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家治国女德为要

文章来源:沧州文学网  |  2019-10-28

《群书治要》的女德思想:齐家治国,女德为要。女德,即女子的道德品行,女子有德便天下安。

古代讲究“女子无才便是德”,这是封建传统对女子的束缚,可偏偏有那么多“不安分”的女子,她们巾帼不让须眉,给传统社会狠狠一击,因此,女德便开始备受重视。

《群书治要》中指出朝政的兴衰和女德教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历代成就盛世的圣主明君,往往都有贤能的女性辅佐,而很多丧身亡国的末代君主,往往是宠爱有色无德的女子,荒淫无道,最终身灭亡国。

倾国倾城的妲己,一笑亡国的褒姒,花中魁首赵飞燕,国色天香的杨贵妃,最狠毒的女人吕后,她们被称为红颜祸水,但是将国家的兴衰全部归咎于她们,这是没有道理的,但她们身居要位,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就会引发前朝的风吹草动,国家的命运和她们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贤妻良后长孙夫人,女德典范班婕妤,千古留名的王昭君,多才风雅的上官婉儿,史笔千秋的班昭,词同俊杰的李清照,纺织大师黄道婆,巾帼英雄秋瑾,断肠英女朱淑真,英勇善战的佘太君,女中豪杰穆桂英,雁过留声的薛涛,这样的女子数不胜数,因为她们,历史文明以及灿烂文化才会更生动,更完整。

孙中山先生曾经讲过:天下的太平安危看女人,家庭的兴衰看父母。

“孟母三迁”与“孟母断织”,“徐母骂曹”,“岳母刺字”,陶侃的母亲湛氏“教子惜阴”,“截发筵宾”,“封坛退”,“锉荐喂马”,“送子三土”,欧母郑氏“画荻教子”,这些典故家喻户晓,耳熟能详,晋朝罗启生之母焚裘训子,把美德留给孩子的谭嗣同,而现今可有多少母亲能将这些美好的品德付诸于实践?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家教胜于言教,母亲应该身体力行,给孩子做个好榜样,让孩子知道,做人是首要。不能一味看成绩,更多时候,成长比成功更重要。

也许大家觉得这些封建女子的教育方式落后,但母教的精神没有改变,要成功,先成人。

“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不愿坐在自行车上笑”,“小三培训班”,“上帝死了,众神在堕落”,这些话令人瞠目结舌,哑口无言,不知道这些人如何教育好自己的子女,人生终然有那么多无可奈何,但这也不是你背弃心灵,抛掷精神,虚度光阴,亵渎纯洁,蹉跎生命,浪费感情的借口啊!

因此古人教导我们“正天下,首正人伦;正人伦,首正夫妇;正夫妇,首重女德。指出,齐家,治国,平天下,要从根本开始,从女德教育开始。

教育家王凤仪先生说“女子是世界的源头,源头清,则水流清;源头浊,则水流浊。”宝玉那句“女子是水做的骨肉”与这句话相得益彰,“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是对这句话的最好注解。

水,明净,幽深,清冽,愿源头之水洗涤世间的肮脏,滋润人类干涸的心田,净化世俗的杂质。

共 1070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作者就《群书治要》中关于女德思想:“齐家治国,女德为要。”展开论证。文章引用古今历代女性与国家兴衰,与子女教育,乃至日后成材的直接关系,进而强调女德的影响力,以及对国家安然,对子女教育的重要作用。【:紫气东方】

1楼文友: -04 11:5 :01 很敬重文中引用孙中山先生曾经讲过的:天下的太平安危看女人,家庭的兴衰看父母。

老人尿液浑浊怎么调理

男人尿多尿频是什么原因

男人小便刺痛吃什么药好

儿童汉森四磨汤的功效
孩子感冒流感如何分
宝宝积食该吃什么药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