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想起杨三散文
文章来源:沧州文学网 | 2019-08-31
摘要:以后的数年里,张燕曾多次的痛哭过。对杨三的思念一直伴随她了几十年,她再也没有找过人,她的亲朋好友都劝说过她:该建立一个家庭,找个好伴。可她就一个心思,要像杨三那样的男人,她才会考虑。那段恋情确实影响了她的一生,如今花甲之年了,她仍孤身一人,她活的很幸福、很自在、很充实又很纯真,她的精神世界里永远保留着初恋时的那种美梦。而她是把美梦变成了现实,她陪伴着杨三活了一生。 扬三是我的学友,却已早早就过世了。
他和我是同校,上山下乡是同队,对他的记忆永远都停留在十七八岁的时侯。
记得他是一个精力旺盛的人,红红的脸上总是泛着亮光,那双眼很大,属于杏仁眼一类,膀子厚而圆,个儿不高却显得非常结实,每次在地里担粪,他总爱和别人挑战,别人一个响午挑八九担,他就非要挑出个十二三担不罢休。他爱说笑,特别是爱和女同学逗嘴,常常晚上没事,不在男舍里待,总跑到女生那里说嘴,什么吃、穿、喝、兄弟、姐妹啊,只要有人开个头,他就会说个不停,有时大家都在忙,他便跑到村民家里闲聊。所以,同是下乡插队,他认识的村人就比我们要多。
大概下乡到半年多,他就有了心仪之人,那是同队的张姓女生,叫张燕。他们是怎么走到一起的,起初谁也没注意。记得,在一次劳动中,扬三又和村人逞强,出了一身大汗,回到窑里倒头便睡,人便受渗了,发烧到三十九度,一连数日不退,这便急坏了张燕,她不停地往男舍里跑,总是找个理由就进来了,说是到窑后找个砖块垫她的箱子,尔后却站在扬三的头前,帮他掖被角,收拾枕头,时不时问一句:“现在怎样了?”“好多了。”扬三说着,那双眼就看着张燕,满脸的欢喜劲儿。张燕的脸红扑扑的,往外走时却停在门口,说道:“想吃什么就说,我给你做去。”扬三突然兴奋起来,大声说:“给我做碗酸汤面吧!”张燕听罢,喜出望外地就走了,那脚步声轻快而有劲。
很快,张燕就端着面进来,那眼睛红肿得含泪,那是让灶火的柴烟熏呛了。扬三慌忙起来,用手去接那碗,张燕微笑着说:“这碗烫手,我喂你吧。”扬三望了望我们,有些不好意思,硬将碗接了过去,自己慢慢在吃。正吃着,突然叫了一声:“咦!还有个荷包蛋。”那张燕忙用眼盯他,他就不做声了。不知扬三是心急,还是真热,那碗面把他吃了个满头大汗,他笑了笑说:“这汗出得好啊,治感冒呢!”便捂头睡去。
那时缺粮少钱,有点零化钱,女生就买几个鸡蛋,放在自己的箱子里,遇到饥饿时,就悄悄煮一个来吃。张燕的举动,大家都看到眼里,只要他俩待在一起,我们就都避开了,尽量给他们多一点的空间。
慢慢地这空间就越来越多。起先是在宿舍里、在灶火前,张燕轮到做饭,扬三就去帮灶,一个拉风箱,一个就往灶火里填柴,那烟熏呛了,扬三就让张燕出去。人的情感就是在这一点一滴中建立起来的,特别是在那个年代,在那种常常饥饿大于饱饭的贫困时期,这种相互的关心、爱护很快就生下了根儿,两个人在半年里就难分难舍了。
大队的学校里要请一位音乐老师,张燕却有一副天生的好嗓子,她被派了去。几天里,这扬三就像失了魂似的,吃饭不香,睡在炕上闭不着眼,直愣愣地盯着那窑顶发呆,没了言语,没了笑声。突然听到张燕的声音在门口响起,他便一骨碌翻下炕跑着出去。终于有了一个机会,学校一位语文老师病了,请了长假,在张燕的鼓动下,学校就让扬三去带语文课了。从此这一对恋人真成了“鸳鸯戏水”,完全寝沉在幸福、美好的恋爱生活中去了。那段日子,无论是在原上、地头,窑院里、宿舍中,常常就能听到张燕的歌声和扬三的笑声,我们也为此而欢悦,也为他们的幸福而高兴。
