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弟曾在沙塘石粉厂打工一年

文章来源:沧州文学网  |  2020-01-05

摘要:弟弟曾在沙塘石粉厂打工一年。打工时和外村打工的一个姑娘好上了。双方家庭也都答应了这门亲事。老父为姑娘家还花去千把块钱。谁知,弟弟后来到高山铸造厂打工时,竟看上了另外一个姑娘,想悔亲。一旦悔亲,那花给女方的钱就要不回来了,你也不好意思要。是你主动提出的,你只有吃这个亏。这是地方规矩。我家原本穷困,虽说这几年好些,但一分钱也都是老父面朝黄土背朝天血滴汗点挣来的,来之不易。凭着弟弟一句话,这几年积攒的千把块钱,就像扔水里似的,完了,老父能不气吗 那是农历十一月份,父亲说,他这次病是给弟弟气的。弟弟很委屈,说他不接受。

弟弟曾在沙塘石粉厂打工一年。打工时和外村打工的一个姑娘好上了。双方家庭也都答应了这门亲事。老父为姑娘家还花去千把块钱。谁知,弟弟后来到高山铸造厂打工时,竟看上了另外一个姑娘,想悔亲。一旦悔亲,那花给女方的钱就要不回来了,你也不好意思要。是你主动提出的,你只有吃这个亏。这是地方规矩。我家原本穷困,虽说这几年好些,但一分钱也都是老父面朝黄土背朝天血滴汗点挣来的,来之不易。凭着弟弟一句话,这几年积攒的千把块钱,就像扔水里似的,完了,老父能不气吗?

再说,那姑娘死活不愿意退亲,并跟老母哭诉说,弟弟占过她了,若是甩了她,她没脸见人,只有死在沙塘李家。农村男孩找个媳妇不容易,人家不嫌俺家穷,找上门来,这是哪捞到的事?何况,女孩人有人,个有个,一看就知道是个能吃苦的农村孩子。既然你不想要,又为什么占她?你占人家又想不要,那不是害人家吗?

姑娘三天两头来我家哭闹,弟弟竟躲在高山铸造厂不回家。老父气得到厂里连撅加骂,硬要把弟弟拉回家,想演一场《逼婚记》。弟弟急了,竟对老父说,谁要叫我跟那个女的结婚,我就死给他看。父亲无法,只得回去。临走时指着弟弟说,你今后别回家了,我权当没你这个儿,孬种!

儿大不由爷。婚姻是男女两个人的事,也是两厢情愿的事,谁也干涉不了。有些事就是这样,你愈说不行,他愈要这样做。譬如一本书,你越说不好,越有人去看;你极力地去宣传它,倒无人问津了。这也许就是所谓人的“逆反心理”。

我曾劝过老父,不要过于干涉弟弟的婚事。对于儿女婚姻,做父母的只能提个参考意见,不能包办。毕竟是儿女们自己过日子,选不准对象,是儿女们自己受罪。你总不能跟儿女过一辈子啊!

也不知是何原故,过去老父对我们的婚姻是很少干预的,谁知这次对弟弟却非要管到底不行。

实际上抱怨老父专横跋扈是不对的,老父也有老父的道理。人是你自己谈的,既然是谈好的事,就不能随意更改。我这不叫包办婚姻,是让你像个男子汉,说话算话,一个唾沫一个坑,你必须严格遵守你自己对女方许下的诺言。还是那句老话,不能让人背后指脊梁骨。

弟弟不买老父的账,老父当然气闷入心。

真不知该同情老父,还是原谅弟弟。

但是,不管弟弟怎么辩白,老父确确实实是在弟弟悔亲后躺倒的。老父一向身体硬朗,平时除了咳嗽,没得过其它病,就是有点伤风感冒,老父也不吃药不打针不看医生,不在家休息,仍然坚持在田里干活,伤风感冒拿老父无法。这次老父的病不同往日。他不仅咳嗽得厉害,而且胸闷得常透不过气来。肚里发饱、发涨,食欲无常。有时一顿饭能吃很多,有时一连几天吃不下饭。痰也多、浓,且有血丝。

