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现象级书名词汇灰犀牛屡屡出现在商业话体系

文章来源:沧州文学网  |  2020-02-28

今天,文学名家、大家、著名翻译家、出版社、《世界文学》忠实读者等齐聚一堂,参加在金秋的北京举行的《世界文学》杂志创刊60周年纪念会。与会者纷纷表示,作为中国创刊最早的大型外国文学期刊,60年来《世界文学》坚守文学阵地,见证了中国现当代知识分子追求强国、寻找大同的不懈努力,培养了一批批文学爱好者和译者,架起了东西方文化交流沟通的桥梁。

中国创刊最早的

大型外国文学期刊

中国社科院教授、著名法国文学翻译家、《世界文学》杂志主编余中先介绍说,《世界文学》杂志195 年创刊,当时名《译文》,是中国创刊最早的大型外国文学期刊,发行量最高时曾有数十万。《世界文学》杂志首任主编、鲁迅当年办《译文》时的亲密战友茅盾在《发刊词》里曾写道:“为了纪念鲁迅先生当年艰苦创办的《译文》并继承其精神,这一新出的刊物即以《译文》命名。” 《译文》1959年1月开始改用现刊名《世界文学》。杂志刊登外国优秀作品同时,也发表中国作者自己撰写的评论文章,以帮助和引导读者更好地阅读外国作品。

余中先说,60年来《世界文学》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十二年地支轮回是195 年到1964年,可谓艰难创业,风风雨雨,坎坎坷坷;第二轮地支从1965年到1976年,刊物停刊几乎整整十二年,是真正的浩劫但也是力量的积蓄;第三轮地支从1977年到1988年,正好与国家开始改革开放,各行各业重振旗鼓相吻合,刊物也恰逢其时地浴火重生,经历了赫赫辉煌;第四轮地支从1989到2000年,刊物走上一条苦苦探索的道路,翻译和编辑工作经历了手写到电脑写作的过程,刊物也经历了从铅字印刷到电子排版的过程。最近十二年,既是新世纪,又是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时代,文学与阅读不再是大众行为,编辑们坚持《世界文学》老传统,坚持着默默耕耘,默默追求。

译介120多个国家

或地区优秀文学作品

余中先说,读外国文学是为了吸取他国文化的营养,来提高中国人的文学素质,所谓的“洋为中用”,同时也是为了了解外国,了解他们的文学到底是什么样的,这对研究者、爱好者、创作者都会有所启发。《世界文学》杂志已经60年历史了,当初为继承鲁迅、茅盾老《译文》“拿来主义”的思想,主张把外国好的文学尽量忠实、全面地介绍过来,经历风风雨雨,现在依然孜孜不倦地介绍世界各国最优秀的文学作品,它一贯强调作品的文学价值,所介绍翻译的作家大都被证明很经得起时代的考验,有的已进入到“文学史”中。

据介绍,凝聚几代人心血的《世界文学》杂志共出版了 50期,为中国读者译介过120多个国家或地区的优秀文学作品。不少外国文学名著,都是通过《世界文学》才被中国的读者所熟知,或者先是在《世界文学》介绍之后,才由出版社正式出版。如乔伊斯的《尤利西斯》、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菲茨杰拉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卡彭铁尔的《人间王国》、巴尔加斯·略萨的《酒吧长谈》、福克纳的《我弥留之际》、科塔萨尔的《跳房子》等。

余中先表示,随着同行刊物增多,出版社对外国文学图书出版的投入增强,在出版社越来越多、出版速度越来越快的今天,《世界文学》受篇幅、出版周期、版权等因素限制,不得不舍弃一些很有名的作家作品,而把目光放在篇幅较小的体裁上,如短篇小说、诗歌、散文随笔、文论、书信日记等,放在经过一定时间的积淀而显出其文学价值的作品上,放在一般出版社、一般译者知难而退的高难度、高品位作品上。希望依靠编辑人员的研究水平和文学判断能力,努力寻找一些经得起时间积淀的考验,能够体现出世界文学历史发展方向,值得介绍给中国读者的作品。

培养了一批批

文学爱好者和译者

“打开《世界文学》就像进入斑斓的文学世界,而《世界文学》本身像一所学校,不断培养着文学爱好者和译者,不断给读者以文学营养和滋润。”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化研究所副所长吕洪灵,是《世界文学》的忠实读者,她在会上评价《世界文学》时激动地表示,《世界文学》虽然60岁了,但它不会老去,因为它总是不断介绍世界文学中的新作品和新梦想,吸引着一批又一批年轻译者、评论者和读者,很多文学爱好者都把它作为自己的朋友。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她说,《世界文学》把学术研究和文学创作联系在一起,大量新作品和文学信息为读者带来更开阔的阅读视野和更崭新的文学理念,对读者文学修养的提高和综合素养的提高十分有利,批评和创作的结合使《世界文学》更具有青春内容、创新的精神和批判的精神。而编辑们作为出色的文学人,对文学的痴情带给《世界文学》浓浓的暖意和长久的生命力。

“《世界文学》是我唯一订阅至今的一本心爱的刊物,是人类重建语言 巴别塔 的最好例证,让我们再一次坚信,虽然这个世界语言随地而异,多种多样,却只有通过近乎神圣的 翻译,才是人类社会和古老的文明得以存在下去的重要理由和根本条件。”著名诗人吉狄马加在纪念会上表示,伟大的德国诗人歌德提出的“世界文学”,通过重建人类语言“巴别塔”的翻译家们变成现实。由此今天使用着不同语言文字,生活在不同地域,传承着不同文化传统的不同民族,才能通过翻译阅读到世界不同文字中的文学经典,从而为人类不同文明间的相互了解和对话,起到了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

(编辑:李央)

前壁心肌梗死严重吗退行性骨关节病如何治疗安徽十佳妇科医院

治疗颈椎病的偏方
11个月宝宝不爱吃饭怎么回事
前列腺癌术后ED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