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水流年散文在高山草场我听见了寂静

文章来源:沧州文学网  |  2019-11-04

[狭长的山谷,满是金色的向日葵]

三峡刘星随本地文联一行到云阳最南端的清水乡采风,值今天是该乡女儿节之际,先做笔记漫谈。此刻专车在云安之南继续行驶,从低纬度的山麓到山巅的盘山公路上静悄悄的行驶。窗外,昔日的大山不再是高耸得令人敬畏。也许是从小在大山里穿行的缘故,三峡两岸的山都是那样的高耸、险峻。

如今,所有的公路都延伸到目之所极的地方。当车子爬上山脊,穿行在脊梁之上的视野更加的开阔。而重重叠叠的远山依次远去,在最后一个弯度转角之后,所有的经历轻松得仿佛成为远方的静物,像画家的景物一般,同行者纷纷拍摄着大自然的杰作……

而我,抽出一支香烟,点燃画面……白云在冷色的天空飘悠着,鸟儿在脚下的灌木丛中矜持的跳跃着,细小的不知道名字的花儿惬意地开着。而我,却寻觅着传说中神奇的泥溪水漂流的血案(去年震惊全国的南三峡漂流遇险故事)、也回顾着金庸杜撰的磨刀溪上神秘的高手(请参考金庸的小说中的磨刀溪)……

这是个鸡鸣两省三地的地方,除开清水的地名之外,再也没有什么可以值得骄傲。尽管我生活的地方距离这里仅仅六十里山路,可是清水只能存在我的幻想中。而这幻想也是当人们提及清水或者耀林的时候。这是本地最南端的两个比邻的乡镇,一个是水,一个是林,而这山水树林成为人们寻梦的最后的也是最容易健忘的幻境。

……

事后回到家的时候,老父亲告诉我四十年前,那里也有过那样不堪入目的记忆,所有的山峦都是光秃秃的,即使瘦弱得只有小瓷碗碗粗的树木也被砍伐干净的年代。而今“改革”三十年了,终于从我们的脚下开始“开放”的步伐。昔日,过去进山,完全是靠脚步丈量,完全是围绕着小溪盘旋,其中的甘苦让他难以回顾。而如今,当我告诉了进山的路之后畅通之后,父亲很是神往。因为,他明白那里终于水清了,真正的是名副其实的”清水之乡”了。

山间无风,丝丝的凉意将荼毒的太阳驱逐在皮肤的燥热之外,这是情感和理智的悖论。我们拒绝阳光的温度,却奢望向日葵那样的痴情。

瞧啊,在一条狭长的山谷满是金色的向日葵。当金色的阳光给予他们的注目的时候,所有的脸盘都瞩目着阳光的施舍,难道只有如此的注目唯一的焦点才会丰满自己的乳汁。

梵高的向日葵被永远的定格,可是对每一个瞻仰者而言,读出的不是金色的花环,而是财富的贪婪。当种植和砍伐成为政治的资本的时候,当所有的太阳花知道自己仅仅是作秀的时候,他们是否会惭愧那满脸的天真呢?

[在高山草场,我听见了寂静]

寂静的心田里,灵魂正在自我对话,我正在高山之上,在草场之上。挪威作家易仆生说:“你听见过寂静吗?”是的,此刻我不仅看见了寂静,更听见了寂静。

是啊,真想没有归程,也不去回顾上山之前所有的有特指的方向、目标、企图。我站在高山草原,极目之外,便是传说中的磨刀溪,深深的大裂谷之外是群山傲然的脊梁,那是重庆的万州的地界,而左侧翻过这山梁又是湖北恩施的地盘。山脚下是龙缸和龙洞。

外在的感官在草原的尽头跑马,心儿却穿过肃静的松树林,将过去的影子拓印在柔嫩的草地之上。牛儿在低头沉思,白云像羊群一样缓缓的流动,这就是梦寐中的草原吗?

答案是肯定的,不!没有一望无际的连绵,没有低矮的帐篷,也没有剽悍的异族汉子和飘荡的经幡,甚至这里本来就没有人烟。我们就这样恣意的欣赏吗?