母亲催父亲赶紧到医院看看,父亲说什么也不去。去那里就得花钱,无论你有多少钱,到医院就不算钱了。那些医生心太黑,不管你有什么病,进去就得扒层皮。扒层皮能看好你的病也就罢了,往往是扒过皮,啃你骨头,还是让你病入膏肓,——因为是庸医。这还不说,好端端的人到医院也给摆弄出病来了。一会查这,一会查那,左一个门,右一个门,这门进那门,那门进这门,楼上楼下,楼下楼上,再加上看一个个医生的冷脸,你能受得了吗?父亲宁是不愿住院。再说兄弟们各顾各的家,各忙各的活,父子间很少接触,除非有事。老父不让母亲对哥哥说起生病之事,所以,几个哥哥虽与老父相距咫尺,这次却不知老父生病。

我从弟弟那儿得知父亲生病以后,非常担心,也非常着急,决定让老父来高山镇卫生院检查。

在家当姑娘时,因为我的倔强,老父不太喜欢我。特别是他看我不把心放在农活和家务上,而是去看书,搞什么“寒受(函授)热受”的,更烦我。但是,嫁出去后,老父却一反常态,非常疼起我来,对我说的话,也是言听计从。我想,老父之所以如此转变,一来我毕竟是他的亲骨肉,在家儿女多,他顾不上。一旦儿女出外,尤其是女儿嫁出,就好像身上肉被割走一块,当然心疼;二来他看我还很争气,没丢李家的面子,行得正走得稳是个人物;还有,他也许看我嫁在镇上,婆家有钱有势,自然比其他几个哥哥姐姐要高看一眼;再者,他也可能是弥补过去对我的不好吧。

不管老父出于什么原因疼我、或不疼我,我都不计较,我都得孝敬他,——因为,我是他女儿,他是我的父亲。这是扯不乱、割不断、没有什么可取代的父女之情。

我约弟弟星期一早上八点,把老父送到高山卫生院。

那天早上七点钟,我便来到医院门口等候。当时,风虽不大,但像刀子一样直刺身上衣单处。天上寒星慢慢隐去,太阳懒洋洋地刚露半个脸,竟扯块乌云遮住,生怕它的光和热被世间白用了。露很重。站在树下,不小心碰落树叶上的白露,那滴白露流入我的脖后,直冰得我浑身起鸡皮疙瘩。

老远,老远,我看见老父骑着一辆大架子青岛产的金鹿牌单飞车,穿出茫茫的晨雾,直奔医院而来。那辆车子也有十年历史。车子很笨。所谓“单飞”,就是只能往前蹬,不能后倒“飞子”,一倒“飞子”,车就刹住了。车龙头只有一个闸,一般不用,刹车全靠脚。车的坐垫是厚厚的牛皮做的,很硬。后坐下方已被老父磨破,露出的坐垫上钉子也被磨得发亮圆滑。这种车子五十年代的牌子叫“国防”,六十年代改牌叫“金鹿”,七十年代就不再生产,年轻人谁也不愿骑它。可是父亲却对它情有独钟。他说,骑这种车子,爬坡上坎省劲。后面带重东西方便。有时,我觉得老父就像这辆破旧的单飞车。

父亲穿的是青灰色短棉大衣,那大衣半新;头戴灰黑色的毡布帽,帽子无沿,旧的,但不破,只是帽后沿脑油不少,黑乎乎的一片;足蹬大头军用棉鞋,鞋有八成新,那是五哥从部队里寄来的。父亲接到这双军用鞋,曾高兴了好多天。即便是寒冬腊月,风雪铺地,父亲也舍不得穿它,天天放在床头的箱子上。除非出门走亲戚看朋友,他才拿出来穿一下,但回来后,立即用刷子刷干净鞋上的灰、鞋底的泥,然后又放在床头箱子上,差点没放到供桌上供。正因为如此,所以,鞋子虽然穿几年了,仍像新的一样。

实际上,这几年家里经济条件好多了。几个哥哥都能挣钱,时不时给老父老母几个零钱花花,几个姐姐逢年过节也送点钱来孝敬父母,母亲身体又结实,家中喂猪、喂鸡,一年也能卖点钱,尽管如此,老父还是省吃俭用,一分钱掰八瓣子花。

老父看我站在医院门口,冻得头缩在围巾里,手不住地搓,脚不停地跺,心疼地笑了一下责怪我说,天这么凉,你来那么早干啥的,冻坏了身体怎么办,小孩有人带吗?

