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舞婺源熹园梦回南宋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散

文章来源:沧州文学网  |  2019-10-21

走进熹园,雨水缠绵。诗意婺源,据说这天下了冬季的第一场雪。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你若游子归来,熹园是你山水田园里的一个思乡梦。

“绿草苍苍,白雾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你若秋水伊人,熹园是你魂牵梦绕中的一个穿越梦。

红边宽袖,白色长裙,绣花腰带后面系一个飘逸的蝴蝶结,迈过“文公阙里”牌坊,就回到了南宋,你轻提罗裙,颔首低眉,撑一把油纸伞,在石板路上款款而行,慢慢走进朱熹的祖籍地——朱家庄。

婺源县城北朱家庄,是朱熹二世祖之后的家居之地,朱熹曾两次回到这里祭祖。朱家庄的古建处处体现出朱子文化的精髓,简约,低调,又不失徽派建筑的精美和奢华。

一、藏书楼——尊经阁

走过古老的“引桂桥”,沿石阶登上尊经阁。

这是一座两层的阁楼,高19米,是朱家庄最高的建筑,与引桂桥、紫阳书院处于同一条中轴线上。门窗雕花,木料名贵,是朱家庄的藏书楼。

中间为旋转式楼梯,直达顶楼,楼顶的银色葫芦在阳光照耀下,银光闪闪,非常庄严肃穆。

“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先于读书”,默念着尊经阁上的对联,悠悠转到阁后平台,顿觉豁然开朗,春意盎然。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周边古树参天,一塘清水碧绿,冬雨落下无声,却有淙淙古筝,林间缥缈迤逦,对岸水榭亭台,遥见抚琴曼舞,这是“朱绯塘”,生动再现了朱熹《观书有感》中半亩方塘的意境。塘边槠树一棵,已历经八百多年的岁月,是朱熹四十七岁时返乡手植。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更有与这尊经阁前“朱绯塘”边一样的释然与开怀!

二、商宅——“澹成堂”

“娘子,请到茶馆喝茶!”老茶馆的生意不错,喝茶的客人“剪刀石头布”打得火热。赢了茶水免费,输了五元一碗。

老茶馆所在的“澹成堂”,是一所正宗徽商的府宅,建于清代中后期,主人名唤朱焕文,是一个以乐善好施著称的大茶商,处处表现出“贾而好儒”的特点。他立义仓,修道路,首创捐,收难民,成为声誉最好又是最为富有的大茶商。

朱焕文一生辗转于湖广两粤,赚得白银无数,于是回家修建这栋豪宅。门口巨大的牌坊式门罩,辅以精美绝伦的砖雕石雕,彰显了他雄厚的经济实力。大门右边一棵古栗子树,天天“开门见利”,讨个好彩头!

跨过门槛,开阔的天井,宽敞的门厅,依然是实力的体现。抬头望去,却发现房子构件简单大气,雕刻极少,极富明代徽建简约高雅的风格,与门口的奢华形成截然不同的风格。

其实主人的良苦用心全在这里。如此宽敞的厅堂,主梁竟用一根硕大的木头贯通。房内十几根圆柱,全是十分名贵的银杏树。更有水磨金砖的圆形拱顶,这一切无不显示着主人的实力。

外繁内简,外商内儒,秉承朱熹“诚、信、义、仁”的道德观,把府宅命名为“澹成堂”,作为一个成功的大富商,朱焕文深深懂得,只有淡泊名利,才可以成就大事业。

三、官邸——“修齐堂”

“人在江湖飘啊,哪有不挨刀啊,一刀!五刀!喝酒喝酒!”从酒馆出来,唇齿之间还在回味米酒的香醇,心情愉悦,莲步轻移,雨中从“修齐堂”门前从容走过!

