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牛大桥
文章来源:沧州文学网 | 2020-02-15
忽想起前些天驱车走过的石牛大桥。
历史上,碧湖平原是丽水的粮仓,有人口五万多,市区的市民总也与碧湖有着千丝万缕的,过去过往得绕很大的一个弯。由于此桥建成大大缩短了碧湖与市区的距离,特别是原平原、石牛两乡的人时间可缩短一半以上。桥面一接通,便有很多人不顾施工人员阻拦在上面通行。本来大桥要在相关部门验收后才能正式通车,但人们也顾不了那么多,搬去建设单位设置的障碍,强行通行。由于众意难违,建设单位也无可奈何,只得听之任之。记得第一次走这路时,脑子潜意识里认为到老家还很远,没想已经眼前在望,其欣喜之情实在难以言表。
对面是东岸村,有一山,名椒山。据《丽水县志》载,明代处州名人叶圭曾在此山建有花园别墅,他有诗描写:壁削断崖开胜地,路随流水入深山”并留下文集《椒山集》明诗人皇甫方有诗《椒山赠叶圭》羡君辞邑赋归田,大有园林亚辋川。松下分粮调瘦鹤,花间洗药候鸣泉。支离自愧犹耽禄,邂逅何期得问玄。更道对朝容傲吏,赐骸聊复乐余年”清诗人张吉安《处州八咏》里也有题《石牛古樟》和《椒山老桂》臃肿十围抱,扶疏万古春。渡头间兀兀,阅尽往来人。”叶子读书堂,老桂得遗址。秋来僧榻眠,一月香云里。”可见,古时这一带风景是相当的好,场景是比较繁华和热闹的。
从已有的记忆和有关资料知道,瓯江干流丽水县境内最早跨溪桥是市区小水门浮桥,叫平政桥”又称济川桥”早在宋代乾道四年(1168)即存在。当时的处州郡守范成大写的《平政桥记》就记载浮桥用船72艘,连续架梁36节。作为乡下人,此桥我仅在十五岁时走过一次,那也是我第一次进城。之后便是桃山大桥,建成于1970年。当时该桥是丽水城标志性建筑。著名丽水火柴厂出品的火柴盒的火花上就印有大桥的画像。记得小时有小伙伴从城里归来,最关切的问是否到过大桥。八十年代初因建紧水滩电站,需运送大型设备,桃山大桥恐不堪重负,遂兴建小水门大桥。至此,小水门浮桥完成历史使命拆除。
再之后是1994年建成的碧湖大桥,2000年建成的溪口大桥,2006年建成的紫金大桥。其中最豪华的要数斜拉桥式的紫金大桥,是丽水城现在的标志性建筑,也是高速出口进入市区的第一道风景线。这些桥建成时,都是搭楼结彩,人头攒动,红旗招展,锣鼓宣天,举行过隆重的典礼仪式。唯独石牛大桥没有享受过如此待遇。但从建成的作用和意义上来说,我认为除了原桃山大桥,石牛大桥却不亚于以上的任何一座。
不管建成的时间早迟,也不管当初的目的如何,终究是建成了,这就得感谢楼阳生书记,若不是他老人家,碧湖人至今可能还得多忍受绕道所带来的颠簸。但建设毕竟有些仓促,大桥的建成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石牛镜潭的景观,若是位置下移200至300米,再在上游建个镜潭公园,恢复些旧制,增加些建设,有着如此丰厚历史底蕴的镜潭公园必定再焕发出光彩,成为瓯江沿线上一颗璀灿的明珠。
为着石牛大桥没有受到相应的礼遇,特作文记之。
上一篇:经过近20年的发展