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菏家国天下和田寻刀散文
文章来源:沧州文学网 | 2019-10-06
摘要:多年前,我去和田偶然的机会认识了一位维吾尔老铁匠,得到了几把精美的小折刀。第二次再去,他已经病逝……
和田玉闻名遐迩,但身处“玉都”并非处处顺心。在大巴扎往地摊边一站,立即有三五人围住,怀中掏出石头往你手里塞。街头巷尾,紧追不舍;是石是璞,真假难分,使人冷了买玉心。更何况玉器商店天价咋舌,一块小拇指头大的羊脂玉动辄三五万,使人望价而退。
那天我进了一家豪华玉器店,坐在沙发上,旁边一位福态的维吾尔族老人,我以为他和我一样是顾客,不料他也撩开衣襟炫耀腰间的一串生肖玉挂,问我猜猜值多少钱。果然“和田无人不说玉”,但是,他始料不及的是我对玉挂有点冷落,而对串在一起的小刀引起兴趣。那是一把小折刀,刀刃长约一指,钢质细密,光亮油润,刀柄红绿相间,小巧玲珑。我赞不绝口:“牙克西皮恰克”(好刀)。老人大喜,如遇知音,滔滔不绝说和田刀不知有多少,这种小折刀最好,越用越利,永不生锈。吃羊肉,刮骨头,携带方便。而且可以刮胡子。边说边试,刀过须落。我在喀什生活几十年,受维吾尔人影响,也深爱小刀。我说买几把小刀作纪念品,老人热情地说机器制造的刀不值钱,要买手工打制的刀。有位刀匠大家都叫他“托卡皮恰克其”(腿有残疾的刀匠),你们只管去寻找。问路一定要问中老年人,不要问年轻人;年轻人不喜欢这种刀,忘了和田名折刀的老匠人。言毕,老人摇头叹息引我们出商店门,指了方向。
寻这位刀匠可真费劲儿。问路得到的回答都是“欧——达”,拖得长是路远,拖音短是路近。但是我们是外来客人需要何街何门牌号。“欧——达”是多远实在弄不准。然而,我们寻刀的兴趣和神秘感更浓了。因为好几个老人都掏出了使用多年的小折刀。一听我们打听“托卡皮恰克其”,要买小折刀,那眼神立刻柔了,神态立刻殷勤了。说“欧——达”的音调也富有音乐感,但我们还是想知道那条路门牌几号。幸亏遇到一位懂汉话的中年出租车司机。他告诉我们怎么走,“找到那一排密密高高的白杨树就快到了”,还郑重叮嘱说,你们只说买刀,不要问钢火怎么处理的,祖传秘技不传外人。我们点头称是,入乡随俗,这是必须遵守的。
找到了那一排茂密高大的新疆杨,终于找到其家。一敲门听传来的声音细弱,全无铁匠的洪钟之音。一进门更令人顿生几分失望。这位刀匠年近七旬,脸色苍白,枯瘦如柴,拄一拐杖,一步一蜷腿。房屋陈旧,工棚竟是枯枝围成。一张床大小,置一烘炉、一铁砧、一手摇鼓风机。此情此景,与精致的折刀,与乡亲们对刀匠的崇敬爱戴太不相称了。我们说明来意,老刀匠神色沉稳地说,买刀要提前三五天定货,你们是乌鲁木齐的远客,两天后傍晚来取吧。我们有点不放心,提出先交定金。老人摇摇头说,看了刀再说钱的事。告辞出门,我们议论是不是找错人了,他瘦弱残疾,不像铁匠,工棚简直像看瓜人的草棚子。是真是假,以刀为凭。