到了下乡的第二年,国家对知青有了新的政策,对表现好的知青可以招收为工人进城了。而就在国家招工未开始时,县政府却瞧上了这批有知识的青年,县商业局、粮食局、电管局、县剧团都先下手为强,广招兵马了。很快,一批二批的知青就进了县级单位。一时间,无论你进了县里那家商店,都能见到城里的知青,这到成了县城的一个亮点,也很快这县上的人们就给那些姿色尚好的女青年有了绰号,叫什么“城东一支花”、“镇西街”、“城关皇后”等等。也接着就有县上的官人托人给这批女青年说对象,想给自己的娃找个城里的媳妇。这种热闹的气氛很快就影响到全县各个知青点,大家都有些坐卧不宁了。
扬三和张燕更为此而无宁日了。
扬三的家庭一般,父亲是个单干户,靠蹬三轮运货谋生,历史上有过污点,那就是加入过“三青团”。尽管那个“三青团”的名分是在他十岁时由村长将全村人头集体上报而得,但在文革时你也是躲不过去的,亏得他是个单干户,少了单位组织上对他的审查和批斗,只是在居委会那里挂了名,定期去交待罪行,杨三为此背着极大的包袱。那时招工是要进行政治审查的,要看你的政治表现,查你的家庭历史,看你祖上是否清白,这叫“查三代”,杨三哪能经得住查。张燕的家庭到很平淡,没有什么背景,父母都是社办厂的职工,家庭经济情况不好,所以张燕是急于要工作,县商业局招工,她去过。县剧团得知她的好嗓子,也找过她,却都被杨三阻止了,杨三想让她回城去。因此两人还红过脸,吵得张燕哭了好几天,但杨三的想法毕竟是对的。
几个月后,国家的正式招工果然开始了,杨三也被队里推荐了几次,可每次政审以后,音讯全无。一连数次的打击,杨三的心情低落到谷底,常常夜深人静的时候,便在被子里偷哭,那种抽泣声是很撕人心肺的。他由一个很自信、很快乐的青年变得沉默寡言、自卑而无助。这时的张燕是很体贴他,为他四处奔跑,打探消息,寻找门路。那时的招工最先的消息是来自县知青办,为了打通那里的关系,张燕竞找到了县剧团,答应到那里试用三个月,剧团就把张燕借调到县上,在这段时间里,张燕与县知青办的人拉熟了,只要有招工单位的消息,张燕提前就能知道,而且能直接和招工单位的人联系上。这段日子,杨三是最难熬的,每天没有盼头,又见不到张燕,人都消瘦了几圈,最忧愁的是他每每听到或看到同学被招走和离开这块贫穷之地时的情景,他都会伤心落泪,他的路在哪里?难道就永远要落在这黄土塬上了吗?他不甘心,但他的努力能有什么作用,他不信命,可他的生命偏偏就降在这么一个家庭里,又生不逢时遇上了这么革命的年代,真有些“呼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感觉了。杨三的枕巾,常常被泪水沁湿,又被头暖干的。
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张燕的努力真的让杨三震惊了,那是张燕到县剧团的二个多月。
一个国家电力建设单位到县上招工,而招工的负责人带着一个内定的任务,那就是要特招一些有文艺才能的知青进厂,发展企业文化。这个消息是县知青办的人告诉张燕的,也是他们向招工单位推荐了张燕,所以招工单位的指标还未分配到基层时,就特别面试了张燕。
