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话说原生态

文章来源:沧州文学网  |  2020-02-12

随笔‖话说“原生态”

话说原生态。

◎ 吴联平。

快过年了,一大早和妻子到菜市场盘点年货。鸡鸭鱼肉虽然不是什么新鲜玩意儿,但为了过好年还是要准备一些好。 我和妻子在菜市场各个巷子里来来穿梭了好几次,各种物品琳琅满目,让人看了眼花缭乱,弄得我们不知所措,不晓得买哪些好。妻子伫立在一个鸡贩面前,指着竹笼里的鸡笑着:老板,你这鸡怎么卖啊?

沾染一身鸡血和鸡毛的老板忙凑过来笑眯眯地说:我这鸡是原生态的鸡,贵着呢!

原生态的鸡?我有些咋舌,不知道这鸡是怎么个原生态法。

老板看出我的疑虑,依旧笑眯眯地对我解释道:我这鸡没喂饲料,全是用绿色食物喂养的,如青草青菜、包谷大米等。

我更咋舌了,老板居然连绿色食物都整出来了,我不禁叹服老板的才能。我们姑且不论他的鸡是不是原生态鸡,但他能把鸡和原生态扯上关系,实属不易。回家在网上一查,才知道自己孤陋寡闻,其实早有原生态食品一说了。

所谓原生态食品就是自然赋予作物的最本原的一种生活状态,它的基本要义至少应该包括远离技术性和远离操纵性,其凸显的特征应该是天然之美、自然之美和原始之美。作物喝的水,自然是天上的雨水;作物吃的肥,自然是不会污染环境的有机肥;而防治病虫害主要靠轮作、稀植和放养青蛙、杀虫螨、七星瓢虫等害虫天敌,决不会施用化学农药。

老板的鸡根据这个定义,算不上原生态食品。如果他的鸡吃的青草青菜、包谷大米是最本原的一种生活状态下的作物,那么他的鸡也可以算间接性原生态食品。

如果我们稍加留意,就会发现,原生态一词早就充斥着我们的生活空间,它如雨后春笋般生息在各个角落。

原生态最早出现在张艺谋对《印象•刘三姐》的评价上。那个时候,张艺谋以桂林的真山真水为舞台,让当地的农民尽情欢歌漫舞,模糊的原生态艺术表演就这样被人们所发现。杨丽萍和她的《云南印象》则把原生态表演发扬光大—云南的当地人用他们日常生活中的舞蹈以原始性的风姿,挤进了电视和荧屏,和千家万户见面了。从那时起,原生态才正式发芽了。而央视春晚阿宝的出现,算真正使原生态有了正式的名分,结出了褒贬不一的酸甜苦涩的果实。原来被一些所谓的专家所不齿的下里巴人散发出了强大的魅力!纯朴的吟诵以一种朴实艺术的新形态走向了舞台,逐渐被人们所接受。

后来人们给原生态下了一个确切的定义。原生态,一个新生的文化名词,最近广泛的流传在各种媒体之间。它可以定义为:没有被特殊雕琢,存在于民间原始的、散发着乡土气息的表演形态,它包含着原生态唱法、原生态舞蹈、原生态歌手等新说法。

根据这个定义,我们不难发现,那些属于原生态的东西早在我们这个伟大民族的生活空间存在,只是原来没有一个大胆的人给它冠下一个叫原生态的大名,我们不得不配服那个第一次敢吃螃蟹下原生态定义的人,他的勇敢他的创新他的大胆尝试给了我们富于原生态的奇光异彩,让我们看原生态就如欣赏一幅风景画如听一首赞美歌。

原生态在很多所谓艺术家眼里是下里巴人的粗俗东西,还算不上粗俗文化。如果东西好了,是一匹千里马,不管时间的早晚终究会出现一个难得的伯乐,把曾经是下里巴人的东西捧为民族的瑰宝,还加以冠冕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就像阿宝的原生态歌曲,在很多年前,总是走不上闪光的舞台,每次一上青歌赛的舞台,只要他一扯起嗓子高喊,就立马被所谓的专家评委枪毙。但阿宝是幸运的,如今能够拥有大红大紫的局面,是他个人的幸运,也是民族的幸运。

