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夜生活
文章来源:沧州文学网 | 2020-01-20
文/丹麦童子
如今,城里人的夜生活自然非常丰富,乡下,好像没什么新鲜的内容,大概也就是老人看看电视,年轻人玩玩手机,上上网,爱热闹的吃吃喝喝、聊聊天,打打牌吧。突然回忆起以前的夜生活来了,跟现在比,小同中有大异,觉得很值得谈谈。
一看露天
电视普及以后,看露天的人越来越少了,直到如今农村的健身广场上演,观众已屈指可数,场面冷清得令人唏嘘不已。可是,看露天曾经是农村人夜生活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内容。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晚上如果哪个村子演,那简直就是一场文化盛宴,观众人数之多,决不亚于今天的歌星演唱会或球赛。看的人不限于某个年龄阶段,可谓全员参与,男女老少共赴盛宴。
哪个村子某天晚上要演,一定不胫而走,前几天便传遍四村八寨,人们便如同盼望过年一样焦急等待看的好日子的到来。
终于等到了那天,大人小孩儿早早吃过晚饭便欢天喜地地赶往放的村子。一路上说说笑笑,老人提着小马扎,叼着旱烟袋,妇女们三五成群聊着闲天,孩子们你追我赶,嬉笑声一片…如同去赶集一般。
到了场,用“人山人海”这个词来形容,一点儿都不夸张,到处都是人,不光银幕的正面坐满了人,连反面也有人;不只空地上有人,连墙头、树上都有人,人们急切地盼望着开演。放映员已经开始忙活了,大家都眼巴巴地看着他摆弄着那台即将给大人小孩们带来福音、送来快乐的神秘机器。
不一会儿,放映机打开了,胶片开始转动,一束光线射向银幕,顿时全场一片寂静,大家都期待渴慕已久的奇迹的出现。这情形不由人想起了中学语文课本上《口技》中描写的场面一一“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终于开演了,银幕下又是一阵兴奋。但不要高兴得太早,“正式片”还没开始,先得来一段儿“加演”往往是一截儿纪录片或科教片。 虽然观众对这些其实并不感兴趣,但还得硬着头皮往下看,因为好戏还在后头呢。“加演”总算演完了,“正式片”终于开演了…演过程中最让人扫兴,最吊人胃口的就是一个片子不能一气看完,中间总要换四五次片子,跟后来电视剧中加广告的感觉很像,但这也有好处,可以让人中间稍作休息。
露天最常演的是“打仗片”都是我们英勇的八路军、新四军战士战胜可恨的鬼子,无畏的解放军战士击溃顽固的蒋匪军,可爱的志愿军战士打败美帝野心狼的动人故事。现在还隐约有些印象的片子有《从奴隶到将军》《红日》《跟踪追击》《兵临城下》《三进山城》…当然少不了惊心动魄、引人入胜的“谍战片”很有名的片子有《黑三角》《英雄虎胆》《羊城暗哨》《的枪声》…《黑三角》中卖冰棍的女特务一一老太太的形象至今还如在眼前。
那个时候,看露天是一点儿都不“挑食”的,放什么,看什么,甚至连戏曲片也能从头看到尾,有超强的耐心,比如眉户《屠夫状元》京剧《白蛇传》那时都跟着大人去看过,还有少得可怜的爱情片,比如《五朵金花》也还稍微有些印象。
后来香港武打片传来了,《少林寺》这类展示中华武术神奇力量的片子一下子把人的注意力全吸引去了,《少林小子》《武当》《自古英雄出少年》这类片子曾在露天场经常播放,直到录像厅出现…
看露天这种重要的夜生活形式,现在已经逐渐远离了我们的生活,但却留给我们不少美好的回忆,让人时时回味,从中寻找昔日生活的影子。
