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式硬座车厢里

文章来源:沧州文学网  |  2020-01-17

老式硬座车厢里,一台录放机播放着青春圆舞曲。

身着老式军装的英俊青年军官杜晓峰坐在车窗口目不转睛地望着车窗外,杜晓峰的对面坐着一对穿着时尚的(七十年代末的时尚特点明显)青年男女,桌上放着一个砖头式录放机,男青年随着里面播放的音乐摇头晃脑地哼唱着。女青年在一旁磕着瓜子,自己吃一粒,给男青年吃一粒。

列车进入山洞,杜晓峰收回目光,正好看到女青年往男青年嘴里放磕好的瓜子,杜晓峰的脸上露出复杂的表情。

杜晓峰从军用挎包里取出一本小说,小说名字是《少年维特之烦恼》。杜晓峰翻开小说的扉页,里面夹着一张两寸黑白照片,是一位身穿铁路服的姑娘,姑娘长得清秀俊美,只是显得有些忧郁。杜晓峰把照片翻过来,照片的后面有一行娟秀的钢笔字:送给晓峰保存,愿我们的友谊长存,落款是李曼。

列车驶出山洞,杜晓峰合上小说,再次把目光移向车窗外。

广播里传出报站的声音:“后屯儿站到了,有在后屯儿站下车的乘客请做好下车的准备……”

2车站全景日外

这是一个很小的火车站,信号员在引导列车进站,一位年轻的女服务员站在站台上迎候列车驶入站台。

火车车厢日内

杜晓峰望着车窗外,当火车站出现的时候,他的眼睛突然一亮。这是一个很小的车站,短短的站台,站台上等候上车的人很少。候车室也很小,也很旧,但是杜晓峰觉得很亲切,他的视线停留在候车室旁边的几间小平房前,小平房前有一个压水机,一棵吐绿的小柳树,也有一架葡萄树。杜晓峰的视线模糊了……这时,站台上的服务员从车窗外闪过,模样很像照片上的李曼,杜晓峰惊喜得站起身来,用力抬起车窗,把头探出窗外大声喊了起来。

杜晓峰:“李曼……李曼……”

车窗外的女服务员没有任何反应,依旧微笑着望着缓缓停下的列车。

杜晓峰仔细端详,发觉自己认错了人,一脸的尴尬。

4车站全景日外

女服务员在搀扶一位老人下车,杜晓峰依旧从车窗里探出头望着女服务员,表情显得很失落。

5火车车厢日内

火车继续前行,杜晓峰闭着眼睛陷入了回忆。

6两年前一个小站(与后屯儿站极其相似)全景日外

站台上,杜晓峰和李曼在话别。

杜晓峰的声音有些嘶哑:“我……我回去就申请休探亲假,我很快就会来看你的。”

李曼的眼眶湿润:“别……别为我请假。”

杜晓峰:“我一回到部队就给你写信。”

这时,汽笛响了。

李曼的声音有些哽咽:“嗯。车快开了,上车吧。”

杜晓峰很不舍地松开李曼的手,然后提起地上帆布提包:“好吧,那我上车了。”

李曼随着杜晓峰走向车门,压低嗓门指了指手提包:“那本小说里我放了一张照片,就夹在第一页。”

杜晓峰激动地:“真的?!我也应该给你留一张,可惜我身上没带着,回到部队我就给你寄过来。”

李曼:“嗯。”

汽笛再次响了,杜晓峰拎着提包上了火车。

7火车车厢日内

列车启动了,杜晓峰把头探出窗外,向李曼挥手告别。

李曼虽然尽量克制着自己,眼泪还是流了下来,赶忙把身子转了过去。

8(闪回毕)火车车厢日内

对面的青年男子打断了杜晓峰的回忆。

青年男子晃着一副扑克牌:“解放军同志,会趴三家儿(一种扑克牌玩法)吗?”