不!这里每年有半年的光阴是白雪包裹的世界,每年就有半年的时光长满绿色的希望。也只有在盛夏的七月,我们才有如此的机缘,来到这片没有开垦的草场。这就是祁阳。此时的我和一群摄影师、画家们就在草原,高山草原,大抵海拔1800m的祁阳草场。

尽管时间已经是午后十分,可是夏日的灿烂的阳光此刻绝对没有想象的那样刻毒。近处的牛羊散懒的行走在草原,不在意我们的惊叹,也不理会闪光灯的闪烁。画家的画布被打开,不,应该是早已经凉干在梦境般的天空,而天空的蓝色的底板被涂抹得比大海还要纯洁透明的全新的画布上……

为什么会如此寂静呢?难道在倾听我们的微弱的声音。

[我祈祷,珍视这块处女地]

远山耸立着,可惜也匍匐在脚下,我的脚下。我漫步在草原的地毯之上,漫不经心中让心跳的声音逐渐平静到极致,此刻我心底遽然澄净之后被更多的忧郁所笼罩。

风走来,风的柔指像流水温柔的抚摸着我长长的眉毛,仿佛悄无声息的石子投影我明亮的心湖之际的那种诧异,风儿飘过莫名的野花的边际,那是一种接近紫蓝色的不知名的小花。小花摇曳着,仿佛摆摆手,给远行的蒲公英的毛茸茸的飞絮温情的饯别之后留下的最后的飘逸的记忆。骑着瘦马的游客,花枝招展的摇晃着踟蹰的走在森林的边缘。

森林里所有的松树高举着千万只手,似乎像某种定格的画面,对,像拥抱的刹那。

此刻我看见了寂静。这个寂静就是高山草原不远的地方,这个地方叫做龙缸龙洞。龙洞还在开发中,我们今天此行是没有办法深入到地心的洞穴去了,好在还有一口巨大的水缸:龙缸。

沿着龙缸的缸缘,我们一行人只有寥寥几个人敢继续探索,尽管缸缘不太宽,只有三五尺宽,可是两端都是万丈悬崖。假若有三五级大风从山谷从上来,游客行走在上面真有走钢丝的刺激。我和几个文友就这样顶着骄阳,走在这一条充满惊险的羊肠小道上。这是一条没有回头的小路,正验证了无限风光在险峰的诗句。鹰嘴石、月牙洞,明月洞……奇妙的景点逐一展开,考验着我们的想象……

可是龙缸的天坑是否承载借文明的揉捏之后,还会有这样纯洁如心田净土的天空?还有这样朴素的数木编织的衣?还有这样独守那一汪清水的静寂的心境?面对“文化”的画皮,“自然”、自然更加的不自然成为流行的趋势。我不得而知。我只是暗暗祈祷。别让这块处女地。成为官场的筹码,成为金钱的铜臭污染的闹市。正是基于此,我最后一个上车,返回驻地。

是的,我真不想离开,更不期待被开发,我宁愿自己从来没有来过一样,让这里的一切都凝固成我现在而今眼目下的“自然”。当“旅游”成为一种时尚、一种消费、一种经济的导向时,我更珍视这块处女地。

【链接背景】(以下资料来源于络)

歧阳山山脉,位于云阳县最南部,同湖北利川接壤,主峰1764米,是云阳县最高峰,长滩河、泥溪均环峰而过,从南向北至故陵、新津口注入长江。是一个江峡型喀斯特地貌和原始森林间杂草原型风景区。江峡、峰岩、滩溪、草原景景各异,自然风光独特。歧阳山森林草原位于歧阳主峰之下,面积约12.5平方公里。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歧阳山山顶--测风塔。放眼望去,莽莽群山,起伏连绵,松涛阵阵,不绝于耳,云海草色俯仰即拾。空气清新,洗却城市凡尘。一群人忘情高喊,山歌对决,时间忘却在这优美的大自然。迟暮而归,气温陡降,于是游客开始了例行的活动:篝火,烤羊,蜂蜜酒,土家妹子,摆手舞。

