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陪着女儿一同成长随笔

文章来源:沧州文学网  |  2019-10-21

女儿上小学一年级时,老师在家长会上说:“家长是孩子最早的老师,也是孩子一生的老师”。多年来我时时记住这句话,把它当作座右铭,并陪着女儿一起成长。在日后的学业生涯中尽管不能够说她的成绩是屈指可数,但也让人感到比较欣慰。

前几年有一个老大姐跟我说过这样一句话:

“你现在是在走上坡路。”

我问何故?她说了这样一句意味深长耐人寻味的话:

“子女好才是走上坡路,你看有的人自己做领导做干部,而做子女的有的离婚了有的犯事了,这些人后继无人就是走下坡路。”

细细品味觉得很有些道理。

小学时女儿很优秀,成绩突出,毛笔书法更是有较好的心收获,分别得到过全国少儿书法大赛一、二等 奖,在别人眼中她是个优秀的学生,是父母的骄傲。

列夫托尔斯泰在《安娜卡列妮娜》一书中说过: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样的,不幸的家庭则各有各的不幸。现在每个家庭都只有一个子女,正所谓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我常和朋友们调侃,我们小时候父母们总是教育我们要好好学习,争取考上大学,而他们自己却大都是一字不识,把全部的希望寄托在下一代人的身上,到了我们这一代又会用同样的话语来教育自己的孩子,如果他们反过来问我们:你上过大学吗?你为什么小时候不好好学习?自己都没上过大学还来要求我们考。相信绝大多数的家长这时候都会无言以对。?

人的天性如此,这无可厚非。我所奉行的家庭教育也不是刻意,而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力,是关键时的点拔,是人生的转变处的及时提醒。

家庭教育并不是天天放在嘴上的唠叨,不是饭桌上的训斥,更不是子女犯错时的马后炮。回顾过去的这些年对我女儿的教育过程,其中也不乏有许多让人留下深刻教训的例证。?

女儿上幼儿园的时候,和她一个班的小孩子跟我们是邻居,有一天把他在学校遇到的一件事告诉我:

“叔叔,今天有一个小朋友打了我一个嘴巴。”我煞有介事地对他说:

“圣经上说,当有人打你左嘴巴的时候,你要伸出你的另一个嘴巴让他打,以最大的宽容去感化对方。”

真是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到了下午放学的时候女儿一回家就告诉我:

“爸爸,今天有个小朋友打了我一个嘴巴。”我问她:

“你是怎么做的?”她一本正经地回答我:

“我把另一个嘴巴也伸给他,让他再打一个,结果他没打。”

听了这话我真是哭笑不得,这真是报应!?

在教育小孩子的过程中由于他们的模仿力特别强,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他们的成长。

那件事情发生后又有一次给了我深刻的教训。当时因为女儿小,在我看电视的时候她总是要问这问那,为了集中她的注意力,我总是指着电视上的老人,用一种很惊奇的语调跟她说:

“快来看,老甲鱼!”

然后她就会静下来仔细去看,作出一些评价。多多少少也能让她安静一会。在过后的数天我终于又得到了一次回报。有天傍晚我到我们这一排平房的一个公用水笼头去提水,她抢在我前面到了那个人家的门口,突然她像似发现了新大陆一样的叫我:

“爸爸,快来看,二只老甲鱼!”

我走到人家门口一看,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凉气:天啦,什么老甲鱼,原来是二个老人坐在屋里!在我的教育下她已把所有现实生活中的老人都当成了“老甲鱼”了!这就是我所种下的苦果。?

不知是没听懂女儿的话还是觉得女儿人小说话好玩,二个老人在冲着女儿笑呢。我赶紧叫她喊爷爷奶奶好。?

小孩子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时不时都会“听其言观其行”,难怪说家长是他们最早的老师也是他们一生的老师了。?

前些年我下岗了后做起了直销,经常会在家里搞一些聚会,对一些新业务员进行专业的培训,很多时候讲的都是一些积极向上的东西,也常常讲一些成功学之类的热门课题,这些都给她带来了一些意想不到的作用,她在假期中把我所有的有关成功学的书都拿去看,渐渐地我发现她比以往积极乐观,于是我就抓住这种机会因势利导,有一次我花了几百块钱搞到一张去连云港听课的门票,是一堂关于积极人生的课题,主讲人是台湾的大师谢昆山,虽说他是个残疾人,但人们说他一点不残疾,因为他永远是乐观地面对人生。听了这一堂课后我就感到女儿的整个人都变了,直到现在我都没发现过她有过任何的困难,她总是很乐观、很自信,可以说这一堂课对她的一生都产生了非常积极的影响。?