杜晓峰稳了稳神,擦了擦眼角:“哦,对不起,我不会。”

青年男子有些失望:“这倒霉的车,太慢了,真烦。”

杜晓峰苦笑了一下,又闭上了眼睛。

青年男子还要说什么,身边的女友拉了拉他的衣服,悄悄指了指杜晓峰,然后又指了指自己的眼角。青年男子似乎明白了什么,笑了笑没再说话。

这时,一个女列车服务员提着一个大铁壶走了过来。

列车员:“哪位同志要开水?”

杜晓峰闻声睁开了眼睛,看到列车员正在给一位乘客的茶缸里倒水。杜晓峰看到这一幕,似乎又勾起了他的回忆。

列车员给旁边的乘客倒完水,转身来到杜晓峰身边。

列车员微笑着:“同志,要开水吗?”

杜晓峰没有反应,列车员提着大水壶又凑近了些。

列车员:“同志,要开水吗?”

杜晓峰终于醒过神来:“哦,好的。”

杜晓峰匆忙拿起茶缸,伸向大水壶的壶嘴。

列车员的动作很娴熟,茶缸很快满了,一滴水也没有洒在外面。

杜晓峰:“谢谢,谢谢!”

列车员依旧微笑着:“别客气。”

列车员离开了,杜晓峰望着她的背影,再次陷入了回忆。

9两年前车站候车室日内

一脸疲惫的杜晓峰坐在木条横椅上一边啃着动物饼干,一边翻看着一本《文史哲》杂志。大概是饼干太干了,杜晓峰用力咽了两口,然后从提包里拿出军用水壶,打开盖刚要喝,李曼提着一个大铁壶走过来。

李曼微笑着:“同志,添点热水吧。”

杜晓峰没有抬头,把水壶递了过去。

李曼依旧微笑着:“再低一点儿好吗?”

杜晓峰这才抬起头来,看到李曼那张秀美的笑脸,他显得有些慌乱。

杜晓峰口吃地:“哦,对不起。”

李曼依旧笑着,但没有再说话,专注地往军用水壶里灌水。

杜晓峰显得有些吃惊,那么大的一个大铁壶,在弱小的李曼的手里居然如此轻盈而娴熟,军用水壶很快灌满了,居然一滴水也没有洒在外面。

杜晓峰有些失态地:“谢谢,谢谢!”

李曼微笑摇了摇头,转身走了。

杜晓峰没有再吃饼干,也没有马上喝水,而是注视着李曼。

李曼走进水房,很快又走了出来,手里的大铁壶换成了拖把。

李曼开始拖地,拖得很仔细,时不时蹲下身把地上的纸屑或烟头捡起来。

杜晓峰想起自己刚才扔在地上的烟头,赶忙俯身捡了起来,这个动作正好被转过身来的李曼看到,杜晓峰的脸红了。

一个身穿旧军装(那种米黄色带肩袢的)的老同志走进候车室,李曼直起身迎上前去。

李曼:“站长,那位解放军同志找您。”

老站长看了看杜晓峰,默默地点了点头。

10火车站全景日外

杜晓峰和老站长走出候车室,杜晓峰向站台末端的三个大木箱子指了指,老站长点点头,背着手向站台末端走去,老站长的步伐轻快稳健,杜晓峰紧走几步跟了上去。

11站台末端日外

老站长围着三个大木箱子转了转,然后拍着一个大木箱子问杜晓峰。

老站长:“这是军用物资?是甚?”

杜晓峰:“是发电机,十二千瓦柴油发电机。”

老站长:“哦,好东西哩。”

杜晓峰:“是啊,我们部队在偏僻山区,经常停电,所以上级给我们拨发了这几台发电机。”

老站长:“好哩,好哩,现在的部队就是好哩。”

杜晓峰:“站长同志,您也当过兵吧?”

老站长笑了笑:“嗯,当过几年,还是打鬼子那会子,负了伤,就留在这里打游击了。”

杜晓峰肃然起敬:“原来是老前辈,失敬,失敬。”

老站长收起笑容:“这东西金贵,你得看着哩!这里的人稀罕木料,这包装箱……”

杜晓峰不以为然地:“这可是军用物资,难道有人敢……”

老站长打断杜晓峰:“山里人可不管这些,你看看,这么好的木材,连我看着都眼红哩,你看看这光秃秃的山,缺木头哩。”

杜晓峰紧张起来:“哦,我知道了。”

老站长:“你也别太担心,看紧些,不会有事的。”

杜晓峰:“站长,今天发不了货,明天问题不大吧?”

