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的夜墨黑墨黑体系

文章来源:沧州文学网  |  2020-03-18

富贵不贵,富贵却富了——村里人都这么说。

这是发生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的事。那时候,富贵居住的村子里几乎家家种菜,富贵也不例外。人们称这种现象叫“引诱”,意思是一家看一家的样,最后成了“气候”,大家都干这一行。确实,自从村里的“能员”种菜挣了钱,起先“能员”的几个老伙计向他请教,学习种菜技术,也都挣了些钱,种菜的收益比种粮可强多了。后来村里一传十,十传百,家家多多少少都种一些菜。拿明眼人的话说,叫做“挣钱的挣钱,摇尾巴的摇尾巴”,“摇尾巴”的意思是步别人的后尘,看别人的样做事,结果却下了苦挣不到钱。富贵以前就属“摇尾巴的”之一,他心实,现实地说,人们都觉得他有点憨,做事没有巧方法,只知道出蛮力,日子过得在村里也属“尾巴”。就说种菜吧,别人都抢价,只要价钱高,管他菜长成没长成,熟透没熟透,青辣椒半拃长就摘,根本就没辣味,一股子青草味味;西红柿只要顶部发白,稍搭黄色就摘下来,喷上酒或催红剂,用塑料袋包起来捂上一夜就红了,但只能红个表皮,咬一口绿瓤就暴露无遗,口感也绝无柿子熟透时那种嫩、鲜、沙的感觉。人们都追求经济效益,但富贵不这样,他舍不得摘那正长的菜,必须等到菜长成、熟透,那时候的菜虽然味道鲜香,但因为大部分菜都到了采摘期,价钱自然就下来了。富贵和妻子采摘时须得多出力,不但装筐子沉,用架子车往城里拉更沉。富贵卖菜,总是半夜两三点就起床,带上媳妇烙的厚锅盔,他在前面拉菜车,媳妇在后面推,两口子弯着腰蹶着屁股,双脚使劲地一下一下蹬着坑坑洼洼的土路,像牛一样把菜拉往街市上去批发。说结实话,他两口子拉这么死沉活沉的一架子车菜,还不如别人早早趁价钱好时就采摘的两筐子卖的钱多。可富贵那死脑子,别人再点拨也不开窍。富贵两口子到菜市场总是最早,不为别的,就为占个居于中间的好位置,以便菜容易发出去,要不拉这么多的菜,恐怕卖一早上也完不了。再说时间也耗不起,中午回家吃完饭还要早早下地摘菜、浇菜、施肥呢。菜不比粮食,菜须勤浇水、施肥,才能高产。辛苦半年就在这半个来月见效益呢。一到收麦前后,菜正处于旺季,价钱贱得你就没心情摘菜卖菜了。

憨人有憨福,吃苦有吃苦的好处,早有早的巧缘。一日,富贵和媳妇子马不停蹄赶到菜市,刚放好车子,趁着市场昏黄的灯光擦擦汗,准备先吃饱肚子,富贵刚弯下腰去解车辕上挂的锅盔,一个老者慢吞吞凑近前,犹豫了一下说:“娃,叔问你个事。”富贵一边解布袋一边扭着头笑了,媳妇也站在一边笑。富贵“嘿…嘿…”了两声,他不明白一位素不相识的老人会有什么事问他们,他们俩都没文化,估计问也是白问,即便是问路,除过这个批发市场,他们对这个小城也并不熟悉,要是打听人,那恐怕更找错人了。但他还是憨厚地笑着问老人:“叔,啥事你说,要帮忙?”老人顿了一下说:“叔看你们实在才找你们,说得不对可别见怪,啊。”老者一副商量的语气。“没事,没事,你说,啥事?”富贵把头稍微一抬,胸脯一挺说,好像要表现出他度量大一般,他的双手并未停下,继续解他的馍布袋。老人笑了笑,又叮咛一句:“说得不对不敢见怪啊。”富贵俩口子点头,心里感觉有些疑惑。难道他们的车子放在这儿不对?平时经常放在这儿呀;老人需要帮啥忙?没必要这么吞吐呀;路上碾了人家啥东西?也好像没有哇,即使天黑看不见,那车轱辘要是碾了啥也能感觉到呀……富贵两口子不由得纳闷起来。“嗯,你看,你们种地要上肥不是?”老人突然来了这一句,富贵两口子一头雾水,但人家问的是实情,他们只有点头。“那你们上肥用大粪不?”老人接着问,“用么。”富贵如实地答道:“家里茅厕的粪,猪羊圈里的粪,都上地里了。”“那你们还要不?”老人见这俩年轻人对他的话题没见怪,就大胆地问。“要啥?”“粪么。”“哪里的粪?”“我家的。”“你们家不要?”“我们不种地,用不上。”“那……咋……”富贵不知该咋问了。这时媳妇帮了腔:“叔,你想卖给我们,是不?”“不,不是,不要钱。只要你们不嫌,帮我们弄走就成。”“那好事么,好么,没马达!”一听有这等好事,富贵两口子喜出望外。“那就好,要就好!”老人脸上尴尬的笑即刻变得轻松自然起来,他心里的一块石头落了地——第一,这实诚的小两口没有犯他的病;第二,家里最头疼的事解决了!以前,都是他半夜偷偷地担出城偷偷地倒到偏僻的地方,邻居们大都这么解决。