龙缸--龙洞:歧阳山山脉尾端,位于云阳县清水乡,乃一天然地陷奇观,中外专家誉为天下第一缸(其实是世界第五,中国第三,最大的特色是缸壁几乎90度)。龙缸最深处达500余米,直径 00余米,缸底有茂密的树木、鼠、蛇等野生动植物。缸口有一形如“鹰嘴”的巨石,攀上“鹰嘴”可俯视龙缸的全景。离龙缸不远处有一龙洞,山下有清幽的“石笋河”,河水碧绿清澈,石笋雄伟地立于半山。

共 2867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这是一篇从从心灵长河里流淌出来的文字,此文的作者:三峡刘星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幽寂旷远的景致。第一章节【狭长的山谷,满是金色的向日葵】是一幅斑斓无比的画卷。在这幅画卷里,金色的向日葵是唯一的主角。在作者的描画里,我们完成了一次美妙的视觉盛宴;第二章节【在高山草场,我听见了寂静】是需要用心去聆听的,走进文字的同时也如同走进了刘星丰盈的内心世界,和他一起站在高山上看碧碧的草场,听他所听到的那一片寂静;第三章节【我祈祷,珍视这块处女地】是整篇散文主题思想的延伸,也是刘星内心储存已久的一种美好的希翼。我想,这份希翼会在我们共同的祈祷中实现。一直认为,写作,是心灵对外部世界物象的重构,是从虚中化出实来的创造性建树,也是积淀已久、蕴含丰富的文化碎片以及艺术形式熔铸构形的孕育诞生的过程。此篇散文行笔优美大气,感情饱满,内涵深刻。作者用文学这种艺术表现形式,经过心灵大熔炉的铸炼,诞生了这篇散文。文中始终有一个主题,如同一根长长的丝线凝合、贯穿着整篇文字。让读者能从他的字里行间感受到了远方的那一片寂静,是的,此刻,这片寂静正穿越时间和空间,让我们看到了那心灵深处的一缕微光。这篇散文也不单纯是一篇文字而已,而是在创作的过程中倾注了刘星的思想和情感,灵魂附着的气息在文章中一览无遗。刘星用文字告诉我们,人世间的每一种生命独有它存在的方式和意义,这份美好足以恒久,这份意义足以回味。很多时候,我总是会想,一个人如果能够走在自己想要走的路上,那么,行走该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而三峡刘星,便是这样一个幸运而幸福的人,他居住在美丽的三峡,可以站在高场上,看白云在头顶袅娜,风声在耳边穿越,羊群在离自己不远的地方同行……刘星始终引领着我们去寻觅一处仙境,去追寻传说中我们心心念念的那一份寂静。很羡慕刘星可以带着自己的心灵步入这一片仙境里。文字随着心境层层铺开,于是,我听见了他的灵魂站在高岗上,和这片明净的草场对话,并听到了远方传来的那一片寂静。这片寂静,来源于心灵的感应和外在的感官。一直认为,一篇优美的散文该是抒发言之有物,篇章韵味悠长,而不是满纸的华丽词藻。刘星的这篇散文所体现的三种意象,各有蕴含,读后却令人唇齿留香、回味无穷。这是一次心灵之旅,刘星用如此满怀的诗意为我们呈现了行走中的所见所感,真是移步观景,处处心得。这是一种诗意的寻觅,引领着我们进入一个诗意的世界。在这个诗意的世界里,正有一缕微光点亮我们的心灵。此刻,惟愿:闭上眼睛,放下杂念,远离尘世的喧嚣,聆听妙音,它来自远方的寂静……美文,倾情推荐!【:纷飞的雪】

1楼文友: 16:42:14 这是一篇从从心灵长河里流淌出来的文字,此文的作者:三峡刘星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幽寂旷远的景致。

第一章节【狭长的山谷,满是金色的向日葵】是一幅斑斓无比的画卷。在这幅画卷里,金色的向日葵是唯一的主角。在作者的描画里,我们完成了一次美妙的视觉盛宴;

第二章节【在高山草场,我听见了寂静】是需要用心去聆听的,走进文字的同时也如同走进了刘星丰盈的内心世界,和他一起站在高山上看碧碧的草场,听他所听到的那一片寂静;

