实是一篇哲学论文,是最高佛学的宇宙观。因此心经没有色彩,任何人士均可诵读,体验经中的智慧。
很多人以为《心经》简单,其实不然,它是大乘经典中,文字最短少,经义最深奥微妙的经典。
心经虽然很短,但是它的义理深广,包含了整个解脱中的智慧。也就是说,佛通过这二百多字,把究竟解脱的智慧,用最浅显的、最精炼的言语,为我们表达出来了。从古至今,所有的学佛人无不受持这部心经因为它好受持,言辞简练,经义通达。其实,这部心经你要真正道理明白了,那么这一部心经也足可以将你送到解脱的彼岸。
玄奘法师在去天竺取经路上,曾路过一个寺院,听到有人在大声哭泣。他发现是一个全身溃烂的和尚。虽然任重路远,但玄奘法师非常慈悲,留下来为和尚治病。等和尚的病基本上好了,玄奘法师才辞行。临行前,和尚送给玄奘法师一本梵文经典以示感谢。梵文经典就是《心经》玄奘法师一路上常念此经,虽然遇见很多危难和违缘,但每次他都靠《心经》的力量度过了。当他取经返回时,念及和尚赐经恩德,他想前去参访。谁知寺庙和老和尚都如晨露般消失得了无痕迹。或许那个老和尚,就是菩萨的化现,以这样的方式将梵文版《心经》交付玄奘法师。
留存人间的《般若经》包括广中略三种。广般若,有十万颂;中般若,有二万五千颂;略般若,有八千颂。所有《般若经》的精华,都包含在《般若摄颂》中。将《般若摄颂》进一步浓缩,就是《心经》由此可知,《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佛法的精髓与核心,其内容虽简却足可统摄八万四千法门。
佛经有记载:帝释天受到魔王波旬的侵害时,就观想空性、念诵《心经》依靠般若空性的力量与加持来度过危难。菩萨的加持的确不可思议。
一些老的修行者和出家人在遇到大的违缘,如、海啸等灾难时,都要念诵《心经》藏传佛教中有这样的传统,在出现违缘时,特别是每年藏历十一月二十九日,大家通常都要念诵《心经回遮仪轨》以祈祷来年不要有任何邪魔外道的危害,《心经》是其中的主要部分。
弘一法师:
佛说法四十九年,说般若者二十二年。《心经》虽仅二百余字,摄全部佛法,是大般若的核心,至少须一年来讲,此处只能略说大意,并尽可能通俗浅显。希望能:
一令粗解法或未及学法者,稍得利益。
二对已信佛法仅认为《心经》为空的人,加以纠正。
三 对未信佛法认为佛法为消积的人,加以辨正。
心经少说有,多说空,是因为常人多执着于有,为对症下药,故多说空。而心经之空是生妙有之真空,常人以为空与有为相反,实为相合。
研习《心经》最应注意不可执着于空见,此乃大误,且极危险。经说:宁起有见如须弥山,不起空见如芥子许,是因为起有见的人,在有之上修善业,犹报在人天;如只执空见的人,否定错解了因果,则直趣泥犁(地狱)
索达吉堪布仁波切开示《心经》遣除违缘:
因为《心经》所讲的是空性精华。我们之所以会遭遇恐怖、灾难、违缘等侵扰,根本在于对人我和法我的执着,倘若证悟了无我空性,断除了人我执和法我执,一切魔障就没有猖狂的余地了。《心经》宣讲的是最殊胜的般若空性,以此空性的威力,再加上《心经》的加持力,内外密的一切违缘都能被遣荡无余。所以,佛经中专门有《般若心经回遮仪轨》里面就说往昔帝释天怎样祈祷,我们也如是祈祷的话,魔王波旬等一切违缘都会化为乌有。
六字大明咒。
孝感动天。
上一篇:北京有个琉璃厂是著名的古玩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