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韵游思漫记延安行

文章来源:沧州文学网  |  2019-10-20

我是今年8月份去的延安。因近期央视8套正在热播的电视剧《毛岸英》才想起我的延安行,剧中有我去过的窑洞,杨家岭,枣园……有我热爱的陕北人民。陕北人是那样的豪放,那样的纯朴,那样的勤劳,那样的坚强!

去延安的路上首先经过黄帝陵。它位于陕西省中部黄陵县城北的桥山顶上。黄帝陵相传是华夏民族的始祖轩辕黄帝的陵园,黄帝是我国原始社会末期一位伟大的部落首领,是开创中华民族文明的祖先。在黄帝陵,感受了中华名族的历史悠久,巍巍桥山,古柏苍翠。更多的游人坐着电瓶车上下,到了①下马石,所人都得拾阶而上了。两边的柏树,看起来棵棵都有千年历史,给这庄严之地以更多的肃穆。

到了陵区,在导游的引导下,绕陵一周。这是一座方园不到十米的圆形土陵,上面长满了野草,周围有砖砌的护栏。据说,千百年来,黄帝的陵冢一直就是这个样子。陵前,有一座亭子,立着石碑,上面郭沫若题写“黄帝陵”三个字,甚有气势。绕陵一周后,列队向黄帝三鞠躬。

黄陵县午餐,之后赴黄河壶口,观赏大瀑布。

壶口瀑布,名扬四海,但交通极为不畅。从富县西行开始,一路虽为油路,但与旅游名胜之名相差太远。我一向是不晕车的,但那天还是颇感有些不适,同车的几个女同事已经是脸色苍白,头晕目眩了。车子一路晃晃荡荡,上下颠簸,约四个小时后,到了壶口,看见了我梦中的黄河,我们的母亲河。还没有下车,我们就听到了黄河的咆哮声!如千军万马奔腾的声音不断传入耳鼓。现在也能理解当年光未然诗人写《黄河大合唱》时,用的是“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河这边是陕北的宜川地界,河对岸却是山西临汾的吉县,虽是隔河而望,旅游团队却都是一样繁多。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壶口瀑布是镶嵌在九曲黄河之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是北方最富有特色的大型瀑布奇景,名列全国第二大瀑布。黄河水以其巨大的力量,泻入河谷,冲入深槽,顿时,涛声轰鸣,水雾升空,惊天动地,气吞山河“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唐代著名诗人李白脍炙人口的佳句,勾画出了黄河奔流的壮观景象。

这天黄河的水不算太大,但也不小,我们从河西岸下到槽口边的台阶上,向北望去,腾烟罩雾,浊浪排空,颇有气势。一望无际的黄啊,山是黄的,脚下的土地是黄的,黄河的水是黄的。黄色是黄土高原和黄河的色彩,是我们美丽的肤色……

照完相,大约二十分钟光景吧,上岸坐车,绕着弯曲的山道向上。透过窗口再看脚下的母亲河,在绵绵群山中,气势更雄伟,胸怀更广博。比起近距离看到的瀑布,我感觉,惨淡夕阳下的远山和黄河,更象一幅壮美的画,让人留恋,让人陶醉!

车子一路行驶着,望着连绵起伏的群山,心潮澎湃。陕北的黄土高原,广阔无垠,千沟万壑,它苍茫恢宏又深藏着悲壮凄美;它清俊刚毅又饱含着沉郁顿挫。那山像陕北汉子的脊背,烙印着陕北人民精神痕迹;那绵绵黄土高原像母亲的怀抱,哺育了千秋炎黄人民。真想下车去对着黄土高原大喊一嗓子,陕北,我来了!声音在群山之间回绕。我是地地道道的南方人,但我爱陕北,苍凉的山梁梁,山丹丹鲜艳的花丛,黄土高原的汉子,美丽的兰花花……

一路上欢声笑语,我们的导游小潘是一个热情开朗的女子。拉歌自然是少不了的节目。黄土高坡,信天游,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大家热情高涨,似乎自己就是那个唱陕北民歌的阿宝一样。陕北地瘠民穷、交通极为不便,信天游是抒发百姓呼声的黄钟之情,是抚慰百姓心灵的大吕之音。爱,是陕北信天游亘古不变的主题。千百年来,它以自己潜在的个性影响着陕北人的生活,创造了性格独具的高原文明,塑造了宏阔苍凉、大气包容的信天游。