第三章节【我祈祷,珍视这块处女地】是整篇散文主题思想的延伸,也是刘星内心储存已久的一种美好的希翼。我想,这份希翼会在我们共同的祈祷中实现。 只是女子,侍奉文字。

回复1楼文友:- 0 07:4 :0 首感谢江水文学对本文的重视和支持,感谢飞雪对本文悉心的点评和分析。

在络上发布不久,此文被《重庆旅游》杂志看中,后来结果几次修改,发表在2011年第八期上。

2楼文友: 16:4 :17 一直认为,写作,是心灵对外部世界物象的重构,是从虚中化出实来的创造性建树,也是积淀已久、蕴含丰富的文化碎片以及艺术形式熔铸构形的孕育诞生的过程。

此篇散文行笔优美大气,感情饱满,内涵深刻。作者用文学这种艺术表现形式,经过心灵大熔炉的铸炼,诞生了这篇散文。文中始终有一个主题,如同一根长长的丝线凝合、贯穿着整篇文字。让读者能从他的字里行间感受到了远方的那一片寂静,是的,此刻,这片寂静正穿越时间和空间,让我们看到了那心灵深处的一缕微光。这篇散文也不单纯是一篇文字而已,而是在创作的过程中倾注了刘星的思想和情感,灵魂附着的气息在文章中一览无遗。

刘星用文字告诉我们,人世间的每一种生命独有它存在的方式和意义,这份美好足以恒久,这份意义足以回味。很多时候,我总是会想,一个人如果能够走在自己想要走的路上,那么,行走该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而三峡刘星,便是这样一个幸运而幸福的人,他居住在美丽的三峡,可以站在高场上,看白云在头顶袅娜,风声在耳边穿越,羊群在离自己不远的地方同行 刘星始终引领着我们去寻觅一处仙境,去追寻传说中我们心心念念的那一份寂静。

很羡慕刘星可以带着自己的心灵步入这一片仙境里。文字随着心境层层铺开,于是,我听见了他的灵魂站在高岗上,和这片明净的草场对话,并听到了远方传来的那一片寂静。这片寂静,来源于心灵的感应和外在的感官。 只是女子,侍奉文字。

楼文友: 16:4 :4 一直认为,一篇优美的散文该是抒发言之有物,篇章韵味悠长,而不是满纸的华丽词藻。

刘星的这篇散文所体现的三种意象,各有蕴含,读后却令人唇齿留香、回味无穷。这是一次心灵之旅,刘星用如此满怀的诗意为我们呈现了行走中的所见所感,真是移步观景,处处心得。

这是一种诗意的寻觅,引领着我们进入一个诗意的世界。在这个诗意的世界里,正有一缕微光点亮我们的心灵。此刻,惟愿:闭上眼睛,放下杂念,远离尘世的喧嚣,聆听妙音,它来自远方的寂静 只是女子,侍奉文字。

回复 楼文友:- 0 08:01:20 是的 很多美丽,需要我们用眼睛和心灵去发现然后捕捉,不管它们曾经被古往今来的人类赋予了怎样的含义,它们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美好。 你的阐释更通透

我们总是在喧嚣中生活,而来自心底的欲望和面对的现实恰恰相反,所以你说: 寂静只是一种萌生于内心的感觉而已,在遥遥的高山,深深的草场,听见一种寂静,这需要有一颗宁静的心,空灵的魂,去遥想,去感觉,去思考....... 很是切合本人写作的动机和欲望,唯有守住自己的那块心田,才会感受和发现生活的美。而且这并不仅仅是写文章。

写作,是心灵对外部世界物象的重构,是从虚中化出实来的创造性建树,也是积淀已久、蕴含丰富的文化碎片以及艺术形式熔铸构形的孕育诞生的过程。 我们写作当然期待展示这个过程,谢谢你别具匠心的解读。

小孩中暑的症状

小孩上火吃什么药

宝宝上火的症状有哪些

云南特色植物 灯盏花疗效如何
小孩嗓子痒咽喉痛吃什么药
高烧之后手脚发热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