他自己病成这样,还关心儿女,我听后心里酸酸的,直想流泪。

父亲咳嗽比以前厉害多了。每次咳的时刻,脸都憋得通红有时甚至发紫、发青。吐出的痰很浓,很浓。我发现,父亲每次吐痰时,总是用一张旧练习本纸,——那练习本都是孩子们用过的,把痰包起来,小心翼翼地塞进医院的垃圾桶里。我对父亲的这一举动感到纳闷。因为乡里人吐痰是从不注意的,走到哪儿吐到哪儿,哪怕进城逛马路、逛百货公司、逛剧场,也都是随意吐去,根本不问你有没有痰盂,也不管你讨不讨厌。父亲这是怎么啦?原来他听人讲,有病的人吐出的痰里含有大量病菌,会通过空气传染给别人,所以,这次犯病后,吐的痰都是包起来丢掉的。老父还教育我说,你以后也要注意,特别是吐痰不要用鞋底搓,愈搓愈坏。原本痰是聚在一起的,你一搓,搓散了,在空气里传播得更快。

父亲的脸已失去血色,蜡黄蜡黄的,那精神矍铄的眼睛,深深陷入眼眶,显得混浊、无神、疲惫;那强壮如牛的身材,已变得瘦弱、佝偻;干燥皲裂的嘴唇在严寒的早晨吐着淡淡的热气。他把自行车靠在医院门口,没有上锁,也无锁可上,除了拾破烂的外,恐怕谁也不会偷他的自行车。偷回去不能骑,留着碍事,卖废铁也值不了几个钱,偷它干啥!

父亲两手插在袖口里,不停地咳嗽。不是医生的我,也能猜出来他肯定肺部有毛病。我带着老父,走过一个长长的走廊,来到内科室。

内科室主治医生姓唐,本地人,我很熟悉。另一位医生是我同事的姐姐,也打过交道,是给我孩子看病时认识的。因为都是熟人,所以两位医生都很热情。唐医生望、问、切、诊,非常仔细,非常耐心,后对我说,为慎重起见,让我带父亲去透视一下,最好拍个片子。但从两位医生对视的一瞬间,我就能猜出父亲的病可能不轻。他们话说得虽然简单,但从简单的话语里,我能体会出病情轻重。

为查准病情,我搀着父亲又来到透视室。真巧,负责透视的主治医生是我同事的爱人,姓宋。可惜,他今天休息。我只得去他家找。宋医生干了三十多年透视工作,技术相当娴熟,若有什么疑难病症,他一查一个准。今天只有让他检查,我才能放心。

宋医生正在睡热被窝,早饭还没吃。听我说明来意后,二话没说。爬起来,用手抓了抓头发,算是梳过了头;用潮潮的冷毛巾干擦了一下脸,算是洗过了脸;然后边穿棉衣边跟我往医院走。我真感激宋医生的爽快和热情,也真担心宋医生会给父亲查出什么重病来。

在透视室里,遵照宋医生的意见,父亲解开了大衣纽扣。别看父亲棉大衣不破,里面的四五件衬衣,却没有一件是好的。厚厚的衬衣领上因为久不清洗,沾上了一层厚厚的黑黑的脑油,老父的脖子为此也变得黑乎乎的,像擦鏊子用的油絮。看到这破旧的衬衣,我很难受。老父若是有件毛衣,该多好哇。今年春节,不管怎样艰难,我也要给老父织件新毛衣。

我小心地帮父亲解开内衣纽扣,真怕他受凉,要知道天太冷了,没有零下十度,也有零下六七度。一向好强的父亲,此刻非常温顺,非常听话,叫他站哪儿他就站哪儿。我让他站在X光透视机前,自己也陪在老父身边。屋里一片漆黑。我仿佛随着老父坠入了无底的黑洞中,看不见周围的一切,只能望见X光视机上的一点点红灯。那红灯多像生命的希望之灯呵!

