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报谈深入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具体才深刻了

文章来源:沧州文学网  |  2022-02-28

才终于离去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各地都在按照中央要求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运用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一利器查摆问题、剖析根源。实践证明,批评与自我批评要真正触及问题、促进问题解决,就要深入具体,不能用笼统的抽象问题代替具体的实际问题。

在分析和解决问题时我们常说,一具体才深刻。这一点对于批评与自我批评同样适用。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应多一些明确内容、少一些模糊表达,少用 有时 、 有些 、 有的 、 有所 、 一定程度 、 不同程度 、 不够深入 、 不够科学 、 有待加强 等笼统的词语,少一些 一些工作做得不够到位、一定程度上存在不良倾向、有些事情走了形式、有时决策脱离实际 等模糊的表述。要有 打破沙锅问到底 的勇气,明确具体的人、具体的事、具体的时间、具体的方面、具体的环节等等。比如, 一定程度 、 不同程度 到底是多大程度? 有所滋长 滋长了多少? 有的工作 是哪些工作? 有的同志 是哪些同志? 有些事情 是哪些事情? 有时 究竟是什么时候?只有这样具体地追问,才能真正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进而找到解决问题、改进工作的突破口。

具体和模糊,表面上看是一个语言表述问题,实质上是对待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态度和原则问题,说穿了是真批评还是假批评的问题。在查摆问题中不愿具体化、不敢具体化,用一些模棱两可的语言拐弯抹角,讲一半留一半, 犹抱琵琶半遮面 ,给人感觉是问题存在但无关痛痒。这不是真正的批评,而是假批评、形式主义的批评,归根结底是私心作怪,党性原则不强。 心底无私天地宽 。只有无私才能无畏,只有胸怀坦荡、光明正大、堂堂正正,才能既充分敞开思想又不泛泛而论,既正视自己的毛病又勇于指出别人的不足。

同志强调:对批评和自我批评,不能持有偏见,也不能心有余悸,而要本着对自己、对同志、对班子、对党高度负责的精神,大胆使用,经常使用,使之越用越灵、越用越有效。他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在批评与自我批评中要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要让每个党员干部都在思想上受到触动。如果批评与自我批评时心存私念,留有余地,讲问题避重就轻,躲躲闪闪,遮遮掩掩,含糊其辞,只是不痛不痒地谈一些不是优点的 缺点 ,甚至自我批评谈情况,相互批评提希望,对具体问题触及不到、触及不深,讲情面、当老好人、搞一团和气,思想就受不到应有的触动,即便是良药,其药效也会大大降低,达不到红红脸、出出汗、排排毒的效果。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能够听到别人给自己讲实话,使自己少走或不走弯路,少犯错误或不犯大的错误,这实在是福气和造化。在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中,只有大家都讲真话、讲实话、讲心里话,敢于动真碰硬、揭短亮丑,敢于触及思想灵魂,敢于揭露具体的矛盾和问题,才能真正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确保教育实践活动不虚、不空、不偏、不走过场。(康伟)

西安治男科医院
长春不孕不育医院治疗费用
TX营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