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散文在孟津我登上会盟台

文章来源:沧州文学网  |  2019-11-04

来孟津之前,我想象中的会盟台应该是一方高高的坚固的壁磊。很失望,眼前这方不足一米高的土台怎么也难让人和“八方诸侯会盟津”联系在一起。这的确就是周武王姬发伐纣时期的“会盟台”,只是由于黄河河床改道,原来的黄河湿地或古渡口就在历史的长河中风化成了今天的村庄和沃野。

会盟台就在会盟镇新旧镇古镇门处,进出历尽苍桑已不堪重负的古建筑镇门还能体现出当年“确有此事”。我没有多想就快步登上会盟台,放眼望去,我没有看到周武王当年的观兵场景,而是看到了新会盟镇那一排排高门楼的宅院,虽然我的眼睛里容不得沙子,却在瞬间溶化了由钢筋水泥彻成的民宅民院,“八百诸侯”迎风而来,彩旗招展,群情激奋。我的心顺着我的手臂流向指尖,迅速消失进红色的会盟碑……

本来武王姬发率领周族人民是到孟津黄河古渡湿地进行实战练兵,却吸引来各方诸侯前来会盟,刹时间八百诸侯千舟竞发,迅速由黄河南岸驶向黄河北岸,正当部队情绪高涨准备发兵殷都朝歌时,武王鸣金收兵,结束了这次意义非同寻常的“孟津会盟”。

我知道,这是武王姬发继王位后的第一次情感发泄,跟着武王发泄的还有“八百诸侯”。何矣?当年的商王朝延续到纣王时代,商王朝的政治、军事、经济在纣王手里已不堪重负,昏庸的纣王整天沉迷于酒色和享乐之中,加之纣王生性残暴,滥杀老臣,使得商王朝迅速跌入腐败的历史深渊,朝庭智臣纷纷离商投周,有的流落他乡,而纣王并没有意识到商朝的日头正迅速向西山行走,仍旧享受着自己的政治创作,为了获取更个性的享受献媚爱妃,竟设计出一招鲜为人用的烧筒烤肉:把一个大活人捆绑在一个金属筒上,然后在筒柱底部用大火烧金属筒柱,商纣王并没有因为大活人撕心裂肺的残叫声产生同情而收刑,相反,商纣王却因此而获得到了兴奋的快感和极大的权力满足,并且与爱妃共享烤肉。这大概是世界上最早的烧烤了吧,难不成羊肉串就是纣王发明的?

周武王姬发此时也获利不小,特别是得知商王朝丞相比干被杀箕子被囚微子逃走、少师太师相继投周,武王觉得伐纣的时机已经成熟,便再次率领戎车三百辆、虎贲三千人、甲士四万五千人,在孟津会盟镇黄河滩古渡口与“八百诸侯会盟”并誓师伐纣,周商两军会战殷都附近的牧野,由于商统治集团内部分崩离析,想挽回覆灭命运的忠臣贤士皆遭厄运,商王身边只剩下一些奸佞小人,实际上商纣王当时已没有强大的军事力量,情急之下组织残余部队和监狱罪犯及大部分奴隶前往牧野应战,商军的士兵大概是害怕败阵后会被纣王绑在金属筒柱上做成韩国烧烤而阵前倒戈并积极引领周军攻入殷都,纣王见大势已去,在曾经以享乐为主的鹿台自焚身亡。

会盟碑是用红色沙粒岩粗雕而成,普通的会盟碑字迹显然是普通人撰写,但是一提起“孟津会盟”当地的老百姓都能倒背如流地详述那段历史发生的全过程,我想这也是会盟镇人民用心呵护会盟台并刻碑立证的意义所在吧。