车上的同事们对陕西籍的著名作家都很欣赏。陕西籍作家都比较刻苦、勤奋,获矛盾文学奖的陕西作家有,路遥,陈忠实、贾平凹。在农村题材写作方面,有着独有的特点,可以说走在全国前列。虽然人数不算很多,但在全国很有影响。想当年,我看《平凡的世界》是花了我整整三个晚上的时间。一口气看完了,三个晚上都没有睡觉。长篇巨著《平凡的世界》,以其恢宏的气势和史诗般的品格,全景式地描写了改革开放时代中国城乡的社会生活和人们思想情感的巨大变迁。在全国引起巨大的轰动。那个写了《平凡的世界》的陕北汉子——路遥。如今已经永远的长眠的他热爱的这片土地上。

崎岖中,车翻过一座座黄土高坡,越过陕北小江南的南泥湾,经三个多小时吧,看到了圣地的灯火、高楼,8点左右,我们到达圣地延安,晚上入住延安。

第二天参观了延安纪念馆,枣园,杨家岭,王家坪。延安,是中国的革命圣地。延安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它对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产生着巨大和深远的影响。什么是延安精神?毛主席曾经说过:延安精神就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杨家岭,许多朋友一定记得我们小时候学的一篇课文《杨家岭的早晨》其实,与我小时候想象的那模样差不多,太阳真的出来了,那一片菜地也还在,绿油油的,远远也看不清种的什么菜。

主席曾经住过的窑洞前,大家争先恐后的拍照留念,如果,我们把这里当作一个景点游赏,那么,先辈们的代价,也太大了。

在延安的②窑洞中,毛主席写下了大量经典著作,其中收入《毛泽东选集》的就有116篇。”枣园的讲解员用满含感情的语调说着。当年毛主席窑洞的灯光,不仅照亮了延安的山岭,也照亮了中国人民解放的道路。19 5年,经过长征的红军来到陕北,风餐露宿、人困马乏,是黄土窑洞接纳了他们。从此这些不修边幅、素面朝天的土窑洞有了不一般的意义。

窑洞是黄土高原的产物,陕北人民的象征。中华民族的祖先就是在窑洞中生存、繁衍和壮大起来的。毛主席当年在延安窑洞前说的这句话“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的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为国舍命,人间大爱莫过于斯!当讲解员讲到毛泽东主席为了革命,先后有多名亲属被国民党残忍地杀害,子女流离失所、居无定所…….我们都热泪盈眶,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想起近日正在播出的《毛岸英》更是思绪万千。毛岸英他才华横溢,文武双全,能歌善舞,样样精通,假如生活在今天,那也是年轻人中的佼佼者。他的牺牲让人感到那种彻骨的悲痛和惋惜。那段历史离我们并不远,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由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长期的和平生活,人们的生活安逸舒适,使我们都不愿回忆战火硝烟。站在主席曾经住过的窑洞前,我渴盼回到那个年代,和他们一起爱,一起恨,一起生与死……我渴望穿越历史,去真正的触摸到领袖们的灵魂,看到他们,听到他们,呼吸到他们……可惜,修行欠佳,闭着眼睛,偶而能闪着他们模糊的影子,但永远难以了解他们当年坚守在这里时的精神支柱。只愿,这里的树,永远能这么翠绿。来这里的人呢,大家能走得再轻些,再慢些.......能永远牢记先烈们英勇献身的伟绩。

离开延安的时候,我透过车窗再次眺望了宝塔山,耳边萦绕着贺敬之先生《回延安》中的朗朗诗句,“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千声万声呼唤你,母亲延安就在这里……”心情再次激动。车缓缓的开,此次延安之行即将结束。我们的目光依然恋恋不舍的望着车窗外的延安河,这条曾经哺育了无数革命烈士的母亲河,昔日的滚滚洪流已经不复存在了,留下的是几近干枯的一丝细流。