老站长:“明天?说甚哩?这是零担,碰对付喽三五天走人,保不齐撂上十天半月也发不了货。”

杜晓峰:“啊!”

杜晓峰抬头向四周望去,四周都是光秃秃的山,惟独对面那个小山包有些绿意,而且还隐约可以看到一些红色和黄色的野山花,小山包上出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像是李曼。

12小山包上日外

李曼在小山包采摘野花,边采边闻。

1 候车室日内

候车室的窗台上有两个白酒瓶子,上面插的野花有些蔫了。

李曼攥着一束野花进来,将酒瓶里的野花取出,换上新的。

14站长办公室日内

站长室的门对着候车室大厅,从门玻璃上可以看到大厅。

杜晓峰的视线正注视着大厅里插花的李曼,他的表情有些诧异。

老站长卷了一根烟,递给杜晓峰。

老站长:“尝尝,这是当地的小兰花,保准比你的大前门过瘾。”

杜晓峰赶忙收回自己的目光,接过老站长递过来烟:“哦,谢谢!”

老站长望着大厅:“她叫李曼,上海来的知青。这里就她一个服务员,没白天没黑夜的,真难为她了。”

15候车室日内

李曼端着一盒粉笔(上面放着一个黑板擦)走到宣传板报前,端详了片刻,开始擦黑板的右侧摘要。

16站长办公室日内

老站长继续介绍着李曼。

老站长:“她在后屯儿乡插队时表现得好,被乡里推荐去上大学,却让县里卡了下来,说是她爹有政治问题,哼,有个球政治问题,他爹是老红军,后来在这打小鬼子,还是他动员哦参加的八路呢。”

杜晓峰:“哦。”

老站长:“唉,真委屈这娃了。哦看不过去,就给她要了个指标,让她到这来了。自打她来了,哦这个小站连续两年都是局里的标兵。”

杜晓峰默默地点了点头,目光移向大厅里写黑板报的李曼。

老站长:“刚才你看到的那个是胖嫂,是这里的售票员,人好着哩。这里还有一个信号员,接的他爹的班,今天请假哩,听说他爹病了。再加上哦,这里就哦们四个人,哦这里是个小站,可能没有比哦这个站更小的哩。”

杜晓峰的目光依旧望着大厅:“哦,是吗?”

老站长:“有车要进站了,哦得出去发信号了。”

杜晓峰:“您忙您的。”

17候车室一角日内

杜晓峰来到窗前,凑近那两束野花闻了闻,脸上露出愉悦的表情。

杜晓峰来到板报前的横椅边坐下,李曼似乎没有发觉他的到来,依旧专注地抄写摘要。

望着李曼秀美的字体,杜晓峰流露出赞叹的目光。

18站长室内黄昏

老站长坐在办公桌前,李曼、胖嫂(四十岁左右,脸上总挂着笑)和信号员( 0岁左右,高大魁梧,沉默寡语)站在他的对面。

老站长一脸严肃:“跟大家说个事,站台上那三个大木箱是军用物资,大家都留个心,千万不能出差错。”

几个人点点头。

胖嫂:“好大的箱子,是甚?”

老站长:“军用物资能瞎打听吗?”

胖嫂吐了下舌头:“嗯,知道了。”

老站长把目光投向信号员:“大刘,他们两个女同志晚上不方便出来,你就多费心了。”

信号员:“嗯。”

老站长:“那解放军同志晚上巡逻白天睡觉,白天候车室里乱,就让他在这休息,他休息的时候,大家最好不要打搅他。”

几个人又都点了点头。

李曼动了动嘴,似乎想说什么。

老站长:“曼子,甚事?”