按照医生的指示,父亲忽而深呼吸,忽而浅呼吸。宋医生“咔嚓、咔嚓”地移动机器,他边查边告诉我,胃里没有毛病。接着又查胸部和肺部。好一阵子,宋医生没说一句话。我的心提到了嗓子眼。虽不信神信鬼,我还是暗暗地祷告,愿老天爷保佑老父平安无事。宋医生叫我,让我到X光机前面去。我在暗中慢慢地向前摸。快到时,他一把将我拽到他身边,然后和我几乎脸靠脸地看透视情况。老父的肺部明显有一块鸡蛋大小的阴影。宋医生说,那阴影就是病灶。不过光透视还不能说明情况,等拍过片子才能确诊。当然,你老父是穿孔性肺结核和胸膜炎,而且已经积水,这是定下来的。

拍片子也是宋医生,他很负责,连挂号都替我省了。当天看不到片子,只有等第二天才能拿到。接着他又给老父开了两瓶盐水、几瓶小药。

父亲看医院里几个医生对我都不错,很满意,并几次赞叹我,说我有人缘。

为了等片子,把父亲的病查个水落石出,我让父亲挂完盐水后留下来,没让他回家。老父很乐意,这也是他第一次答应在我家过夜。

走出医院,太阳已经西挂天空,风仍然很冷,很冷……我到邻居家借了几个鸡蛋,身上无钱也买不起肉,雷文国在班上,我没叫他,叫他也没用,反正他没钱,除非去找他妈要。

从我结婚到现在,父亲只在我家吃过一次饭。他来的次数不少,每次来,不是送煎饼,就是送盐豆、咸菜,再不就送点花生、香油什么的,留他吃饭是不行的,每次都说吃过了,东西放下,坐坐就走,说看看我就行了。我知道父亲是舍不得让我花钱,他知道我穷。一次,我硬留他,因为刚发工资。我想打酒买菜,老父说什么也不给我上街。他说,你要买菜,我这就走。你要想叫我在这吃饭,家里有什么就吃什么。可怜,家里当时只有一把豆角子,那还是雷文国的母亲给的。我就炒了一盘青豆角,父亲吃得很开心,直夸我炒菜手艺不错,夸得我眼泪直往肚里滚。

这次,我是做鸡蛋饼给老父吃的。记得一次,我听老父说过,他喜欢吃鸡蛋饼,并让母亲做给他吃,母亲说不会,就没做。我也不会,只是临上轿扎耳眼罢了。我到街上现场看人家怎么做的,回家就自己动手。我把葱花油盐拌好跟面揉在一起,摊成圆饼,放在锅里用油炸,然后再用鸡蛋包在外面,煎得两面发黄,递给父亲,父亲吃得很香,很甜,很高兴。

虽然挂了水,父亲的咳嗽、喘、吐仍然没有减轻。每每看到老父被憋得脸通红脖梗上青筋突兀的样子,我就难受,好像那不是老父生病而是我自己。我真后悔自己没学医,如果我是高明的医生,不就能看好父亲的病了吗?后听人说“康泰克”治疗咳嗽最有效,只是这个药太贵。再贵也得买。我向同事借了十块钱,专门骑车到马陵医药总公司买了一盒“康泰克”。虽说当时天色不早,西北风刮得正紧、正猛、正冷,我得顶着刀子般刺骨的风,来回走一百多里路,即便这样我也没觉得累,也没觉得怕。为了让父亲的病早日好转,再苦再累,女儿也是心甘情愿的。实际上,高山镇几个药店也有“康泰克”卖,我怕是假药,不敢买,现在卖假药的太多了。钱花了不足惜,耽误父亲的病是万万不可以的。我买了一盒,一盒两版,每版二十粒。父亲吃下二粒后,咳嗽有点减轻,我很高兴,打算等父亲吃完这盒后再买。虽然,我知道这种药不能根治老父的病,但只要能让老父减少一点痛苦,多舒服一会也是好的。

共 6601 字 2 页 转到页 【编者按】我满含热泪地读完了这篇充满着仁义、亲情和孝道的美文,那朴实无华而有引力的题目和开头使人爱不释卷,那曲折感人的情节时而让人落泪、时而让人啜泣,那位忠厚仁义、辛劳俭朴的父亲形象令人崇敬,那位孝敬父亲的女儿形象更令人感动,当女儿为父亲盖上最新最暖和的被子时,当女儿不时摸着父亲那冰凉的脚放上暖水瓶子时,当女儿四处奔波买回一盒真的“康泰克”时,当女儿为父亲做他最想吃的鸡蛋饼时,当女儿为父亲端上那又白,又嫩,又浓,又香,像奶一样的鱼头汤时,有谁不为之而感动呢?这女儿堪称25孝了吧?!【:笑天】【江山部 精品推荐】

