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这是一首凭吊纪游诗
文章来源:沧州文学网 | 2020-02-15
这是一首凭吊纪游诗,诗题中的“福州三坊七巷”,地处福州市中心,它浓缩了福州人千百年历史文化的精华,是至今保存完好的自唐、宋以来形成的坊巷建筑,集中体现了福州古城的民居技艺和特色,是福州历史名城的重要标志这一,被建筑界誉为规模庞大的明清建筑博物馆,城市里坊制度的活化石。该地走出林则徐、严复、沈葆桢、林旭、林觉民、谢冰心、林徽因、庐隐、郁达夫、陈宝琛灬灬等众多名人。作者在观光时,感叹于这儿的文化底蕴的深厚,在平淡无奇的外表下,蕴含着深沉博大的怀思,从艺术欣赏的角度来说,有言微旨深,言近旨远的特点,更拓宽读者的想象空间,让读者受染于沧桑而高古的文化氛围中。
一、架构
全诗分四个部分来写,第一联想象丰富,营造的时空由远及近,这一联是虚写,从意象中给人沧古之感,感叹历史的风云变幻,感叹岁月的淋漓斑驳,此联如同撒网,一张一收,为下联的铺陈提供了背景。第二联是实写,笔力集中而焦点突出,从视角方面给读者勾勒出一幅画面,展示出小巷的形貌,这联颇能引起读者的想象,眼前自然而然就浮现出小巷五彩斑斓和民居的艺术特色,也是一张一收的效果,把小巷那种风韵写的生动鲜活,把小巷的底蕴也尽情展示出来。第三部分从形写到内涵,它经过了历史的变迁和洗礼,才得以在人们的心目中塑造起典雅淳朴坚强沧桑的形象。第四部分是尾联,这是全诗的最高境界,也把作者的感情推向高潮,更体现出这儿人文环境的优美。这首诗,虚实相生,给人跌宕起伏之感。达到赞誉和讴歌以及怀古的效果。整首诗一脉贯通,起承转合尤为精当,如影随形,有种浑厚的感染力。
二、韵味
初读这首诗,看似无奇。描写旅游中的一幕罢了,但越读越觉得诗中别有洞天,非一般的景点诗所能比,这首诗直白流畅,平易自然,恰像行云流水,悠远深厚,独臻妙境。作者观光这里的感受是“话到嘴边留半句”,全诗没有一个字写出自己的感受如何如何,但是字里行间都可见作者的心情,这样自然就产生出“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效果,把读者引向诗作中的感情轨道,叫读者去猜想、去品味,去补充、去丰富,处处表现出隐秀曲折来。请看首联的“漠漠云烟掩昊空,悠悠岁月蕴藏中”的一个“藏”字用得极精准,浓缩了古巷的悠久和幽深,颇富动态感,同时也有收敛的力度。颌联的“飞”字和“隐”字,虽然是同写此地的风韵的,但是产生的感觉却不一样,一个是张,一个是敛,那种韵满则溢,深远则沉的感觉油然而生,两个字产生的出强烈的效果来,体现出作者遣词造句的功底,这种写法也为读者孰知,如“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就是通过视角,由伸出一枝红杏而让作者联想到墙内的春色肯定会更加唯美,真是让人遐想联翩,作者的诗也是通过视角展示,来激发起读者的想象力的,一个“飞”,一个“出”大有异曲同工之妙。颈联“粤海惊涛歌雪白,京门热血赛霞红“,这一联写的颇为深沉和蕴藉,历史的长河风浪翻卷,淘尽多少繁华和黄尘,然而有一种风骨始终留存于百世千世,那就是民族文化的精髓,它在血与火的摧残中挣扎,在自然的侵涩中顽强地挺立,体现出豁达积极向上的情怀,才得以有如今的风采,诗作的沧桑韵味尽展。尾联“流连尽览明清史,步步倾听咏古风”,融身在这样的唯美氛围中,受染于明清时的民间建筑的诸多特色,时时感受那种苍古浓郁的风韵,很好地烘托渲染了主题,达到赞美的效果,体现出十足的诗味来。
三、手法