李曼犹豫了一下:“那位同志吃了好几顿饼干了,您看能不能让他在咱这入伙,哪怕是收他的钱和粮票呢。”

老站长:“嗯,还是曼子心细,就这么定了。胖嫂,做饭的时候记着多蒸几个馍,多点油星。”

胖嫂:“嗯,知道了。”

19站台全景夜外

杜晓峰在几个大木箱子周围来回走动着,不时地把手放在嘴里吹一吹,看得出这里的夜晚还是很凉的。

候车室那边出现一束手电筒的光,随即听到老站长的咳嗽声。

老站长打着手电筒来到杜晓峰身边,一手打着手电筒,另一只手里拎着一根镐柄,腋下还夹着件棉大衣。

杜晓峰:“站长,您还没休息。”

老站长:“睡不了这么早。”

说着,老站长把手电筒和镐柄递给杜晓峰。

老站长:“给。”

杜晓峰接过手电筒:“谢谢站长,这个我拿着。”然后笑着指了指镐柄,“棒子就不用了吧。”

老站长很严肃地:“还是拿着吧,除了防贼,还得防狼哩,你没看到四处画着白圈圈吗,这阵子闹狼哩。”

杜晓峰突然紧张起来:“真的?那我还是拿着吧。”

老站长把棉大衣披在杜晓峰身上:“早春夜里凉,当心着凉。”

杜晓峰感动地:“站长,这……您……”

老站长:“哦还有一件老羊皮袄,冻不着的。”说完,老站长背着双手转身向候车室走去。

望着老站长微驮的背影,杜晓峰的眼眶湿润了。

共 190 字 7 页 ... 转到页 【编者按】杜晓峰,一个调领军用物资的北京籍解放军干部,邂逅在一个仅有四个人的小站,引发了这样一个别开生面的故事。在七十年代中后期,李曼作为一个来自上海因被错整的老革命的独生女,在这小站处处体现出她爱生活、热心助人的一颗善良灼热的心;杜的出现和他对李曼的好感,引起了想入非非的信号员的嫉妒;杜又以武功制服了向李曼寻衅闹事的三名歹徒;对文学的爱和素养的接近,更加拉近了杜、李之间的距离,并使李曼横生爱意;杜晓峰和李曼终于满怀眷恋地分手;而部队与小站通讯的不便,使一对有情人终于失之交臂。而造化弄人,当提干的杜再来寻觅所爱时,方得知李曼阴差阳错地与她并不心仪的信号员结了婚。——生活往往就是这样在无其不意中制造着人生的悲喜剧和不完美。看似简单而单纯的爱情故事,蕴含着让人读后百感交集的人生况味;贫乏却不失山野风味的地域风貌和生活情趣,为电视剧的拍摄提供了别具特色的北国背景;几个形神鲜活、个性各异的人物,构成了一部优秀电视剧的成功要素。祝贺我们江山又有这么一部很有成功希望的电视剧本发表,欢迎大家仔细评读。【∶晋忻李】【江山部?精品推荐】

1楼文友: 21:57:21 用了近五个小时,编发了站长的又一部平实朴素却又令人浮想联翩、感慨万千的电视剧本。欢迎大家先睹为快。

回复1楼文友: 22:28:40 晋忻李老师辛苦了。这是我闲暇时改编的一部电视电影,还没有给任何公司,之所以首发江山,是因为很多文友想尝试电视电影的创作,改编的仓促,存在很多不足,供大家参考。

2楼文友: 22:01: 8 看完站长的剧本,十分欣赏,多多学习。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善于积累素材,才能使作品更加完美。

回复2楼文友: 22:29:2 谢谢蔚风!

回复 楼文友: 22:29:50 希望上官欢儿批评指正。

回复 楼文友: 06:59:59 政委你太客气了,欢儿哪敢批评指正啊,汗死

4楼文友: 22:29:41 凡人小事,却处处让读者感受到生活中的美好、善良,和人生的种种无奈与苦涩。女一号李曼的幽雅、善良和温柔,她身处逆境时的从容、淡定和对生活对崇高精神生活的追求;杜晓峰的机敏、聪颖和干练,以及他的真诚与果决;老站长的长者风度和慈悲情怀;胖嫂的似火热情;信号员的固执与执着,各如其面,令人难忘……从心底佩服作家对题材和体裁的准确把握。

回复4楼文友: 11:46:48 谢谢李老师的鼓励!

