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随笔以猪入诗的草根诗人
文章来源:沧州文学网 | 2019-10-01
猪对于长期农耕的中华民族来讲是太重要了,是人们的生活、生产中重要伙伴,可大家注意到没有,在古代浩如烟海的诗歌作品中,把猪写进去的却很少,可谓寥若晨星,以至于胡适先生感叹到“这个畜生不入诗”。当然,细究起来还是有的,早的如《木兰辞》中的“磨刀霍霍向猪羊”,迟的如乾隆爷的“夕阳芳草见游猪”,但毕竟是太少了。猪之所以不如鸡犬马兔等动物入诗人的法眼,我以为主要是猪的形体丑陋,猪所代表的文化涵义有邋遢、蠢笨总之是不高雅的成份,而诗歌又是唯美的。
然而,在浩若繁星的古代诗人中,却有一位在诗作中大胆的多次的使用到猪,他就是王绩。在现存的《王无功文集》中至少有三处以猪入诗:
尝有公孙弘,策杖牧群猪
《薛记室收过庄见寻率题古意以赠》
小池闲养鹤,闲田且牧猪
《田家》
猪肝是入馔,犊鼻即裁裤
《春庄走笔》
还有一处用的是猪别名“豕”
白豕祠乡土,青羊祭灶神
《被征谢病》
为什么王绩会这么多次的以猪入诗呢?我以为主要是因为他文学创作中的草根性。他有大量的农家生活田园生活积累,猪对于他来说太熟悉了,同时王绩诗歌风格一贯以“疏野”为特色,故意把猪这样的俗不可耐的动物写进诗歌里。清代诗论家翁方纲说:“王无功以真率疏浅之格入初唐诸家中,如鸾凤群飞忽遇野鹿,正是不可多得也!”
王绩作品为何有如此草根性呢?除了他生活环境农家化和主观上与统治者不合作以外,也与他所处的时代背景,所处的诗歌发展阶段有关。齐梁以来,宫廷绮靡之风让诗歌走到了穷途末路,寻找新的生存途径成为必然要求。正如每次艺术复兴一样,必须从最底层生活中寻找原动力,吸收养分。换句话说,每次艺术复兴都表现为草根文化的崛起,在这样的背景下,王绩的出现不是偶然的。
王绩的草根性,以“猪”这样的新的诗歌元素为表现特征。元素是诗歌审美中最基本的单位,诗歌审美中有元素、意象、意境、神韵四个由下到上由小到大的层次,类似于建筑学上的材料、单元、整体、风格。一种新的诗歌风格虽然不完全取决于元素,但元素必须与风格匹配。许多诗歌总觉得不美,这与四个审美层次不和谐有关系。
当然,王绩用“猪”这个诗歌元素有一定的偶然性,他也可以用同样俗的别的诗歌元素,但他根植于民间,用近乎俗的元素来替代绮靡华贵的宫廷元素从而改变诗歌风格却是一种必然。
虽然王绩同时代及后来的诗人没有再用“猪”这个俗字入诗了,虽然他们对王绩这样的写法未必欣赏,但王绩诗歌的草根性却为冲破齐梁以来的脂粉气开辟唐诗繁荣作出了奠基作用,是南北朝宫廷诗歌的末路向唐诗的辉煌过度不可或缺的一环。从这个意义上说,王绩的格律贡献在于诗歌形式方面,而他的草根性却贡献于精神内核上。对于后者,后人的评价是不够的。
以古观今,今天络上大量的草根文学作品,遭到了诸多通儒大家学院派的专家学者们的嗤之以鼻冷嘲热讽,殊不知,这些有着勃勃生机的草根文学、草根文化是几十年来的官文化的反正,或许还会是将来文化繁荣的源泉哩,这也说不准。
共 1185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金君果然博览群书,学识渊博。这位诗人王绩(约585 — 644),[1] 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唐代诗人。隋末举孝廉,除秘书正字。不乐在朝,辞疾,复授扬州六合丞。时天下大乱,弃官还故乡。唐武德中,诏以前朝官待诏门下省。贞观初,以疾罢归河渚间,躬耕东皋,自号“东皋子”。性简傲,嗜酒,能饮五斗,自作《五斗先生传》 ,撰 《酒经》 、《酒谱》 。其诗近而不浅,质而不俗,真率疏放,有旷怀高致,直追魏晋高风。律体滥觞于六朝,而成型于隋唐之际,无功实为先声。感谢赐稿梧桐文苑【:江南铁鹰】
1楼文友: 11: 1:09 欣赏佳作,诗歌作品都是来源于生活,贴近生活,草根文化贴近生活不怕冷嘲热讽。期待老师更多佳作呈现。节日快乐!
一壶热酒,谈天说地皆称快;
半盏清茶,聊古论今总喊愁
乙型流感最佳治疗办法
莲花清瘟颗粒适用疾病
反复发热高烧不退
生物谷灯盏花产业发展优卡丹宝宝能吃吗
一岁宝宝脸发黄是什么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