尽管女儿的成绩不是很突出,也不指望她能考上什么名牌的大学,但我总是认为我在教育上还是很成功的,毕竟她事事能让我们放心,她在向着一个好的方面在发展,她有她心中的目标,为着这个目标她在努力着。当初对她的升学我们并没有抱太大的希望,但她自己却是一步一个脚印地一个个达成自己既定的目标:考不上二类普通类院校就选择艺术类学校,在她的努力下考上了南京艺术学院,在四年的大学中她是记着我这样一句话而继续努力着:

“中学你只学到了基础,大学才是你学本领的时候,中学中你的学习是辛苦的,许多人到大学就会混到毕业,你要在大学里赶上和超过他们,因为你要,你行,你是最棒的!”

四年的大学每年都是综合科目第一,年年拿到奖学金,毕业后又被学院保送进了研究生,在学业期间硕果累累。

我认为:不是让自己的子女能上名牌才算是教育上的成功,我们常听说这样的一句话,叫做“不求成材但求成人”,智商不同,结果不同,你总不能一味地强求自己的孩子有你所期望的好的结果,如果达不到便有种“恨铁不成钢”的遗憾,如果每个人都想自己的孩子上名牌,那么就没有普通学校了,嘴上说人不能分为三六九等,但还是有区别的,二八定律还是存在的,成功的总是少数人,大多数人还是普通人。因此在教育子女上也要因势利导,看他们有什么样的特长就鼓励他们朝着自己选定的方向去努力,这样才有可能人尽其材,物尽其用。?

家庭的教育可以说是一生的,你的一举一动也许你自己都没有留意,但他会对自己的孩子产生很大的影响力,家庭应该是块净土,有好的土壤才能长出好的庄稼,有好的教育氛围才能造就出有出息的子女。

中国成语中有“教学相长”一说,在教育自己子女的过程中我们的家长也同样在成长着,榜样的作用也是无穷的,在教育孩子的同时其实我们也是在不断地教育着自己,与孩子一同成长着,陪着他们走一段人生之路,扶着她上马,再送她走一程。女儿在高校中因成绩突出,常有教授问其父母,她只是淡淡地告诉教授:母亲是下岗工人,父亲上班,喜爱文学。教授们似乎找到了答案:原来你的父亲是作家。?

谁都想让自己的子女成龙成凤,但就是不知应该如何才能让他们成龙成凤,这就要注意自己的言行,注意自己在家庭中的影响,你的一举一动都每时每刻影响着你的孩子,最终你孩子的成败都与你自己的教育有关!你种下什么样的果实就会收获什么样的果实。

“养不教师之过,教不严师之隋”其理甚深啊!

共 2629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就文学而言,这是一篇成功的作品。就内容而论,这是一篇优秀的文章。因为文中主诉的是教育,而当前最失败的也是教育。作者在文中能客观地说出自己的亲身体会,公证地评论小孩儿从小到大所需要的是哪方面的教育。对现在我们所面临的教育问题举一反三,并讲出了自己的亲身经历,实有难得。父母是自己孩子的第一老师,也是终生老师,做父母的一言一行直接地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古时曾有孟母择邻的典故,影响了千秋万代人的成长。上大学并非是做父母的教育成功,药家鑫与马加爵都受过高等教育,结果都成为了民族的罪人。正如文章最后一段“谁都想让自己的子女成龙成凤,但就是不知应该如何才能让他们成龙成凤,这就要注意自己的言行,注意自己在家庭中的影响,你的一举一动都每时每刻影响着你的孩子,最终你孩子的成败都与你自己的教育有关!你种下什么样的果实就会收获什么样的果实”对子女的教育,要从孩提时抓起。文章说理透彻,寓意深远。不论读者是老、中、青,还是什么职业,都不可不读。此文本编倾情推荐,精思细读。【:王福昌】

1楼文友: 17: 2:27 此文哲理性强,推荐赏读!

2楼文友: 17: : 6 文厚如人,推荐赏读。

楼文友: 15: 1:57 很有哲理性的文章,向仇老师学习致敬!

宝宝健脾胃食谱

宝宝健脾胃的食物

小孩健脾的食物

经常腹胀是什么原因
糖尿病胃轻瘫腹胀怎么吃
拉肚子有什么原因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