5楼文友: 22:52:02 政委的剧本是我们想创作戏剧的文学爱好者的标本,需得认真品读揣摩。 痴情于文学,向文友学习在纸媒及络发表文章二百余万字

回复5楼文友: 11:47:21 愿意跟大家一起交流提高。

6楼文友: 2 : 9: 1 在很多年前,就细读过政委的这篇文章,当时曾和政委说过,很喜欢这篇文章的构思及对人物细腻的内心描写,今喜见政委改编成电影剧本,很是欣喜,愿早日见到政委的这部作品拍成电影,让更多的人欣赏。

回复6楼文友: 11:48:04 谢谢温柔!一定争取拍成电影。

7楼文友: 2 :44:00 来欣赏政委的剧作。表达手段圆熟,人物形象鲜活,尤其是写的离我们这里不远的事情,风土人情很浓郁,读来很是亲切。 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一直在文学的路上走。目前致力于文字表达无限可能性的探索。

8楼文友: 00:16:10 发现几处瑕疵。第8节“徐晓峰闻声睁开了眼睛”,应为“杜晓峰闻声睁开了眼睛”;第21节“哦替你守着。”,应为“我替你守着。” 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一直在文学的路上走。目前致力于文字表达无限可能性的探索。

回复8楼文友: 06:25: 0 作者用的是忻原一带"我"的音"哦"且多次出现,故未曾改动。谢谢夏冰的细致和关心。

回复8楼文友: 07:02:52 关于这个哦,昨晚我在看的时候也发现了,开始也以为是错了,后来发现不是地方都是这个字,想到了郭达的小品,就猜这小站也许是山西的,这是地方口音,果然在群得到了政委的认同,呵呵,夏冰老师可能没注意到群对话,O(∩_∩)O~早上好,夏老师,李老师(*^__^*)

回复8楼文友: 07:40:51 谢谢欢儿。

回复8楼文友: 11:48:59 谢谢夏冰的细心。

9楼文友: 01:46: 9 “小站情怀”的主题是“情深缘浅,天意弄人”。特殊的环境造就了这个爱情的悲喜剧。对于杜晓峰来说是个悲,但对于李曼和大刘来说是个喜,没有大刘,也就没有李的今天。其实人生就是这样,偏偏让你遇上了,偏偏让你错过了那月亮,这就是命吧。作者在人物的心理描写上很值得我们学习。尤其在“借书”的几个折中,是写作学习的范本。

拜读学习欣赏,祝赵老师和晋忻李老师快乐。

回复9楼文友: 06:42: 0 职责所限,不敢担"谢"字。您的点评非常准确:作品确有让人感受“造化弄人”的沧桑感,尤其是当男主角重返故地寻访真爱却得知李曼同那位缺乏共同语言的扳道工结婚,而将珍藏的书信之类埋在小站……谁又能不因之感慨万端呢?祝好。

回复9楼文友: 11:49:57 那个时代,很多事情都很难遂愿。

10楼文友: 06:59:14 记得当初萌生过想去看政委这一想法的时候,就特意跑去看了政委的几篇文章,其中就包括这个剧本的小说稿《山花依旧》,记得当时好像也曾写了评的。整篇剧本我是分两次看完的,因为以前看小说相对来说比较多,但剧本却很陌生,几乎可以说这是第一次看了全文的剧本。不敢说自己学会了多少,但总算颇有些收获,我想,这也是政委将这剧本发在这里的初衷吧,那就是希望我们这些人可以多学一点,呵呵。再次感谢政委,谢谢赵老师,O(∩_∩)O~,早安!

回复10楼文友: 11:51:15 上官欢儿很细心,将文中笔误一一列出发给我,我已经改过,深表谢意!

回复10楼文友: 12:17: 6 政委,你很让欢儿感动。祝福,安好。

小儿厌食用啥中药好
小儿上火
小孩积食食疗偏方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