武王为何伐纣?武王就那么没理没由地憎恨纣王吗?还是让我们回顾周族的发展史,从中找到一些原因吧。

周族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最重要的一支,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长期在陕甘一带活动,后以岐山之南的周原为主要根据地。至公元前11世纪初,周族的力量日益强大,周一方面征伐附近的小国,扩充实力,一方面把它的都邑从周原迁到今天的长安县沣水西岸,建成丰京。周不断向东进逼的势态加剧了与商朝的矛盾。商朝时期,周为殷商的附属小国。周国的强大加大了商王文丁的诫备心理,商王文丁借周王季历到殷都献俘报捷时,下令将季历囚禁,不久,季历就死于殷都。困死季历于殷都可以说是商王文丁极不明智的一个举措,季历的死不但没有削弱周的实力,相反还让周的继承人文王姬昌对商产生了极大的敌意,周商的“隐患”更加突出地表现出来,周商的关系进一步恶化。姬昌继位后为了不使先人的悲剧在他的手里重演,一直采取低调的策略来转移商对周的注意力,同时暗中扩大自己的实力,积极积蓄兵力,准备报杀父之仇。商文丁死后商帝乙继位,这时,商王朝东西方国也先后同孟方、林方等部落联合发动叛乱。帝乙为了避免东西方同时受敌决定将胞妹嫁给姬昌,采用和亲的办法来缓和商、周矛盾,稳定全局。姬昌审时度势,认为灭商的时机尚未成熟,为了稳住商王,同时争取充足的时间,姬昌自称为商的小邦国与商王之妹联姻觉得是莫大的荣耀,周商双方皆大欢喜,表面上重归于好。好景不长,商纣王继位后不但残暴而且荒淫无道甚至不理朝政。这对周的发展本来是件好事,但受殷商邦国崇侯虎的怂恿,商纣王觉得周王姬昌暗地里笼络人心,不仅贤德之人多去投靠还有几个地方诸侯也归顺于他将对自己不利,便命令周王姬昌来朝歌觐见,然后“囚西伯(姬昌)于羑里(今河南汤阴北部)”将姬昌软禁起来,这一关就是七年。在这七年当中,周文王姬昌做了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他将伏羲所创八卦演变为八八六十四卦,代表万事万物无穷无尽,内藏阴阳消息之机,后来则衍生为《周易》一书。然而,周文王姬昌获释也是付出残痛代价的。周文王姬昌之子伯邑考救父心切入商被侵,商奸臣出注意说把伯邑考的尸体剁成肉酱送给周文王吃,如果周文王姬昌吃了伯邑考的肉说明他只是一个普通的人,而不是传说中的圣人,如果他不吃说明传说不假再杀他也不迟。果然,周文王无事抚琴解闷猛然从琴中听出了杀气,不禁大惊,忙占卜一卦,得知儿子被杀,哀恸不止。这时纣王的使者已经赶到,将一个精致的膳盒摆在文王面前,说这是纣王外出打猎捉到一鹿命下人做成肉饼特赐给贤侯以表思念之情。周文王姬昌心怀悲恸再三跪拜说犯臣不能亲自拜见大王,只好祈求上天愿大王万岁,谢恩完毕连吃三个肉饼表情还非常欢喜。这时周族四处派人找来有莘氏的美女、骊戎地区的良驹、有熊国的骏马,和一些奇珍异宝通过纣王的宠臣费仲献给了纣王,纣王本来无心关注国家大事,看到周族送来这么多好东西正好可以哄哄爱妃就做了顺水人情,周文王姬昌脱险生还。

会盟镇镇门仍旧发挥着“门”的作用,进进出出的行人和车辆也彰显着会盟镇的繁华,只是镇门北边早年坍塌时留下来的曲线伤痕再也无法补救,门圈拱顶还是比较完整地保存了下来,让我无法猜想的是古镇门上方被会盟人搭起来一条巨大的黑色蛇皮塑料棚,从远处看,大半个古镇门都被黑色塑料棚蒙着,蒙不住的是古镇门影像当年“八百诸侯会盟”时的场景。此时此刻我分明看到了周武王姬发把周文王姬昌的牌位放入王位对着“八百诸侯”高声倡议,说文王在此姬发代天伐纣。瞬时间千舟涌向黄河北岸,万骑直杀进殷都朝歌……