从宝塔山下到延河之滨,从杨家岭窑洞的星星灯火到枣园的草坪,我们一路沿着老一辈革命家的足迹去追寻和体悟。短短的两天时间在人的一生中可能是微不足道的,但这几天的经历将会成为一生中最难忘的回忆,并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加深影响。延安之行,不虚此行、收获巨大、精神和心灵都受到巨大的冲击和心灵震撼。我们不光怀着对领袖的敬仰,还有对一个崛起民族历史的追寻,更有对一种人类进步的缩影和轨迹的思考。

①“下马石”位于登陵神道旁,距离陵园约二百米,上书“文武官员至此下马”八个大字,最早为元泰定年间设立,现在人们所看到的是明嘉靖年间重立的。古代来祭陵的人,不论是平民百姓,还是达官显贵,为了表达对先祖的崇敬之情,都在此下马、下轿,步入陵园祭祀。由此可见,自古以来,这里就是中华民族祭祀祖先的神圣祭坛,祭祀礼仪的隆重、庄严更是无以伦比的。

②窑洞分土窑洞、石窑洞、砖窑洞、土基子窑洞、柳椽柳巴子窑洞和接口子窑洞多种。陕北延安窑洞,一般都是窑洞式平顶房。窑洞防火,防噪音,冬暖夏凉,既节省土地,又经济省工,确是因地制宜的完美建筑形式。渗透着人们对黄土地的热爱和眷恋之情。一代一代陕北人就这样在窑洞里繁衍生息。

共 97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延安-革命圣地,踏上这方热土,精神和心灵就会来一次涤荡。千年松柏见证了黄帝陵的庄严,咆哮的黄河传唱着英雄儿女的不朽诗篇,惊天地,泣鬼神的壮观令炎黄子孙豪气满胸,意气风发。母亲河的雄伟气势、广博胸怀将和我们的肤色一样灿烂、永久。群山连绵,心潮澎湃,嘹亮的陕北民歌在黄土地上刺啦啦的响起,那是信天游的爽朗,那是高原文明的激昂。身处延安胜地,饱含着一腔热血,踏着伟人的足迹,一览伟人的风采,千呼万唤:我来了!作者用情之深,字字可鉴!延安之旅,不虚此行!文中亦引用大量文人墨客的诗词,借以渲染祖国锦绣山河之壮丽,歌颂前辈的丰功伟绩之不朽,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整篇文章读来大气、豪放,满卷生香,谢谢紫橦带来的一篇美丽的游记。欣赏了,赞!【:兔子】【江山部 精品推荐】

1楼文友: 18:10: 1 问好紫橦,欣赏美文。 善良,像那颗缀于叶间的露珠,也许它很小,但它可以滋润一朵花,并让她美丽的开放

回复1楼文友: 12:16:48 谢谢兔子姐的辛苦,问候!

2楼文友: 21:0 :44 梦里几回回到延安……今天随着阿紫的文字终于得以一见了,欣赏美文,问好阿紫!

回复2楼文友: 12:17:19 谢谢欣赏!问候疏影。

楼文友: 21: 2:26 这次延安性,紫橦是深有感触了,连我看了你的文都感触颇深,是该去延安看看的,不仅仅是圣地重游,更重要的是感受一下陕北人的热情很豪迈。 文学陶冶情操,文字净化灵魂。

回复 楼文友: 12:18:11 谢谢雨姐欣赏,延安此行,不虚此行。

4楼文友: 07: 9:44 欣赏紫橦的游记延安行。问好朋友!

回复4楼文友: 12:18:52 谢谢欣赏!问候!远握。

5楼文友: 16:50:09 才思泉涌,读来感怀! 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文学联合协会会员 ,作品散见于中国诗歌流派《诗歌周刊》,《参花》,《三晋诗韵》,《江山文学》《西部作家》等杂志和络。

回复5楼文友:- 0 1 :55:14 谢谢欣赏!祝你创作愉快!

小孩不爱吃饭怎么回事

小孩脸色发黄

小孩脸色发黄怎么回事

极速小程序开发平台
弥勒灯盏花药业怎么样
热淋清颗粒效果怎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