那天是张燕最激动和最幸福的一天。她是在县招待所的客房里唱完自己最爱唱的那首歌,在坐的四位招工者竟然兴奋得站了起来,不停地拍手叫好,并一再要求张燕再唱两首,张燕答应了,歌声还未结束,招待所的小院里已站满了人,大家被这美妙的歌声和美丽的姑娘吸引了,掌声阵阵,呼声四起,人们围着不走,都想再听。张燕下乡几年,歌儿唱得不少,但像这种场面,面临这么多热情的观众,也是从未经过的。她显得非常激动,脸红扑扑的,又坚持着唱了两首,人群的掌声不断,有人喊着再唱,还是招工的张师傅劝住了人们,才安静了下来。张燕终于在那张招工表上填了简历,那张师傅还特意交代三日后张燕来此拿通知。
好容易熬过三天,张燕来到招待所,拿到了正式招工通知书,她简直高兴得跳了起来,想给她认识的所有同学告知一声:“我终于当上工人了,我要回城了!”正当她兴奋地按捺不住自己那颗突突乱跳的心时,张师傅突然问她:“姑娘,你现在谈恋爱了吗?”张燕一下就愣住了,该怎么回答?说有,怕人家产生看法,说没有,那杨三的事就不好提出。她最后还是大胆地讲了她和杨三的恋爱的事,说到杨三目前的状况时,她哭了,哭得很伤心,张师傅听着眼圈也红了。张燕说到后来,就提出了要带杨三走的事,那张师傅一直没表态,张燕没有办法,最后说:“如果杨三去不成,她宁可放弃这次机会,陪杨三在这里生活下去。”这话使张师傅动了恻隐之心,这么好的姑娘,一定要想想办法,张师傅答应想法解决杨三的事。话到最后,这张师傅才露出自己的心思,他有一个儿子,也刚刚内招到厂里,他真想把张燕招成自己的儿媳。他是开着玩笑说出这段话的,这倒把张燕弄了个大红脸,羞答答地从招待所走了出来。
一周后,张师傅真的把杨三办成了,杨三拿到了招工通知书,激动万纷,拉上张燕叫上招工人在县上最大的食堂吃了一顿,喝了两瓶白酒。杨三奇怪自己,平日沾酒就醉的他,这回竟然没有感觉,就是极度兴奋,光想找人说话,不停地说话,总想把心中那些压抑一吐为快,他高兴地抱着张燕就亲,亲个不停,在场的人都大笑起来,可杨三不管这些,依旧紧紧地抱着,正亲着,他突然就嚎啕大哭起来,他太激动了,太感激站在眼前的这位姑娘,为了他,她吃了这么多的苦!他咕咚一声给张燕跪了下来,不停地磕头,大家见他确实喝多了,便把他搀回了招待所,整整半天时间,杨三一直处于兴奋和痛苦之中,天黑时人才安静了下来。
他们在县里也只停了两天,第三日就双双对对地离开这个生活了几年的贫穷县城,但也就是这一别,杨三就真正地离开了大家,再也没有回来……
据说那天下午他们就到达了招工单位,安排在单位的培训中心,要进行为期一月的入岗培训。这天的杨三就极度兴奋,整个晚上没有合眼。第二天厂里进行集训,分班分组,安排课程,杨三还被大家推选为班长。他回到宿舍,兴奋得又一夜未合眼。也就在这天清晨,杨三提着裤子下到地上时,只讲了一声头晕,就一头栽倒在地上,宿舍人惊呼起来,叫来了厂卫生院的大夫,经急救无效而宣布他已停止了生命。
那年他才十八岁。
他的父母为此悲痛欲绝,张燕为杨三守灵了数日,昏死了几次。杨三被安葬之后,张燕就很少说话了,几乎在两年时间里大家再没听到张燕美妙的歌声了。
到了第三年,厂里组织一次文艺演出活动,张燕参加了演出。那晚,她唱得特别好,整个晚会都被她那歌声推向高潮,会场掌声四起、呼声不断。张燕回到了后台卸了妆,她内心的那种伤悲、那种揪心、那种对杨三的怀念,像一湖的愁水一下从闸门里一倾而出。此刻,失去的杨三又回到她的脑海中了,她仿佛看到了他那双有神的双眼,正对着她在笑,她的眼睛就开始模糊了,泪水唰唰地就涌了出来。越是最幸福的时刻,就越想念自己最爱着的人。张燕一时竟控制不住自己,失声痛哭起来,这哭声从后台传出,传遍了整个会场。由此,张燕和杨三的故事就在全厂传开去了。