两天后,吃了晚饭,我们如约登门。门外停了一辆豪华摩托车。进门又是老人一个在家。他欣然展开一纸包,亮出五把精致的小折刀。我们把玩欣赏,爱不释手。老人说,他叫买买提明阿洪,七十多岁了。二十岁时一场大病右腿残疾。打刀技艺,代代相传;淬火钢化,已成绝技。这院子是祖宅,四五十年前是农村。父子俩打好刀拿到城里卖,薄技养家。祖传一套处理钢火的秘技,刀不卷刃不生锈。好刀用好钢。钢板烧红解成刀坯,冷锤疾打,淬火钢化,制成刀刃。装刀柄要经几十道工序。虽有残疾,但练就一身薄技,抚育六个孩子长大成家。三个男孩,没有一个愿意继承打刀绝技,三代精刀,失传在即。门口的摩托车就是儿子的。儿子放下摩托车就去找朋友打台球去了。说着老人给刀开刃。他仿佛年轻了几十岁,弃杖登上木架,踏动木板,皮条带动砂轮,火星飞溅。这台近乎原始的砂轮机是他自己设计制造,用了半个世纪了。跨下木架,他珍爱地用衣襟擦净每把小刀,托于掌,献于客。又送我们至小巷口,仿佛送走的不是几把小刀而是远嫁的姑娘。我把玩欣赏精美的小刀,想起唐朝诗人李颀得到西域佩刀的诗:“乌孙腰间佩两刀,刃可吹毛锦为带”“执之魍魉谁能前,气凛清风沙漠边”,这诗是写给我的啊!
走出百步,偶一回头,老人拄杖巷口,凝望着我们的背影,似乎在欣赏我们心中的喜悦。我感慨不已:这几年洋刀赝品风靡市场。一代人追逐时髦;本民族的精品绝技正在默默衰亡。老铁匠百年之后,有谁知和田曾有如此精刀?!
五年后,我再去和田找到那个小巷子,旧房子拆除了,马路扩宽了,新楼房正在兴建,一打听才知道老铁匠去世了。我站在巷口久久惆怅,看着一辆辆摩托车飞驰而去,后座上的“古丽”彩裙飘舞——不知那个是老铁匠的儿子媳妇……
和田不缺玉,而是缺发现比玉更珍贵的东西……
共 1811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这篇散文,细腻的文笔,生动的叙述,在和田结识和再次寻访一位具有匠心精神的老刀匠,那是个虽腿有残疾但身怀绝技的刀匠老人买买提阿洪,介绍了新疆颇具民俗文化特色的手工艺品——英吉沙小折刀。文章构思很好,叙述生动详实,从和田玉到刀匠工艺老人,街头的和田玉漫天要价,工艺老人的精品绝技折刀,文中娓娓道来,引人入胜。文末的结语,升华了文章的主题内涵:和田不缺玉,而是缺发现比玉更珍贵的东西。优美厚重的散文,感谢发文分享,共赏!【:秋觅】
1楼文友: 10:09: 1 优美厚重的散文,生动的叙述,新疆和田一个独具匠心的老工匠和那种绝品刀具。感谢赐稿支持,欣赏佳作,期待更多精彩!
生物谷灯盏花注射液治什么病
红河灯盏花功能主治
灯盏细辛与灯盏花
云南特色植物灯盏花好用吗小孩便秘怎么办吃什么
如何恢复一个人的精气神
- [经典语录]马卡报:对阵曼城早先,本泽马就对勺子点球进行了训练
- [经典语录]王诗龄近照大变样!多才多艺又自信,网友竟然认不出来
- [经典语录]嘉兴一网友求助:现在学区在汇塘高等学校!想置换一套更好的学区给小孩读书!有五个备选学区...应该怎么
- [经典语录]2022绍兴市公务员考试笔试时间重启公告
- [经典语录]人到了一定的年龄,才知道太过善良,多半得不偿失!
- [经典语录]迪拜富豪圈流行的“小点心”,每块标价17万,吃起来是金钱的味道
- [经典语录]大S结婚照曝光!具俊晔一本正经哑肩太僵硬,她笑得欢快却太端着
- [经典语录]“失联”近半年,董卿丈夫有了新消息!明天起正常履职董事长!去年财富超100亿,如今旗下上市公司即将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