“修齐堂”占地很少,门口并不宽大,白墙青瓦,门罩砖雕也很简单,透过中门,可以看见屋里的横梁木雕,只是采用最简单的浮雕手法,装饰了一点祥云图案,初见印象,不过是一栋稍微好点的民居而已。

这时如果有人告诉你,这是一栋官宅,房子的主人官居四品,你会不会大吃一惊,然后停住脚步,回过头来,重新审视,细细琢磨。

外观上看,“修齐堂”共有三层,利用仅有的土地,向高空发展,占天不占地,房子的建筑颇有创意。

进到里面,你会发现,这座房子朝内向的横梁、雀替、门窗都是精美绝伦的木雕,这些画面综合运用了深雕、浅雕和透雕的艺术手法,人物形神兼备,花鸟栩栩如生,让你深刻体会到这座房子的精巧和主人的品味。

读书之人,理应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己任,取名“修齐堂”,寄予着主人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同时也要遵循朱子的教化,恪守“忠孝廉节”四字教规,为官清廉,注重天理,生活简朴,克制人欲。

整座建筑凸显出主人受朱子思想影响而形成收敛、含蓄、克制人欲的性格。而房子里面的精美雕刻,又表达了凡人对美好事物向往和追求的天 望。

毕竟“天人合一”,才是人间大道!

四、紫阳书院——三贤祠

紫阳书院,是中国封建社会时期最著名的书院之一。“紫阳”是朱熹的号,紫阳学院以祭祀朱子、宣扬朱熹理学思想为宗旨,是读朱子之书,传文公之教,延续程朱学脉的场所。而婺源紫阳书院有其独特之处,那就是“三贤祠”!

在《朱子家训》朗朗的诵读声中,你心怀景仰,走进紫阳书院。

紫阳书院共有三进。

第一进“瑞云楼”,是山长办公之地。门枋上雕刻着朱熹《观书有感》两首和《春日》诗的意境图。里侧三根主梁上有着精美的木雕,雕刻的内容分别是囊萤夜读、山中邹鲁、温公警枕的典故。

第二进“讲堂”,是山长讲学、弘扬大道的场所。正上方就悬挂了“圣学昌明”四个大字,边上楹联是康熙皇帝对朱夫子的评价:“集大成而绪千百年绝传之学;开愚蒙而立亿万世一定之规”。正堂左右悬挂的“忠孝廉节”四字,则是朱熹为岳麓书院题写的四字教规。而后“忠孝廉节”之训便遍及天下。

第三进,就是“三贤祠”,堂上正中悬挂着程颢、程颐、朱熹三个人的画像,大堂左右两边则摆放了编钟等祭器、乐器。

说起三贤祠的来源,就要从明代说起了:据婺源县志记载:天启五年(1625)魏忠贤下令拆毁天下书院,当时天下书院最盛者无过于东林、江右、关中、徽州。于是婺源紫阳书院便名列拆除的名单之中,书院主讲余懋衡当日削职。当时婺源知县金兰再三上奏,朝廷不准。于是知县金兰心生一计,将书院改名为“三贤祠”,上报朝廷,魏忠贤看了官文,以为书院改为了祠堂,不能宣讲大道,便放过一马。于是书院得以保存,三贤祠就这样被延续下来了。

改一个名称,保一座书院,知县金兰功不可没,三贤祠和紫阳书院从此共留千秋美名。

一批又一批的莘莘学子,手捧古老的竹简,站立在讲堂前,集体诵读朱子家训。诵读完毕,山长给大家讲学,教导学子做人处事,遵从“忠孝廉节”,弘扬千古美德!

朱家庄还有很多颇具特色的徽派建筑,如整栋楼都雕刻得非常精美华丽的绣楼,半农半商的民居——善庆堂,每一座建筑都凝聚着房屋主人毕生的心血、未来的向往以及对待现实生活的态度。

在当今这个欲望膨胀、个性张扬的时代,朱家庄的人们,以他们“忠孝廉节”的美德,克己低调的风格,深深打动了重返南宋的现代人,就像一个你已经熟悉太久的美人,也许她精明强干,也许她美艳绝伦,但真正让你爱上她的,或许只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共 2626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文章让人想起贾宝玉游历大观园。一步一景之间,历史典故,人文思想,建筑特色,家族风格还有治学宗旨无一遗漏,悉数都在作者简洁而清烁的笔下优雅呈现。尽情演绎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终极要诣,读来赏心悦目,还条理清晰,观点明确,行文古拙,与内容相得益彰,一篇非常不错的游记。【轻舞:健唔】

1楼文友: 10:52: 0 一篇很好的游记,预祝佳作获精!感谢老师一直以来对轻舞的支持和关注!祝创作愉快!精彩不断!

2楼文友: 17:0 : 9 谢谢辛勤,问好!

灯盏花产业怎么样

弥勒灯盏花药企如何

灯盏花产业医药市场发展

宝宝消化不良又吐又拉
孩子发烧怎么办39度
微信小程序登录入口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