老人热心地向来往行人推荐富贵的菜,夸菜长得好,个大颜色亮,一边还帮忙给顾客装菜、过称,他真的等到他们把菜卖完。然后,老人带着富贵两口去认门。

天上掉馅饼,砸到憨人富贵头上了。看来,憨人真的有憨福。

回到家,富贵便找了一个大铁皮桶子,叮叮咣咣给上面开个口,又请人给下面焊一截铁管子。不用说,上面的口用来往桶子里灌粪,拉回来后用下面的管子往出放。再旋个楔子塞紧管子口。

且说那头一次拉粪,可让富贵做了难。臭气熏天的大粪要灌到桶子里,可不是一件容易事,那真是考验人的承受力呢。这就不细说了,说出来难免恶心人。单说富贵装满一桶子往回走时,媳妇没法在后面帮他推车子,就赶到前面来双手抓住一只车辕拽,但不得劲,她又扯住他肩上的袢曳,还是不得劲,把个富贵木乱地,让她“去去去!”多亏城里的柏油路平坦,走起来不那么吃力。但柏油路也难免有不平的地方,车子一颠簸,那桶子里的污物就往出溅,富贵只得慢之又慢地走,但这如同蜗牛一样的走法该磨到猴年马月呀,好在城区很小。还是媳妇脑子活泛,刚一出城,她就跑到路旁的地畔拔了一抱子长蔓蔓子草,麻利地用一撮蔓拧成“草绳”,把拔来的草打成捆,抱上就喊富贵:“哎!停下!”富贵听见喊,停住脚步回头看。“给!堵上!”媳妇紧跑几步,追上富贵把草捆往地上一扔,双手扶住车辕。富贵蔫不溜地双手捧起草捆,忍着臭气使劲堵住了桶子口。这回只管放心走了,媳妇抓住袢曳他也不躁了。到地头把粪放到事先围好的土坑里,富贵就回家找斧子斫门口的干树根,砍了个大楔子安在桶子口上,一试不合适,再斫斫,三番几次,最后用废地膜垫了厚厚一层才算成功。诶,憨富贵这回好像还会动脑子了。这不,拉了几回粪后,他又把车子上的粪桶倒个个儿,把口放在车尾,这样装粪就容易多了,能省好多力。

不出一个星期,两口子的腿就招架不住了,腿疼得走起路来像踩高跷,根本打不过弯,媳妇更甚,腿肿的一压一个坑,脸上皮泡眼涨的。一天跑四趟,算算五六十里路,还要拉上架子车,能受得了?可不跑不由人呀,一趟十块,四趟四十,比种菜强多了。种菜摊多大本呀?这就摊点力气,更不说比打工了,方圆村子能提刀的泥瓦匠,出门干一天才五块钱,小工才三块,只不过多了三顿饭。富贵两口子像着了魔一样,除过雨天,几乎一天不落地跑着,乐颠颠地,那大粪也不那么臭了,富贵的说法是:沤过了就不臭了!大概是习惯了吧。地里种的菜他也顾不得管了,后来干脆不种了,专拉大粪。粪源多的是,根本拉不完,那些城里人一见他们,争着抢着“预约”,有人还悄悄地送他们毛巾、手套、肥皂等,甚至还有工作服。那种夹克式的蓝色劳动布工作服,袖口扣着扣子,穿在身上紧紧趁趁、平平展展的,看得村里人眼红。村里人眼见得富贵家的日子“噌噌噌”地火了,谁不眼红?一天,富贵两口子拉着粪从村里那一大片菜地旁边经过,一位邻居高声喊:“贵娃!发财也不叫上老哥,你看你都富得流油哩!”另一位应和:“干脆别叫贵娃,改叫富娃!哈哈哈!”富贵笑,媳妇也笑着回应:“哪就富得流油啦?没钱!”她另外搭了一条袢,弯着腰在丈夫一侧曳,满头的汗,脸黑红黑红的。“瞧瞧你们后面,桶子里不正流油嘛!哈哈!还非得贵娃身子流油才行吗?哈哈哈!”邻居们继续逗笑,富贵媳妇不再言语,富贵只是憨笑,他笑得很满足。但媳妇有些不满,虽说这活挣钱,但伤自尊,低人一等似的,邻居们开玩笑时越来越口无遮拦,肆无忌惮了,时常说一些揭隐私伤自尊心的浑话,富贵大男人家无所谓,但媳妇脸红心伤。不过反过去一想:咱又不偷不抢的,管他呢,把人民币挣到手才是硬道理。