“八百诸侯会盟”后,周代商,商灭周兴。回头想想,商灭“灭”在上层官员“荒淫腐败”,周兴“兴”在利德百姓,历朝历代谁把人民群众真正当作社会的主题,爱民平官,谁就会赢得人民群众的衷心爱戴,谁就会在当朝做稳“龙椅”,否则,“灭亡”是迟早的事。比如商纣王就是一个很值得深思的例子。此时,我还想起两个人,这两个人本是一家人叫伯夷、叔齐,他们本是商的臣子,由于“看不惯”纣王的“昏庸”离商投周,但在周又不愿武王灭商,可能是盼望着纣王死后会有一个明君继承商王位后再回商而产生的幻想吧,或许两人投周本来就是在逃避纣王时代的政治斗争。武王代纣商灭后,伯夷叔齐不食周粟,便隐居深谷,吃野菜为生,周民当面气伯夷叔齐,说山川河流大地都是周人的,野菜自然也是周粟的一种啊!伯夷叔齐顿时绝食,直到死亡,留下一段“忠主”故事流传至今。我认为伯夷叔齐“忠主”并没有错,但其不面对现实对昏庸的旧世主还报有不切实际的幻想精神,同样是不可取借,理应遵循“谁把人民群众当成自己的父母,人民群众就会把他当成自己的儿子”这一发展规律,谁就会得到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戴而长期立于不败之地。

由于政治及战争的需要,历史上的“会盟”也层出不穷,比如周惠王时代的葵丘会盟、周襄王时代的践土会盟、晋定公时代的黄池会盟,越王勾践时代的徐州会盟等等。也不是说“会盟”都会达到预期地目的,比如秦赵会盟,会盟双方看似融洽,会盟事宜却暗藏杀机,会盟过程惊心动魄、斗智斗勇。

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秦昭襄王时(公元前282年—公元前280年),秦国三次发兵攻赵,赵国失利而不屈服。秦为征服赵又开始政治与外交上的斗争。公元前279年,秦昭襄王派人告诉赵惠文王,为使两国和好,双方可在渑池会盟。陪同赵王前往的是赵国大夫蔺相如。秦王与赵王会饮时胁迫赵王鼓瑟,并令史官记入秦史,使赵王感到无比难堪。这时蔺相如正气凛然地强请秦王击缶亦令赵国史官记入赵史。秦国官员不服,胁令赵国割15城给秦王祝寿,蔺相如也迫请秦国割都城咸阳给赵王祝寿。如此针锋相对唇枪舌剑,直到宴会结束,秦王也未能捞到赵国丝毫便宜,只得与赵王言归于好。为表示偃旗息鼓停止战争,双方士兵捧土埋藏兵器以示友好,遂成会盟高台。

孟津会盟是一次成功、和谐的诸侯联盟,因为孟津会盟,历史进程走进了西周时代。然而,正当周人富民强国不断发展周族的时候,一个后来更加强大的政治集团也在陕甘一带悄悄地孕育萌芽,那就是尽人皆知的秦人的崛起……

201 年02月0 日于郑州

共 598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文章叙述在孟津登上会盟台的见闻及感悟,引述了许多重要的史实,很有历史的厚重感。商朝末年,纣王无道,国运衰微,百姓倒悬,四方诸侯纷起,反商狼烟遍地。周武王承八百诸侯之首,高举义旗,在孟津筑会盟台誓师伐纣,一场正义之战拉开序幕。各路大军同仇敌忾,迅速到达黄河北岸,直捣朝歌,殷商宣告灭亡,历史进程走进了西周时代。孟津的会盟台也因之而名扬天下,备受后人瞩目。感谢赐稿,。 (:秋觅)

1楼文友:201 -0 -07 22: 0:21 周武王承八百诸侯之首,高举义旗,在孟津筑会盟台誓师伐纣,一场正义之战拉开序幕。各路大军同仇敌忾,迅速到达黄河北岸,直捣朝歌,殷商宣告灭亡,历史进程走进了西周时代。孟津的会盟台也因之而名扬天下,备受后人瞩目。

鲁南欣康使用说明书

鲁南欣康片说明书

鲁南欣康药理作用说明书

小孩小便黄
小孩眼屎多是什么原因
没有了精气神吃什么药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