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在这里

文章来源:沧州文学网  |  2020-02-11

家有儿女


“紫诺华府”是新兴的现代小区。住在这里,多半都是上班族。
我住在一号楼,二单元二零二室。我楼上住着一家,单身母亲,带着十一二岁的男孩子。
我时常听到母亲下楼时,教导孩子:“远离坏孩子,自己也不要去做坏孩子。不要放学后去网吧上网。”
每次又都能听到那男孩子说:“是。”我几乎每天都能听到母子这样的对话。
楼下也住一家,条件比楼上母子好一些,两口子都在市政府工作。
早上孩子去学校学都是父亲用单位小车送去。下午妈妈总是早些回家,给孩子做好八菜一场,再洗好时令的水果,然后父亲用小车接把儿子再接回来。
孩子被宠坏了,会对家长提一些不合理的要求。比如:要买苹果牌笔记本和美国仿真手枪等。
这样,很快几年过去了。
楼上孩子考取一个好成绩,母子俩 讨论填志愿的事,他们一边上楼梯一边在交谈择校的事情。我从心里也为他们高兴。
楼下的孩子,养成自私、孤避的性格。就在高考前几天,用仿真手枪打伤了一位同学的眼睛,就是因为那位同学在他身边经过时多看了他几眼,发生了不该发生的校园暴力事件。
家有儿女,做父母的还真是责任重大。
楼下的孩子,也因为自已的恶果,进了少管所影响了自己的前途没有参加高考。楼上的孩子,被录取到一家理工学院。两个孩子,两种家庭教育模式。两样结果。家有儿女,家长可不能省心啊!

另一篇秦树


在凌云市的山脚下,有一个叫大王营月堡的村落,周边有一片美丽的白桦林。林中有一位老者,常年守护几堆坟丘。
老者常年居住在白桦林,在林中套种了二亩西爪,一屋、几堆荒冢,在这寂静中有几分肃穆。
我们前去买爪,老者就给我讲了秦树的的故事,就是这荒冢的主人。
原来,老者和秦树从小一起长大,他们一起上私熟,一起读四书五经。他们后来一起参加革命,一九三六年十二月一起到西北大学读书。一起亲自去临潼向将介石请愿:为抗日战争,国共合作出了巨大贡献。
一九三八年,秦树和老者一起被派往延安学习,在延安为革命也做了不少贡献。
后来革命胜利了,党派他们回家乡为地方地方流汗出力。
在大王营月堡村落,秦树被上级任命村支书,为当地农村建设做出了新的成绩。
秦树他们大兴土木,修水利,扩展农业示范园。在当时与社会政策有些出入,后来秦树被红卫兵关押、迫害整死。和秦树牺牲的还有其他几位革命的同志与当地农民。其中就有老者。所幸的事,老者在大伙的掩护下,匆匆逃离才免于牺牲。再后来他从荒野背回秦树和他那几个人的尸体葬于月营堡周边,周围种上白桦树。
从此老者守着坟墓,一守护便是整整一生。
后来秦树的故事被更多人知道,大家自发为秦树立了碑,秦树在死后三十年才有了自已的碑。
碑上刻:抗战英雄秦树。
碑的背面,是撰写有关于他一生的传奇故事。其实,这位老者敬仰英雄的精神更加伟大。风吹着白桦的叶子作响,好像风中歌颂着什么。

共 1149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是最大的,正所谓言传身教,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终身的老师,所以父母给孩子营造一个好环境(健康、向上,让孩子对家庭对自己有荣誉感同时还要有责任感)是十分重要的。“文化大革命”70年代以前的人来说是一段痛苦的记忆,害了好多为国家为人民建功立业的功臣,毁了一代青年,相信这样的历史不会再重演。【编辑:美丽人生】
1 楼 文友: 2012-07-18 17:10:17 文字很美,学习了。只是 碑上刻:抗战英雄 似乎有些不妥,好像掩盖了许多英雄的事迹哦!一孔之见。
回复1 楼 文友: 2012-07-20 22:14:5 感谢作者辛苦编辑,问好!
2 楼 文友: 2012-07-18 19: 0:50 对孩子要爱而不是溺爱,溺爱就是害了。 只问耕耘,不问收获。
回复2 楼 文友: 2012-07-20 22:15:28 感谢阅读与支持。问好。小孩子积食吃什么药
南阳治疗癫痫病费用
金华中医牛皮癣医院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