以后的数年里,张燕曾多次痛哭过。对杨三的思念一直伴随她了几十年,她再也没有找过男友,她的亲朋好友都劝说过她:“该建立一个家庭,找个好伴。”但她一直为杨三坚守着,如今花甲之年了,仍孤身一人,她的精神世界里永远保留着她和杨三初恋时的那种美梦……
共 41 7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一个凄美而感人的故事!杨三和张燕,一对特殊年代的恋人,彼此倾心,爱得纯真,爱得彻骨,爱得不顾一切。尤其是张燕,一个可以为爱而付出一切,不懈努力的女子,为了让在乡下的知青杨三返城想尽办法,一对恋人本来如愿以偿可以喜结连理,却不想一个晴天霹雳,杨三可能因为喜极而悲或者别的原因不幸突然去世,让即将升入天堂的张燕瞬时跌入十八层地狱,沉重的打击让张燕陷入无底的深渊,几乎让她失去了生活的勇气,每天浸泡在无边的痛苦里。后来,时间尽管医治了张燕的痛苦,但刻入骨髓的人永远留在了记忆里,一生未嫁的张燕以独身守护了曾经的爱情。读完很受震撼,这除了故事本身外,更多的是因了作者生动的叙述。一篇感人的文章!倾情推荐共赏!【:清菡】 【江山部·精品推荐】
1楼文友: 20:10:55 感谢月下李说文友赐稿,【荷塘】有您更精彩!
回复1楼文友: 21:4 :21 谢谢清菡的精彩评语!问好朋友!
2楼文友: 20:1 :56 一个女人对爱情的态度着实令人感动,爱得纯粹,甚至可以为爱情搭上一生,这给那些把爱情建立在物质之上的人上了生动的一课。
回复2楼文友: 21:44:00 谢谢朋友!
楼文友: 20:14: 祝愿老师在【荷塘】创作愉快!
回复 楼文友: 21:44: 7 愉快!问好!
4楼文友: 21:52: 9 月下老师笔下的人物性格鲜明,活灵活现,呼之欲出。赞一个!
回复4楼文友: 09:46:21 谢谢阿巧朋友!
5楼文友: 22:15:5 每天两三千字,佩服,敬佩。
回复5楼文友: 09:47:11 谢谢朋友!
6楼文友: 22:40:46 很感动!也很心酸。如果杨三在天有灵,他也许不希望张燕一生未嫁守护曾经的爱情。张燕这样的一生带给亲人的又是什么?年轻时可以爱得不顾一切,可以只为爱情活着。到了一定年龄,活着更多的是。拜读老师美文,欣赏学习。问好老师,遥祝顺康!
回复6楼文友: 09:48:14 谢谢朋友欣赏!
7楼文友: 10:4 :01 时代作弄人啊,大悲到大喜,再大喜到大悲,愿这样的爱情悲剧,不再发生了吧,后者闻之足以反思焉 我手握一把灰白,原来,青春就在这里
回复7楼文友: 09:48:54 谢谢朋友!特别问候!
8楼文友: 06:0 :12 祝贺佳作斩获精品,期待更多精彩哦!!
回复8楼文友: 09:49:58 谢谢社长朋友鼓励!
9楼文友: 08:51:09 祝贺作品获精品,祝在荷塘创作愉快~ 听风起,看月明,雪惹窗棂…… ——一声轻叹
回复9楼文友: 09:50:55 谢谢朋友鼓励!
10楼文友: 09:19:25 祝贺老师美文成精!期待精彩无限!
回复10楼文友: 09:51:4 谢谢阿巧朋友鼓励!
孩子上火
儿童中暑的症状
一岁宝宝流鼻血
频繁心绞痛的原因参芪降糖颗粒哪个品牌的好
水果店微商
上一篇:男人的一半是女人
上一篇:笔尖人活着是为了什么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