所谓手法,就是艺术展示的技巧。这首诗的表现手法主要是间接抒情,借对福州三坊七巷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概括描述,来抒发出自己的陶醉之情,从而达到讴歌民族文化的效果。多用拟人和夸张的手法来完成运转的过程,诗作中诸多的动词,都赋予这块锦绣之地以人的思想和行为。如“掩”“藏”“飞”“隐”“歌”“赛”等等,让物象更加生动鲜活,丰富了诗境。“歌雪白”和“赛霞红”等属于夸张比喻手法,对仗方面极为工整,也倾注了作者的深情,烘托气氛,引起读者的联想,产生强烈共鸣。诗作的表现方式,主要采取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的交织描述来体现主题的,眼前看到实实在在的建筑风格,心中追思飘渺的远古,物象的描述是静的,意象的铺展是活的,正如评论家金圣叹说过的“须知文到妙处,纯是虚中有实,实中有虚,动静互彰”的话,体现出作者娴熟老到的笔力。
四、风格
这首诗风格是流畅雅致的,表现在语言、感情和结构的自然上,表现在浅意如话,简朴明白,毫无雕琢之意上,自然中显示韵致。首联写得开拓深远,展示出一种豁达的胸襟,反应出作者的感受力。颌联铺陈紧致,作者选取了建筑结构上的一个特点,虽然只是一联,但是那种古今福州民居的韵味却尽显,给人触手可及的灵动感。颈联是作者触景生情的凭吊,以自己感受的变化和起伏为红线,收敛自如,尾联的意境更加升华,有物象到意象,写得何其自然,完全得力于作者的内心世界的真实感受。这就是诗法所说的“即物感兴”或者“即事感兴”,自然舒缓毫无雕琢。
五、建议
格律诗是有一定规格,音韵有一定规律的文体,在意境和韵律的完美结合中,体现出不凡的魅力,小至音节的安排上都是很讲究的,尤其是颌联和颈联,力求得变化多端,才会产生更美的效果。这首诗中二三联均是2212的组织形式,多少有损于音韵感,而且四句的起头词性相同,这就是好多人常说的平头现象,虽然不影响表达上的效果,古诗中也时常见到这种现象,但我们作为学习者,应当力求避免这些,以达到完美的效果。
岁月的流逝,流走的总是历史的沧桑,沉淀的是历史的精华,从福州三坊七巷的描述中,从作者以点盖面的表现形式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从而涌起眷眷之情,来珍惜和深爱我们的民族文化。这一定是作者的写这首诗的本意。感叹于作者出发点的高远,致敬中。
共 2 57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本篇解读,从诗律的内容和形式等五个方面进行了释解,充分展示了原诗律的思想内涵,优美的声韵与诗歌的音乐美感,进而诗歌创作中技艺作了个人的观点阐述和建议。在展示了原作的艺术美的同时也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古典诗歌创作与欣赏的文学功底及优秀的诗歌素养、含蓄而矜持的人生品性,追寻淡雅生活的优良心境。文字语言纯朴,情节递进,对于喜爱古典诗歌的朋友来说,是一篇难得的学习与指导教材。值得品味。推荐读者欣赏品鉴。【编辑:桐疏枝寒】【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5100415】
1 楼 文友: 2015-10-02 22:04:4 欣赏富有指导效应的解读佳作,问候,遥祝愉快。
2 楼 文友: 2015-10-25 16:02:12 再次谢谢依水观水诗友对小诗的精彩释解,这是对我的鼓励和激励!同时所提改进的地方,非常切中。今后还请多多指点!祝秋祺!
回复2 楼 文友: 2015-11-01 08:57:46 谢谢诗友鼓励,遥祝愉快。鄂州十佳白癜风医院糖尿病胃轻瘫腹胀能吃啥青岛双鲸悦而维生素D滴剂
上一篇:清明又近燕泥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