1楼文友: 10:2 :15 我满含热泪地读完了这篇充满着仁义、亲情和孝道的美文,那朴实无华而有引力的题目和开头使人爱不释卷,那曲折感人的情节时而让人落泪、时而让人啜泣,那位忠厚仁义、辛劳俭朴的父亲形象令人崇敬,那位孝敬父亲的女儿形象更令人感动,当女儿为父亲盖上最新最暖和的被子时,当女儿不时摸着父亲那冰凉的脚放上暖水瓶子时,当女儿四处奔波买回一盒真的“康泰克”时,当女儿为父亲做他最想吃的鸡蛋饼时,当女儿为父亲端上那又白,又嫩,又浓,又香,像奶一样的鱼头汤时,有谁不为之而感动呢?这女儿堪称25孝了吧?! 中国现代作家协会会员,河南影视家协会会员,卢氏作协顾问,副教授。

2楼文友: 07:42: 7 此篇以真情见长,读得我想流泪,现在的青年都应该看看这篇小说!!

楼文友: 08:29:59 谢谢主编关注! 中国现代作家协会会员,河南影视家协会会员,卢氏作协顾问,副教授。

4楼文友: 11:04: 9 读完这篇感人至深的小说,回想一起对父母不够关心与体贴真是惭愧不已。天下所有做儿女的要善待一下你的父母,多给他们一些温暖吧。 拜读了! 刘莹,84年出生于天津,患有重度脑积水,因病致残。如今做了四次头部手术,靠着从颅内到腹部植入两颗将近一米长的分流管维持生命的女孩儿热爱文字艺术,痴迷手语。自2007年开始参加天津市残疾人艺术团文艺表演,十几年以来多次在文艺演出中荣获多个奖项,2008年参加北京残奥会的闭幕式,2012年参加中央电视台 《勇往直前》栏目。如今居住在朗诵表演团,有近一年的时光。闲暇时,定期为手语爱好者圆梦的同时也为脑积水患者家属和视神经萎缩患者排忧解难。

5楼文友: 22:16: 8 似乎不论文风多么轻倩华丽的人,写起亲情来都有返朴归真的趋向。本篇就是一个感人至深、朴素本真的怀人散文。作者在叙述时尽力保持平稳,而在最末二节时,才把悲剧气氛推向高潮。行文中,除了记述父子情,也穿插勾勒出时代的烙印,更增加了一种纤细柔韧的质感。

6楼文友: 2 :45:18 药一直认定,“孝”是汉字里最难写正的一个字。只因为“孝”根本不仅仅是一个字,而是内涵丰厚的人文关怀。

弟弟的坚持原则不错,把父亲气病也不完全是他的错,但有一点是很难“过关”的:凡事不要太拧着老人,遇到分歧时,要有耐心讲技巧地沟通,否则,如果发生意外,会良心受责一生。

女儿用行动写正的“孝”,让药感动感慨。又想父亲了。又想母亲了。周末快到,去拜请父母前来我家尽享受天伦。

感谢云锋带来的正楷之“孝”。受教。问好。 细节细微处,自成词话。

7楼文友: 07:49: 9 谢谢朋友们的点评! 、、作家

8楼文友: 09: 5:27 朴实的真情,浓浓的亲情,感人涕零的父女深情!

9楼文友: 10:29:18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在”。愿天下父母亲健康长寿,愿天下子女都能如文中“我”为自己的父母亲尽一些应尽的义务,给老人们一个幸福的晚年。非常感谢作者给我们上了一课尊重父母,关爱老人的良好道德教育。

祝朋友快乐。并问候。

10楼文友: 12: 5: 8 平实的文字,真实的情感。作者通过弟弟的悔婚来说明父亲的病因,细小处又揭示了现代人对婚姻的不负。《父亲病了》为题从远而近的写了父女之情的转变,由不重视到喜欢,到后来父亲检查时住“我”家的细节,从炒了一盘青豆角到又白又香的鱼汤,无不体现了女儿对父亲的那份深情!文字在细微处又写出了现在社会看病难,最能体现此现象的为“一会查这,一会查那,左一个门,右一个门,这门进那门,那门进这门,楼上楼下,楼下楼上,再加上看一个个一生的冷脸,你能受得了吗?”容易引起共鸣!现代青年应该多读这类文字,教育意义深。问好作者! 一个热爱文字而不靠文字过活又不甘平凡的伪小资,一个不断在文字中寻找自我完善自我的80后母亲。喜清宁,崇尚简单。

青少年便秘吃什么药
厦门治疗男科医院
舒尔佳奥利司他有用吗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