以阿宝为代表的原生态歌曲,是一种结合民间艺术、民俗,未经过商业化、有自己独特文化、保存自己独特风俗的歌曲,乡土味十足,未经过任何修饰。民歌是各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是各个历史时期人民生活的生动写照。这些歌曲直接产生于民间,并长期流传在农人、船夫、赶脚人、牧羊汉以及广大的妇女中间,反映着时代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说是各个历史时期人民生活的生动画卷。这些歌由大众口头创作,并在流传中不断地得到丰富和发展,歌词越加精炼,曲调渐臻完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民歌的语言生动传神,它并不是将简简单单的生活语言直接拿来,而是也讲究韵律,讲究比兴等传统的诗歌手法,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是百姓的杰作,是大众语言的精华。

我们在庆幸阿宝的同时,也无不担忧原生态的泛滥现象。一个好的东西一出现,就立刻被商业化了,原生态也是如此。在我们眼前时隐时现的东西,一哄而上都改了姓名,都背了,都莫名其妙地成了原生态的孝子贤孙。就像那个鸡贩一样,他的鸡也成了原生态鸡,实则是一件憾事。也许这是国人的一大弱点,喜欢走事物的两个极端:要么一万个不承认某件新鲜事物的出现;要么就一哄而起东施效颦。

舒芜在质疑国学时说:所谓‘国学’实际上是清朝末年,一直到‘五四’以来,有些保守的人抑制西方‘科学’与‘民主’文化的一种借口,是一个狭隘、保守、笼统、含糊而且顽固透顶的口号。我们虽然有些不敢苟同舒芜的观点,但至少这和那种至死也不承认原生态存在的冥顽不化者如同一辙。其实,现在大大提倡国学,有一点社会进化中的返祖意味,五四以来提倡新文化成为社会的主题,而现在又迂回到老地方大侃国学的好处,把孔孟之道吵得沸沸扬扬,不知道这是社会的进步还是历史的悲哀。

原生态一出现,原生态的东西就成为人们争相抢购的俏货,而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就属于原生态食品了。不过,食品不单指口中之食,也含人其它各个器官所需要的食物。就像美味是嘴巴的食物,而美景又是眼睛的食物、文明语言是耳朵的食物、学习是大脑的食物、行善是心灵的食物、愉悦是人生的食物。

我们不仅要让嘴巴吃到原生态食物,也要让眼睛、耳朵、大脑、心灵和人生每天都得到货真价实的原生态食物,岂不美哉?

个人简介:吴联平,男,1970年12月出生,湖北巴东人,现供职于宣恩县委办公室,县作家协会会员。一生酷爱灵性跳跃的文字,一生喜读哲理彰显的诗书。读高中时,开始尝试写作古体诗、现代诗、散文、小说、随笔、笑话,2009年开始在《故事会》发表笑话豆腐块使自己的作品第一次变成纸上铅字,算是自己的作2013年在《恩施晚报》发表散文《人生两次泪》后陆续在《清江》《恩施日报》《贡水文澜》发表小说、散文、文学评论、随笔30余篇。

创作感言:从小就有一个追逐作家梦的情怀,从小就有一种摆弄方块字的执念。读文可以明理明智,写文可以修心修身。书看多了,人见多了,事经多了,集聚在心中的感悟就如喷涌的岩浆翻江倒海,急于寻找一个突破口,这个突破口便是用文字潜心去表达。于是,一篇篇文章在挑灯夜战中出炉,一句句惊艳之作在冥思苦想中诞生。每一次作品的智造都是一个劳力费神的过程,都会消耗无数个脑力细胞。初见自己的作品变成铅字,就如自己新生的婴儿在阵痛中分娩,既有智造的阵痛,也有孕育新生的惊喜。从此,花草树木、虫鸟走兽、人间冷暖都会变成我键盘上跳舞的文字,我的文字便也在花草树木、虫鸟走兽、人间冷暖中依身附体,赋予他们全新的生命和灵魂。

本文相关词条概念解析:

原生态

原生态,一个新生的文化名词,最近广泛的流传在各种媒体之间。它可以定义为:没有被特殊雕琢,存在于民间原始的、散发着乡土气息的表演形态,它包含着原生态唱法、原生态舞蹈、原生态歌手、原生态大写意山水画等新说法。它借用了生态学科之“生态概念”。从“原生态”一词由发明到流行、乃至成为大众想象的非物质文化的代名词,这一生产过程可以发现,原生态实际上是一个大众文化的符号,它是一种逐渐被人们遗忘或者抛弃民俗文化。

惠州治疗男科费用
承德十佳男科医院
包头治疗癫痫病费用
相关阅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