硬道理不光是这,富贵拉回来的粪不但自己家用不了,邻居也来“订购”,还销往邻村,菜园、果园都少不了要用。一桶子由八块涨到十块,眼下已经十二了。这两头见利的买卖,使富贵的腰包很快鼓了起来。他家不但盖起了村子里头一家平房,还买了十八吋的黄河牌彩电,同样是村子里头一家!这不,富贵媳妇过春节时穿上了大方格呢子短大衣,招的大姑娘小媳妇暗暗嫉妒,人家找了个憨老公到头来还比谁都有福!这回,富贵的名字真的由“贵娃”改成了“富娃”。这可不符合村里多年来的乡俗,村里娃娃的全名只是上学时在学校里叫,平时自家人和邻居都习惯叫小名,一般是用名字的最末一个字加上个“娃”字,诸如:平娃、多娃、峰娃等,也有叫羊娃、狗娃、兔娃的,听起来亲切,体现着疼爱和亲近。“贵娃”也罢,“富娃”也成,叫啥富贵都答应,不管这其中含的是爱意还是讥讽。他顾不得这些,他的心全在拉粪挣钱上。人拉车太慢,富贵手头宽裕,就买了头骡子,买骡子实惠,比马便宜,比牛跑的快。这样,既省力气,一天又能多跑一趟。按时间算能多跑两趟,但富贵心疼骡子,怕累坏了它。有骡子拉车,他俩口子只管坐在车辕上棚的木板上,要不是装粪时要牵住骡子,富贵就不让媳妇跟着来回跑了。

真的是芝麻开花节节高呀,买了骡子不出两年,富贵又把骡子倒换成了一辆机动三轮,虽说是二手的,但拉粪嘛,尽可以了,若是新车,派这用场人还不忍心,那粪桶也换成了加长的,拿两个大油桶,分别割去一头的盖,对接焊在一起。粪价自然也涨了,一桶子二十,其实乡亲们倒得了实惠,相当于比以前还便宜了四块。富贵实诚,车拉哩,人又不出力嘛。媳妇这回真的不用跟着跑了,只管呆在家里看娃、做饭、烙锅盔了。挣的钱再多,富贵也不铺张,从来都是回家吃饭,早点永远都是媳妇子烙的大锅盔。你看他,一改前些年蔫头耷脑不展脱的熊样,坐在车座子上,用脚蹬着车把手,“突突突”地开着车,手里拿着半拃厚的锅盔,大口吃着。恶心?“不恶心!哪有啥?咱手洗得净净的,为赶时间么!”富贵一副自得其乐的样子,乐而为之。人们戏称他是“大粪状元”。

难道这拉大粪也拉出了状元?有道是“行行出状元”,富贵虽然富了,但不能算状元,因为没人和他比较呀,状元是名列第一,富贵拉粪在方村大圆是唯一。奇怪,出力、摊本、挣钱少的活儿人人抢着“摇尾巴”,而这挣钱快、省事、省成本、又旱涝保收的差使,咋没一个人“追随”呢?这不算老天安排给富贵的专利吧?但这的确是富贵心安理得享受的致富之路。

共 4186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有点憨,做事没有巧方法,只知道出蛮力,日子过得在村里也属“尾巴”的富贵,却憨人有憨福,吃苦有吃苦的好处,早有早的巧缘,最终富了起来。这挣钱快、省事、省成本、又旱涝保收的差使,咋没一个人“追随”呢?这不算老天安排给富贵的专利吧?但这的确是富贵心安理得享受的致富之路。文末令人启迪,发人深思。不错的作品。不足之处是故事情节略显简单。推荐赏析!【编辑:航帐】

1 楼 文友: 201 -06-27 1 :40:07 很值得一读的故事,致富各有其道,难就难在历尽辛苦,用自己的汗水浇灌富裕盛开的花朵。欣赏了!问好! 时光里流淌着的是故事的足迹。小儿流行性感冒服什么药好宁波中医男科医院江苏十佳牛皮癣医院

肠道感染要怎么办
小儿积食发热如何消积食
心悸和心律失常的区别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