二看电视
小时候,写完作业之后,最幸福的事是什么呢?除了尽情地玩耍之外,那应该就是晚上看电视了吧。八十年代初,电视还是个稀罕的玩意,别说大彩电,小黑白电视都少见,村子里开始是没有电视的,只有单位才有。
每到傍晚,电视还没开播,电视机周围已放满了小板凳,孩子们已经迫不及待地伸长脖子紧盯着电视荧屏焦急地守在那儿了。哪怕是看不大懂的《新闻联播》孩子们一个个也眼睛瞪得大大地瞅着。不一会儿,大人们也都来了,大人小孩一齐观看露天电视的场面之火爆是今天的小孩儿所想不到的。
电视上最受欢迎的节目自然是电视剧了。开始,国产的电视剧不多,集数也很少,有时甚至只有上、下两集或上、中、下三集。很爱看的是“破案片”和“战斗片”记得有一部叫铜鼓的“破案片”集数长些,很吸引人。古装片也有,山东电视台拍的系列剧武松鲁智深林冲…着实看得人很过瘾,从中也开始接触中国古代名著。记那时才开始拍,只试播了收猪八戒和收黑熊怪那两集,但已看得人兴奋不已,只盼着赶紧拍完,能一饱眼福。
那时候还有一些电视专题片也很好看,比如《话说长江》就拍得很不错,朴实无华,跟八十年代初那个时代的特点一样。直到今天还能想起主题歌《长江之歌》的优美旋律。当时虽然还是个小学生,但却被深深吸引住了,连满头银发、形象儒雅、音色极佳的播音员陈铎的形象都一下子牢牢记在了心里,至今不忘。
动画片应该是孩子们的最爱,《尼尔斯骑鹅旅行记》是看的最早的一部外国动画片,后来《八千里寻母记》《花仙子》《蓝精灵》《聪明的一休》…都先后播出,看得人如醉如痴,欲罢不能。尽管最初的动画片是每周六傍晚播一两集,但却给童年带来了无穷无尽的快乐,想起来都让人感到。
要说最吸引人的电视节目,还要数港台的连续剧了。上五年级时,开始播《霍元甲》每周六播两集,二十集共播了十个礼拜,但大家就有那个耐性“追剧”迷得不行,完全进入剧情,为霍元甲陈真的命运牵肠挂肚,随着他们喜而喜,跟着他们忧而忧。《霍元甲》看完,看《陈真》《陈真》看完看《霍东阁》…想起来,可真够痴迷的。
上六年级时,看港台电视剧掀起了一个新的高潮,这就是全民看《射雕英雄传》可以说男女老幼,城市农村,没有人不迷郭靖、黄蓉的。金庸的原著,看的许不多,但几乎没有人没看过《铁血丹心》《东邪西毒》《华山论剑》电视剧三部曲的。看的时候是全神贯注,看后谈得是津津有味,真是如痴如醉,乐在其中。
后来《上海滩》《万水千山总是情》《几度夕阳红》…先后也播出了,播一部,看一部,大人小孩都爱看。当年就那么迷港台电视剧,如果换成是今天,谁还看呢?
除了港台武打片之外,还很吸引人的是、美国、南斯拉夫甚至巴西的译制片,的《排球女将》《血疑》美国的《加利森敢死队》《神探享特》南斯拉夫《黑名单上的人》巴西的《女奴》…都是当时家喻户晓的经典电视剧。
细细想来,那时候,看电视的确极大地丰富了大家的夜生活,大人小孩都从中获得了说不尽的快乐,那种美好的感觉是跟今天上网打游戏,玩手机上微信大不相同的一种感受。
2018.12.11夜
本文相关词条概念解析:
介绍
介绍,拼音:jièshào,释义:1.沟通使双方相识或发生联系2.引入;推荐3.使了解。
露天
露天,汉语词汇,指在户外、上方无遮盖物的。形容词,常做定语用,如:露天广场、露天电影等。唐赵嘏《和杜侍郎题禅智寺南楼》:“楼畔花枝拂槛红,露天香动满帘风。”冰心《关于女人·我的邻居》:“老太太不肯到野外去,怕露天不安全,她总躲在城墙边一个防空洞里。
上一篇:连云港首次遭受日寇轰炸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